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贝淡宁、汪沛:“等级”的反面不是“自由平等”,而是“混乱”
原创 PUP China 普林斯顿读书汇
Editor's Note:
"等级"的反义词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应该就是“平等”,或者“自由”。
但是如果从儒家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社会彻底没有了等级,便只余混乱,乱世的乱。
在上周五进行的“普林斯顿与大咖说” 线上直播活动中,知名哲学家、政治学家贝淡宁(Daniel A. Bell)与复旦大学中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汪沛作为主讲人,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如何在合著的新书Just Hierarchy 中为“等级”、或者译为“层秩”(层次秩序)正名,并试图撇除现代社会对这个概念的偏见。
注:本文为讲座内容的高度浓缩版
社会等级 ≠ 社会阶层Social Hierarchy ≠ Social Class
在本次活动的报名阶段,我们收集到了上百个问题,其中很多人的焦虑是关于“阶层跌落”,因而提出的很多问题也都是关于“社会阶层”,但其实这并非贝淡宁和汪沛在书中讨论的“社会等级”所指。
书中所说的“社会等级”(Social Hierarchy)指的是在有价值的社会维度上,对人或者是群体进行排序,并不是社会阶级或者阶层的意思。
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王刚毅教授曾经建议贝淡宁和汪沛用“层秩”来翻译“hierarchy”这个词。首先中文里“等级”这个词,就像英文里的“hierarchy”一样,已经是学者研究与公共讨论的禁忌;其次“社会等级”在中文语境中往往使人联想到“社会阶层”,而“层秩”保留了“层次秩序”这样的含义,也有利于避免一些偏见和误会。
当我们讨论“平等”时,我们究竟在说什么?
如何去平衡等级和平等?在我们讨论平等的时候,我们谈论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日常所说的“人人平等”,其实是一种事实陈述。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或者说“人生来平等”。在一些抽象的法律的层次上,人确实是平等的,但有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从人人应该平等这个角度去讨论平等的问题。
法国大革命时,“平等”就作为一种政治诉求被提了出来。所以当我们谈论平等的时候,很多时候谈论的是“人人应当平等”以及“人是什么,怎么去理解人”。
人不光只是一种抽象的理性的存在者,而更多的是有意识有理解的存在者。他们不光是对自己生活的世界有所意识,有所反思,并且也能够总是值得被别人理解,被别人去有意识地意识到他/她的存在。
所以当我们谈论“平等”或者是“等级”时,并不是在一个抽象意义上来说,无论什么等级我们都赞成,而是说我们要在具体的语境、文化、语言,以及不同的背景当中去讨论具体的社会关系应该如何处理,应该是平等的去看,还是应该有一些等级。比如说像种族、种姓、性别等,这一些都是僵化的非合理的等级,是我们需要要求去平等看待的具体语境。但另一些情况是我们要致力于实现公正的语境,而公正未必是通过平等的方式来实现的。
Just Hierarchy 一书除引言外共有5个章节,第一章讨论了家庭之中的合理等级,第二章讨论了公民之间的等级,第三章是关于国家之间的等级,第4章是关于人与动物的等级,最后一章是关于人和人工智能的等级。贝淡宁和汪沛认为,这些等级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有一些是合理的。
为什么要讨论“等级 Hierarchy”?Just Hierarchy 是第一本讨论合理等级的问题的书。两位作者指出,书中讨论的5种社会关系中的等级,对于“等级”这个议题还只是刚刚开始。
21世纪有两大病症,一个是极端个人主义;另一个就是极端的归属感,即出于对某一个特定的群体特殊的归属感,而愿意完全放弃其他的伦理关系,这是贝淡宁和汪沛所反对的。
在讨论不同社会关系当中的等级时,两位作者试图给读者呈现如下一幅世界图景: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很单调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生活在真实的伦理关系当中的人,而这种真实的伦理关系是复杂的,并且也是多样的。
生物社会学家有一个基本共识,即认为如果我们要组织大型的、由很多人组成的社会,它必须是有等级性的一个社会,因为很难不通过等级关系来把这么多人集合在一起。但是等级这个概念在现代社会已经完全是一个禁忌,一旦讨论等级,就是封建思想封建余孽,两位作者希望能够撇除一些偏见,来重新讨论这个问题。
对于儒家来说,等级的反义词并不是平等,也不是自由,而是——混乱。因为从儒家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社会它彻底没有了等级,意思就是混乱。无序对无序。
而事实上消除社会等级既不可能也不可行。书中借鉴了中国、印度,古希腊等其他大规模社会的经验,一定需要存在一种等级,问题是哪些等级是合理的,哪些等级是不合理的,然后我们可以推广合理的等级,减少不合理的等级。
两位作者在这本书中持有的一种观点是进步的保守主义,即对旧的观念和新的流行的观念要有双重的批判,最后达到双重的肯定,推陈出新。既要去检讨旧观念里面有哪一些是一定要扬弃的,但是还有哪一些有可能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真精神,需要被肯定下来的;同时对于新的观念也要检讨,因为“新”就必然要被认可吗?包装“新”就代表内核也“新”吗?
