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养成系选秀时代,从“追星”到“造星”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作者:吴静涵
5.30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如果你是婧妹粉,你一定知道为什么;如果你不知道婧妹是什么,那你的朋友圈当晚一定是这样的。
没错,爱奇艺大型选秀综艺节目《青春有你2》正式发布成团名单,限定团THE 9正式出道。
自从3月12日这档选秀综艺在爱奇艺平台上线之后,就引发了大量的网络讨论,当晚微博的话题累计阅读量就达到近250亿,每次播出后必上热搜和话题榜,可见其热度。历时三月,THE 9 终于成团了,成团名单公布后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祝福和满足,也有争议和质疑。回顾开播以来,这档综艺和学员总是在热议中——有一声“哇哦”的魔性表情包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各个社交平台的虞书欣,有因为恋情八卦处于舆论中心的申冰,也有凭一句“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火出圈的reader……
不可否认,近年来这种养成系的选秀综艺越发受到网友喜爱,即便此类综艺节目已经到了令部分网友直呼“审美疲劳”的地步,但其热度依旧不减。这场全网狂欢背后,我们能看到什么?
1
是什么定义了偶像?
自零几年起“超女”、“快男”爆红进入选秀1.0时代,到后来的“中国好声音”拉开选秀节目2.0时代的帷幕,再到近年来以《偶像练习生》为例的偶像养成类的参与式造星综艺节目火遍全网,正式步入选秀3.0时代,不得不承认这类综艺的热度愈益令人咂舌。
像《青春有你2》,每周播出时间后必登微博热搜榜首。随着偶像产业的不断发展和选秀节目的不断升级,粉丝群体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从素人到出道位,或是从人气王到全网黑,这样天差地别的位置身份变化仅仅需要一眨眼的功夫,像《青春有你2》中的多名学员都经历过这种“过山车”式的舆论体验。像最初全网捧的“甜妹”王承渲,被赞扬性格好、有实力、人气高,后来被质疑拿“皇族剧本”用“冰清玉洁”祭天;还有有颜值有实力的喻言,圈粉无数,后来被爆料校园时代曾是“太妹”,还有一些不良习惯的黑料,出现了部分粉转路的现象。
粉丝群体已经不再像1.0时代和2.0时代只是单纯地作为接收一方,而是参与到偶像养成的全过程甚至左右偶像的“红与黑”,可见粉丝群体的不断上升的“权力”不容小觑。
2
我们为什么会迷恋偶像?
为什么我们会迷恋偶像呢?社会心理学家霍顿把这种迷恋关系称为“单向度社会关系的幻想”,与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夫妻关系等一般的社会关系不同,这种“崇拜和迷恋的关系”是不满足于现实的代替或补偿,从而形成的一种“理想的自我形象”,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自我”的投射。
那我们为什么会迷恋得如此“狂热”呢?心理学角度的“移情”与“认同”概念可以解释,我们把自己理想的状态、情感等“移情”到偶像的身上,让他们在我们的心中愈发“闪闪发光”,同时我们“认同”偶像身上的一些品格和行为,并内化为我们自己的,从而形成这样的双向“互动”,加强我们的情感迷恋。
终究来说,从我们崇拜偶像的那一刻起,我们所喜欢的偶像就不是真实的他,而是我们幻想出来的他。
除了粉丝个体上对偶像的迷恋,粉丝群体和粉丝文化的形成还需要群体的联结和互动。美国社会学家柯斯林提出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互动仪式的参与者在关注点与情感的相互连带中,能够产生一种共享的情感体验与身份认同,进而形成新的社会定位和社会形象”。尤其是在互联网络和社交媒介快速发展的今天,粉丝与粉丝之间以及粉丝与偶像之间更能够形成共同焦点的建构和共享情感的联结,进而加强粉丝社群的认同,形成逐渐固定的粉丝文化。
拿《青春有你2》来说,昨晚的成团夜不知牵动着多少网友的心,各家铁粉群体内部更是分分钟99+,原本天南海北互不熟识的人因为一个共同喜欢的偶像聚集在一起,并且以家人相称,为各自的妹妹们争相呐喊流泪,像小编空间里王承渲的粉丝们为她的一个深深鞠躬说感谢的视频泪流不止,这种共同的情感联结使得粉丝群体的社群认同更加牢固。
3
不定义女团?
