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读北外滩 | 四川路桥

2020-06-05 11: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四川路桥

四川路桥是苏州河上的第三座桥,是上海南北交通干道的主要桥梁之一。如今,四川路桥上车水马龙,承载着上海的繁忙与快节奏。

倘若,时光倒溯百年,岁月流转,风云变幻,四川路桥有太多的故事想说给你听......

四川路桥址处原为二坝郎渡口,1878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在此建造了一座宽为12英尺的木桥,名为“里摆渡桥”,《上海县自治志》称为“白大桥”。

1922年,上海邮政总局建大楼,该桥拆除,同年重建钢筋混凝土桥,呈悬臂梁结构,桥下三孔,仅中间一孔可以通航。1943年,改名为四川路桥。

1949年的5月下旬,四川路桥上的激战永远印刻在老虹口的记忆中。1949年5月25日,解放军由南向北攻打外白渡桥、四川路桥、河南路桥等,从上海邮政大楼上发射的火力可以完全覆盖整个桥面,四川路桥成了国民党守军的防御据点。

▲1935年河滨大楼刚落成后,远眺苏州河口,可看到四川路桥

历史还记载了这样的一个细节:毛泽东主席命令解放军将士,对顽固的国民党官兵只能开枪、不准开炮,为的是保护桥边的这栋历史建筑。由于不能使用重武器,这场战斗也演变的异常严酷,在敌军密集的枪林弹雨中,突击的解放军战士一批批地倒在四川路桥上。后来解放军通过正面佯攻,侧面迂回包抄,一步步攻占,守卫北岸的国民党军队相继投降。

四川路桥与上海邮政大楼相得益彰,桥因楼而增色,楼因桥而壮美。电影《战上海》再现了1949年5月下旬四川路桥上的激战,“只能开枪、不准开炮”,最终上海邮政大楼几乎完好无损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如今,上海邮政大楼在新时代开启了新蜕变,四川路桥上人来车往承载着现代节奏,但那段非凡的岁月永远被铭记!

END

编辑、视觉 / 安安

来源:上海虹口官方微信

相关阅读

见证上海滩历史沧桑,

北外滩一带的前尘往事→

近代以来,虹口北外滩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上海的水上门户,中西文明在这里交融碰撞,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上海城市品格和城市精神塑造,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就一起来回顾虹口北外滩的沧桑往事吧。

“下海”在哪里?

上海既然被叫做“上海”,那么下海在哪里呢?有上必有下,有南必有北,在中国地名上,这似乎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惯例。“上海”,其实有与之对应的“下海”。

▲舟帆云集的下海铺

南宋年间,上海沿袭唐朝的建制,还是一个小镇。为改善吴淞江(今苏州河)的泄水能力,在吴淞江两岸,每隔五里许开通一条进入吴淞江的水道。这种支流水道(人工河)成为“浦”。当年吴淞江的南岸有一个浦,叫“上海浦”,在吴淞江北岸,近虹口海门路一段,亦有一个浦,叫“下海浦”,为当年渔民出海捕鱼的起始点。

▲1870年上海港码头分布图

建于乾隆年间的下海庙(位于今昆明路海门路口),就是因为庙宇前有这么一条下海浦而得名。居民、船民进庙烧香,常常提篮而过桥,这一带也因此唤作“提篮桥”。因为年久淤塞,只得填平。我们现在说的下海,是指下海浦曾经流经的地方,也就是当年渔民在芦苇苍苍的岸边,泊舟晒网,腌制鱼干的场所,大致是以东大名路杨树浦路交会处为中心点,再向周遭延伸,即今日北外滩一带。

▲1937年黄浦江主要码头分布示意图

北外滩一带襟江带海。明永乐初年,治水开河,吴淞江和黄浦在陆家嘴汇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浦江合流”水利工程,形成了黄浦江新航道。至明中期,黄浦江江面壮阔,水深湍急,为天然良港,海轮可直抵城下。上海开埠后,从1845年,第一个码头“虹口码头”始建,到1949年,北外滩沿江建有扬子江码头、招商局中栈码头、汇山码头、杨树浦码头、黄浦码头等12个码头,以及兄弟仓库、沙逊仓库、马登仓库等数十个仓库,为上海面向世界的水路港口。

▲19世纪中叶的虹口港

从十九世纪中后期至二十世纪前期,美商、英商、日商、轮船招商局等,在虹口沿江抢滩,建码头,盖仓库,造堆栈,开船厂,竞争激烈。结果是小码头被兼并,木码头和驳船码头被钢筋水泥框架码头所取代。到了上世纪20至30年代,虹口的港口成为东亚的航运中心之一。江水悠悠,汽笛声声,看十里港口,聚八方巨轮,吞吐海外货物,吸纳外来文明。依靠航运业的支撑、辐射,以港兴市,推进了虹口的商业繁荣和文化发展。

邮政大楼外墙玻璃上的弹孔

从苏州河水缓缓流过的四川路桥上向北望,看到的第一幢建筑,就是马蹄型的邮政大楼。这是一幢白色巨柱支撑,水磨石外墙,绿色窗框,钟塔楼高耸,气势磅礴的西洋古典主义建筑。它1924年建成后,作为上海邮政总局启用,总建筑面积25294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187间。其中二楼营业大厅面积为1200余平方米,大厅宽敞明亮,富丽堂皇。

▲初建成的上海邮政大楼全景

1949年5月,我人民解放军在四川路桥苏州河南岸,曾与驻守在对岸邮政大楼的敌军激烈枪战。

▲电影《战上海》中的上海邮政大楼

当竹竿顶着一件白衬衫,从邮政大楼顶部玻璃窗里伸出来,表示缴械投降时,战士们欢呼雀跃:“胜利啦!”硝烟火药味渐渐散去了,但邮政大楼外墙顶部的两块大玻璃上,布满了这场枪战洞穿的累累弹孔。

▲邮政营业大厅

现这幢大楼为上海邮政博物馆。60多年过去了,那两块留存弹孔的大玻璃,作为历史见证,至今未换。

▲解放军向四川路北侧邮政总局的残敌猛攻

当年拍电影《战上海》时,解放军与邮政大楼的敌军交火那场戏,本应该在四川路桥上拍摄,但因其是主干道,有21路电车等公交车通过,怕堵塞交通,就改到距四川路桥数十米,东面的乍浦路桥上去拍了。

▲邮政大楼钟塔基座旁的信使群雕

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邮政大楼榜上有名。现上海邮政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有电梯可直达屋顶花园,登高望远,一览苏州河两岸的旖旎风光。

资料:虹口区新闻办

编辑:周宝平

来源:上海发布

上海老底子

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启未来

原标题:《夜读北外滩 | 四川路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