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央视网评:“不配公筷罚饭店”能否推广还要打问号

张丰/微信公号“央视网评”
2020-06-06 22:51
舆论场 >
字号

这次疫情,中国人收获的一个好的“生活经验”,就是聚餐的时候使用公筷。但是,任何一个习惯的养成都是很困难的,3月的时候,几乎每个餐馆都会提供公筷,而到了5月,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很多餐馆也放松了。

央视新闻 图

浙江衢州市江山市市场监管部门已对未配备公筷公勺的饭店开出了50元的行政罚单。据证实,这是全国首个专门针对公筷公勺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决定。因此,罚款虽然不多,却也是开了全国先河。

而从舆论的反馈看,这次执法也让公筷话题再次受到关注。很多人尤为关注的是,疫情过后,用公筷的习惯能不能保留下来?而如果要延续这样的习惯,靠类似的执法行动是否奏效?无论是对公筷持何种态度,类似的疑问可谓不可避免。

据了解,这家餐馆,之前已经被“批评教育”了两次,到了第三次,监管部门终于认真了一回。50元的罚款,对一个餐馆来说不算什么,但是也能起到一些提醒作用。事实上,对一个餐馆来说,摆放几双筷子,并且对顾客进行一些提醒,并不算麻烦,但是要坚持下来,也并不容易。

更卫生的聚餐方式,是采用分餐制。在日本,很多餐馆对多人聚餐都采用分餐制。一种是“定食”,也就是我们说的套餐;还有一种,虽然服务员会不断端菜上来,但是每一道菜都分成多份,每人都在自己的餐位面前吃属于自己的一小份。这种精细对餐馆的服务要求更高,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也促进了餐具的革新,小而美的碗碟得到了推广。

尽管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接受了“分餐更卫生”的观念,但是中餐要实行分餐制,还困难重重。中国人在聚餐的时候,似乎更重视亲密氛围,分餐这种形式,强化了距离感,而人们聚餐则有拉近距离的社交需求。只有一些不太方便分割的菜品,餐厅才会为食客提供分餐。

在这种情况下,公筷就成为一种替代的选择。相比于分餐,使用公筷其实减少了餐馆的工作量,但是却给顾客带来了更多麻烦。每个人不得不随时操作两双筷子。公筷在技术层面注定是一种相当不稳定的状态,不具备强制性,即便是很想养成这种习惯的人,开始时也会经常“犯错”。

除非出现“技术革命”(比如抽水马桶代替旱厕,需要公共卫生系统的大革命),要在社会上养成一种新的卫生习惯,其实非常困难。目前来看,推广公筷需要一些“责任承担者”,在聚餐环节,餐馆几乎是人们唯一能够依赖的“执行机构”了。餐馆可以强制推广分餐制,但是会增加不少成本,而使用公筷,又不具备可监督性。事实证明,连“为每一桌客人都配备公筷”这样简单的事情,餐馆都很难坚持。

衢州这张罚单值得点赞,算是落实餐厅在推广公筷上的责任,但是它能否推广还要打上一个问号。说到底,监管人员不可能对餐馆是否使用公筷采用常态化检查,连抽查都很难做到,也没有哪个顾客会赞成动用监控设备来监督公筷使用情况。习惯的养成,只能依靠自觉,我们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会爱上公筷。

(原题为《不配公筷罚饭店,你怎么看?》)

    责任编辑:王晓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