这个夏天最出圈的偶像莫过于短大短裤的刘雨昕了,这个酷酷帅帅的女孩子C位出道着实颠覆了以往网友对女团的认知,这也意味着,喊出“不定义女团”口号的《青春有你2》产生了全国首个中性风C位的女团。
从超女出道的中性风代表李宇春,在那个夏天打破了人们对女性固有形象的看法。纵观选秀节目近十年来的发展,中性风一直存在从未过时。仅仅从选秀3.0时代来看,即便是专注搞标准女团《创》系列,也有sunnee和刘梦两个中性风的选手,更不必说以“不定义女团”为主题的《青春有你2》中有3位中性风的选手刘雨昕、林凡和陆柯燃,还有极具个性的上官喜爱和张钰,为这种清一色或美艳或甜美的女团风格中加入了不一样的色彩。
刘雨昕的C位出道以及中性风和个性风选手大火的背后,我们能看到的不仅仅是未来女团风格上改变的可能,更多的还是女性粉丝群体对这样不定义、超个性的人设的追求,也就是一直以来对女性独立、自主、不被“性别刻板印象”所束缚的渴望与追求。就像上文中说到的我们迷恋的偶像始终是我们自我幻想形象的投射,选秀节目推出来的偶像形象一定程度上可以被作为观测互联网新环境下新一代女性粉丝的社会需求心理的窗口。
除了刘雨昕之外,小作精虞书欣也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虞书欣的偶像形象就是古灵精怪的做作,她的夸张表情和戏剧化表现最开始确实让人有些难以接受,但是后来这种真实不掩饰的性格圈粉无数。一直以来我们传统的思想里都是女生需要文文静静地做一个淑女,内敛而沉静,但借用一句弹幕雷语就是“大清早亡了”。小作精虞书欣的真实和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是粉丝对自己的心理期望。即便现在已经是新时代,但人在社会就没有完全的自由可言,发朋友圈需要考虑会不会不合适,评论也要小心会不会站错队而踩雷,虞书欣的出现也是网友们的一种情感寄托。
4
3.0时代的新型关系?
进入选秀3.0时代,粉丝文化呈现出一种大不同于以往的局面——一是单向传播变成双向互动,二是偶像主导变成粉丝主导——即粉丝权力的迅速扩散和崛起。
随着‘全民制作人’式造星节目的兴起,‘饭圈文化’的形成逐渐打破了旧有的‘公司造星-推向大众-吸引粉丝’的传播格局,再造了双方高度互动并相互赋权的新传播格局。即不再同于以往的偶像单向生产,粉丝开始渗入偶像成长之路的方方面面,通过粉丝自己的创造或二次生产,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偶像的“真正运营者”。
例如在知名青少年聚集区、弹幕网bilibili就有很多粉丝们为自己的爱豆创作的二次剪辑视频和应援视频。这些视频甚至比官方发布的偶像宣传片更加吸引人,这种二次创作体现了粉丝所占的主动地位日益升高。
为了顺应粉丝群体,许多经纪公司和传媒公司甚至重塑了文化内容产品的生产流程,即‘先选择自带话题属性的小鲜肉,再确定导演、制片,为偶像量身打造剧本’的流程”。这样全新且鲜明的特点的形成主要在于节目形式的转变和大众媒介技术的发展。
养成类的造星节目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实现了粉丝从“被动”到“主动”的地位的转变,由接收者变为引导者,提供的“全民制作人”和“创始人”的身份定义提供了“赋权”的幻想,刺激粉丝、诱导介入、强化参与,“这样精心设置的赛制逐渐让粉丝从行为到心理都高度卷入到节目中,投身于不可自拔的娱乐狂潮中”。
如果说节目形式的转变只是互动增强和粉丝崛起的形式原因,那么大众媒介技术的发展就是真正的“权力”所在。传统的选秀节目中,电视只能单向地传播信息,“在网络‘养成类’选秀节目中,拉斯韦尔式的传播模式‘传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已经被打破,单向给予变成了双向互动模式”,粉丝由信息接收者向生产者过渡,每个人都有可能引发热点舆论。互联网大众话语权的提高使得粉丝打破了传统的“议程设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营传媒的内容选择,且互联网社区的开放性使得粉丝和偶像能够更好的传递情绪,而更多的简单上手的剪辑工具更为粉丝群体的创作和再创作提供了可能。
5
全网狂欢背后是暗中运作?
