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曾以为篮球是我的特长,没想到只是爱好” |蔡徐坤式自嘲,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原创 KY KnowYourself
脚本 / 47
策划 / Ivan、二狗子
插画 / Always
编辑 / KY主创们
两年前,因选秀节目爆红的蔡徐坤,曾因为说自己喜欢篮球,引发了一波全网黑。
拿“唱跳rap篮球”开涮的黑梗层出不穷,蔡徐坤的B站鬼畜视频数量,甚至一度超越老牌鬼畜明星“局座”张召忠。



说起自嘲,wuli大幂幂也是自嘲界大佬。当年古装扮相被指发际线太高以后,她的回应是……


但是,你真的了解自嘲吗?这些“玩笑”的背后都是什么潜台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事。

self-deprecating
指的是说话者通过开玩笑的方式放低身段,或用谦逊的话语谴责、低估自己的行为(Kim,2014),通常分为两种类型:

Emm…什么是无害的方式?就是言语符合逻辑,不带有偏见和自我否定。Like这样——



说白了就是并不好笑,甚至还有一丢丢尴尬——


害,听到这,我只能打出一个礼貌又不失尴尬的“
”。
自嘲明明是一件自我否定、暴露缺陷的事,咋还就变成很多人的常规操作了呢?


举个栗子,大张伟就尤其喜欢拿自己“开涮”,笑果连连:



比如说,有个朋友,每次面基前总会不断自黑:我不好看/我很丑的/我对不起观众……(而他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差)
这样一来,对方见到本人时多半会觉得超出了预期,面基成功率100%☆


就像范冰冰用“范小胖”自嘲n次,周冬雨干脆换了个小黄鸭头像,还有wuli凡凡频繁cue自己的大碗宽面……有没有发现,这样一来,反倒很少有人再主动去提这些梗啦!

他们身上的某种人格特质,让自嘲成为了控制不住“被启动”的行为,在各种环境下都可能无意识的表露出来。很多时候,就连当事人自己都没意识到在自嘲。


尤其是在一些社会文化中,谦逊从小被作为美德教育,成为一个人性格的组成部分,与人接触中会不自觉的展现出来。


有个朋友最近聊起她的暗恋对象,听到那些暧昧不清的细节,我激动的说有戏了有戏了!可她却丧丧地说:“不至于吧,眼瞎才会喜欢我。”

习惯自嘲的人
心理健康水平更高
以前提到自嘲,常常将它和很多负面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联系在一起。但在CIMCYC-UGR(The Mind, Brain and Behavior ResearchCenter at University of Granada)的最新研究发现,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研究人员通过32个维度,将1068位被试者分为了不同的幽默类型,并让他们对自己进行【主观心理幸福感量表】评分。
*这份量表是Sánchez-Cánovas(1994)设定,由30个项目组成,包含了“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社交性”、“健康”和“希望”五大类幸福感。
结果发现,习惯自嘲式幽默的人,往往拥有更高心理健康水平(Marín,Carrillo& Dios,2018)。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在一个群体里,太出挑的人容易受到攻击和排挤。自嘲放低了自己的位置,能更好的融入群体,获得社会支持。
但是!如果过度使用自嘲,也会带来消极影响:自黑多了可能就白不回来了。
过度自嘲会强化负面的自我概念,让人在负面的评价中加深自我怀疑。特别是当他人对自己的自嘲表现出认同时,负面的打击会更大


要 适 度
KY作者有话说:
当自嘲逐渐变成现代人的一种习惯,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欢乐,却也成为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
在这个泛娱乐的时代里,每个人都习惯了用玩笑的语气掩藏情绪,用调侃的方式回避问题。表面上,失落沮丧的情绪不见了,冲突矛盾消失了。但实际上,情绪和问题只是被压制了、转移了,积压之后还会牵扯出更多问题。
表达悲伤好像变成了一件羞耻的事情,为了获得在人群中的安全感,我们用自嘲不断降低自我评价和别人对自己的期许。而这一切,不过是在用一种看似轻松的方式逃避潜在伤害,逃避实际存在、亟待解决的种种考验。
自嘲的背后,夹杂着一种隐秘的哀伤。我们在一道道自我保护的高墙下感觉到安全,却也逐渐失去了勇敢和真挚的能力。
不要总活在那个自欺欺人的梦里,我们终究还是要学会面对情绪和接纳完整的自己。
References:
Gu, Y. (1990). Politeness phenomena inmodern Chinese. Journal of pragmatics, 14(2), 237-257.
Heintz, S., & Ruch, W. (2018). Canself-defeating humor make you happy? Cognitive interviews reveal the adaptiveside of the self-defeating humor style.
Janes, L. M., & Olson, J. M. (2010). Isit you or is it me? Contrasting effects of ridicule targeting other peopleversus the self. Europe’s Journal of Psychology, 6(3), 46-70.
Kim, M. H. (2014). Why self-deprecating?Achieving ‘oneness’ in conversation. Journal of pragmatics, 69,82-98.
Mao, L. R. (1994). Beyond politenesstheory:‘Face’revisited and renewed. Journal of pragmatics, 21(5),451-486.
Martin, R. A., Puhlik-Doris, P., Larsen, G.,Gray, J., & Weir, K. (2003).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uses of humor andtheir relation to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Development of the Humor Styles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7(1), 48-75.
Torres-Marín, J., Navarro-Carrillo, G.,& Carretero-Dios, H. (2018). Is the use of humor associated with angermanagement? The assessment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humor styles inSpai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20, 193-201.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缅甸强震后
- 缅甸地震致云南瑞丽847户房屋受损
- 缅甸强震已致泰国曼谷13人遇难

- 李斌:蔚来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向全行业开放,如果想用热烈欢迎
- 缅甸强震遇难人数升至1644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