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孩子老爱“吃手”是肚子里有虫?

2020-06-12 07: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检验科 上海仁济医院南院

孩子老爱“吃手”是肚子里有虫?

检验科 蒋文群

经常会有家长问,“我们家宝宝有咬指甲的习惯,是因为肚子里有虫子吗?想去医院检查一下。”

咬指甲的行为表现

咬指甲,是指儿童反复出现自主或不自主啃咬手指甲的行为,属儿童常见的不良习惯行为。一般开始于3~6岁,多数儿童随年龄增大后,症状可自愈,少数顽固习癖者,并持续到青少年。

指甲短,不能覆盖指端,严重者可将指甲或指甲周围皮肤咬出血、感染,引发甲床炎、甲沟炎、指甲脱落或手指变形。

咬指甲与寄生虫有关系吗?

咬指甲不一定是寄生虫感染所致,却是儿童感染寄生虫的主要来源。蛲虫病是最常见的儿童肠道寄生虫病之一,尤其是幼儿园等聚集地的儿童感染率相对高。蛲虫卵发育速度快,存活时间长,易反复感染。被感染后的儿童用手挠抓肛周皮肤,未清洗双手,感染期虫卵就容易藏匿在指甲缝里,再用手取食或传递给伙伴零食,会导致“肛门-手-口”的直接感染。如果患儿常常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间磨牙等表现,确实要考虑是否有蛲虫感染,建议到医院做病原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驱虫治疗。

咬指甲与某些微量元素缺乏有关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存在量极少,通常指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如铁、锌、铜、碘、铅、铬、钴等,虽然在体内含量很少,但对人体来说必不可少。儿童的许多疾病与微量元素有关,缺乏或过多都有可能导致疾病。微量元素的缺乏,如锌元素的缺乏,就会表现出乱吃物品,比如指甲、衣物、玩具、硬物等,严重者发展成异食癖。儿童总爱咬指甲,并伴有消瘦、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等,应带去医院进行微量元素检查。

咬指甲的心理性原因及对策

儿童咬指甲癖与紧张忧虑的心理有关,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焦虑的负面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家长要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在进行矫正时,态度和蔼,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呵斥和打骂,不可嘲笑恐吓,不可粗暴地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强行拉出。应向儿童讲清危害,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勤剪指甲,防止感染和表皮损伤。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寻找引起焦虑的具体因素,改善孩子生活环境,定期清洗晾晒被褥与玩具,保持地面清洁。多和孩子相处,交流情感,引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和户外锻炼,和其他小朋友结伴玩耍、读书,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