儒家、贤能政治与抗疫目前来看,儒家文化辐射到的地方,对于遏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相对都比较成功,贝淡宁和汪沛认为,儒家式的对于等级的尊重在各国政府主导的抗疫中会发挥一些重要作用。
首先,中国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他们有为人民服务的动力和能力;并且官员在采纳了科学家的方法建议之后,愿意去做一些有利于人民的科学决策;另外,人民也相信这些统治者
第二点是儒家文化中对于君子的尊重。整个儒家辐射圈有这样的一种尊师重教的传统,梁漱溟说过,中国有贤人政治的传统,他用贤人政治这个词的时候指的就是尊师重教,对于老师、专家的一种尊重。
所以在中国,一方面我们尊重向李文亮医生这样的一些冒着风险来警告呼吁大家的社会批评者;另一方面我们也高度尊重医学权威,尤其是钟南山院士。
我们生活在中国的语境里,可能不觉得这是一个这是一个问题,但是和其他国家稍作比较,就会发现中国人对于科学家的信任非常高,比如说钟南山院士一发声,口罩立刻就卖空了,说明大家会听取这样的意见;而李兰娟院士说武汉要封城,虽然这是一个极大的具有风险性的建议,但是很快政府也采纳了这个建议。
第三点比如收集大家的过往行程等信息,在一些国家可能会被认为非常的敏感,但是在中国并没有引起极大的社会反抗,因为大家认为牺牲一点点隐私,但是能够换来所有的人都安全,在这种危机时刻是有必要的,这种形式的等级,虽然长期看来未必可持续,但在应对危机的时候是比较合理的,大家都可以理解。
西方国家在抗疫中,一些政府会去考虑“群体免疫”这样的概念。以儒家文化赋予孝道的价值以及对于老年人的尊重,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几乎不可能去考虑“群体免疫”这种选择的可能性,这也是为什么“群体免疫”在中国从来就没有作为一种可能性,在任何时候被提出来。
接下来,两位作者按照书中的架构,分别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家庭中的等级、公民之间的等级、国际关系中的等级、人与动物以及人与机器间的等级。PUP 内容速递:
Just Hierarchy: Why Social Hierarchies Matter i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本书是对现代社会等级有力而系统的辩护,它探讨了等级社会关系如何能够产生有益的作用,不仅是在个人领域,而且是在更大的政治领域。
所有复杂和大规模的社会都是按照一定的等级组织的,但是等级的概念在现代世界几乎是禁忌。两位作者认为,任何现代社会都需要等级制度,废除社会等级制度既不可能也不可取。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哪种形式的等级制度是合理的,哪种是不合理的,以及这些制度如何服务于道德上可取的目标,如促进公正等。同时尽量减少不公正的影响,如基于种族、性别或种姓的影响。
PUP 作者简介:
**【普林斯顿与大咖说】是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主办的作者活动,每期邀请PUP重磅作者,面向学界和大众读者分享新书或特定主题的内容。原标题:《贝淡宁、汪沛:“等级”的反面不是“自由平等”,而是“混乱”》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