虽然粉丝文化确实自身影响力极大——权力不断加强、地位不断上升,但其背后还是受到资本运营“带节奏”的影响。
像“青你2”,仅仅6期就出现数次舆论反转的现象,由节目开始的“虞书欣做作”到后来的“虞书欣真实小作精”,以及近期四胞胎“冰清玉洁“遭全网黑,王承渲捧进出道位反转到部分言论”冰清玉洁“祭天,王承渲拿“皇族”剧本。除此之外还有众多打抱不平的声音——有实力的小姐姐没镜头,如喻言、戴燕妮、马蜀君等等。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粉丝权力上升,仍然避免不了资本运营的炒作和“带节奏”。
早在1972年唐纳德·肖和麦克斯威尔·麦科姆斯就提出了“议程设置”的理论,爱奇艺以及其背后的一些大资本经纪公司就是这种“资本向议程设置”中的主导者,他们通过刻意的剪辑、镜头的分配、话题的导向等等对真实的选秀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粉丝展示出他们所希望的“拟态环境”。在这样的可以引导下的“拟态环境”中,粉丝群体由于对这类刚刚出道的新星偶像了解不深,认识的往往是单一片面的人设——即一种“符号化”的形象,这就极有可能被“资本议程设置”带节奏,引发“群体极化”的现象——例如在“冰清玉洁”事件中的全网黑现象,原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的粉丝也会被卷入“节奏”之中。再加上部分“微博意见领袖”利用网络话语权,刻意迎合资本运营的话题甚至与资本商合作,而观看这类选秀节目的粉丝群体趋于年轻化,易盲从与冲动,如此微博意见领袖利用粉丝和网络水军“带节奏”,引起全网的热议。
由此看来,3.0时代的新型粉丝文化固然强大,但由于群体组织等方面不成熟,根本上还是被资本运营所暗中“带节奏”,甚至无所察觉。
6
偶像与粉丝走向何方?
由于3.0时代的粉丝文化形成时间不长,群体组织结构尚不成熟,而互联网大众传媒的力量过于强大,如今的粉丝文化呈现一种畸形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过分的群体狂欢、偶像隐私侵犯严重、以及偶像与粉丝的关系看似亲密实则脆弱等方面。微博上多次有“私生饭”对偶像的个人生活造成严重困扰的事件发生,例如前几年同类型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出道的朱正廷,曾忍无可忍发文怒斥私生饭。这种变质的粉丝迷恋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因互联网的透明性、互动性过强,偶像和粉丝的互动程度以及偶像本人生活的曝光率提升巨大——粉丝权力膨胀的反作用便开始显现。当粉丝发现偶像并不是自己所“认同”和“投射”的样子,那么当人设崩塌、粉丝粉转黑之后,对于明星的发展轨迹将造成巨大影响,伴随而来的还有巨大的商业风险——如此看来,看似更加亲密的偶粉关系实则脆弱危险。
未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进一步深化,粉丝文化的影响力将会进一步提高,偶像在网络中更加真实、运营商多考虑社会效应、粉丝群体不断完善成熟,才是娱乐行业发展的正途。
虽然《青春有你2》结束了,但“造星“这条路还刚刚起步,未来还会有怎样的选秀节目和偶像出现?还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关注这场狂欢的同时希望我们也能审视自己的内心,为娱乐行业的正确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祝婧妹们毕业快乐,祝所有有梦想的人——多远都可以到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