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不断膨胀的影子:全球影子教育的普遍化

2020-06-06 18: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张月云 定量群学

1966年,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及其团队完成了受政府委托的工作报告,题为“教育机会平等”(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也就是后来著名的“科尔曼报告”(the Coleman Report)(Coleman et al. 1966)。该报告对60多万1-12年级的学生样本进行分析,得出一条重要发现:学生学业成就的差异,与学校特征几乎没有明显关联。用教育分层的话语来讲,这一发现意味着学校教育对教育不平等的型塑作用非常有限。

“科尔曼报告”引发了诸多讨论:一方面,更多更为细致的研究致力于评估不同维度的学校资源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教育研究开始将视野转向学校外部,更多关注非学校资源(特别是家庭教育投资)对儿童教育机会和教育结果的影响。

2016年,也就是“科尔曼报告”问世刚好50年后,美国的《社会学年鉴》(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刊登了一篇综述文章,题为“学习在校园之外:趋势与启示”(Park et al. 2016),透过教育分层视角集中探讨了校外学习活动(特别是影子教育)对教育不平等的影响,并展示了影子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趋势。该文章还表示,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地方的学生在日常的学校生活结束后,都还会参加一些额外的学习活动。家长们为孩子安排和购买一对一的私人辅导、集体式授课的辅导班等等,并希望通过这些课余时间的学习活动,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

那么,全球范围内,影子教育的普遍程度如何?国内地域间,影子教育的普遍程度如何?不同阶层间,学生参与影子教育程度又如何?

1

全球范围内的影子教育参与状况

我们知道,国内的许多学生都有参加课外辅导的经历。那国外学生参与影子教育的比例是更高还是更低?是不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越高,影子教育现象越普遍呢?

早在2005年,12月8日的人民日报就刊登了香港大学Mark Bray教授对于课外辅导的一些研究发现,题为:一位外籍学者眼中的全球教育现状——“课外辅导热”席卷全球。文中提到了很多当时的调查成果,比如:

巴西

对里约热内卢公立学校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50%的学生接受课外辅导,以免留级。

日本

一项调查显示,24%的小学生和60%的中学生参加过辅导,大约70%的学生在即将中学毕业时接受过辅导。

韩国

一项调查显示,首尔82%的小学生、66%的初中生和59%的高中生正在接受辅导,在农村地区,分别是54%、46%和12%。

新加坡

一项对1052个家庭的调查和对1261名学生的访谈显示,49%的小学生和30%的中学生正在接受辅导。这一结果和较早前对572位小学生和581位中学生的调查结果相同。

马耳他

一项对2129位学生的调查显示,52%的小学生和83%的中学生在学业生涯中接受过辅导,42%的六年级学生和77%的十一年级学生正在接受辅导。

尽管这些调查之间的数字不一定具有可比性,但用作者的话说,这些案例大致可以表明,“不论在贫穷国家还是在富有国家,私人课外辅导都是一笔大生意”。

著名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由经合组织(OECD)每三年实施一次,对全球几十个国家和经济体的15岁学生展开调查。2012年,PISA询问了学生每周在参与“由商业机构提供、父母买单的校外学习课程”所投入的时间。具体提问方式如下:

How many hours each week do you spend on attending out of school classes organized by a commercial company and paid for by parents?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Hyunjoon Park教授及其合作者计算了部分PISA参与地区的课外辅导班参与率。我们用条形图来展示一下(图1):目前在许多国家/地区,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参加了由商业机构提供的校外学习课程。巴西、希腊、韩国和泰国的15岁学生中几乎有一半的人,每周都投入了一些时间来上课外辅导班。在德国、中国香港、拉脱维亚、俄罗斯、西班牙、土耳其和乌拉圭,也差不多有3成的学生参加了校外学习课程。也有一些地区的学生课外辅导班参与率相对较低,比如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英国和美国。这说明,课外辅导活动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些地域,而是一种兼具全球普遍性和差异性的教育现象。特别是,并不是越发达的地区,影子教育的普遍程度越高。

图 1 2012年PISA样本中15岁学生参与课外辅导班的地区差异

2

国内地区间的影子教育参与状况

中国最为显著的一个地区差异是城乡差异。因为课外辅导是一种市场行为,大部分的辅导机构多集中城市,而较少分布在农村。因此,早期的课外辅导研究大多在若干较为发达的城市收集数据,很少关注农村学生。

例如,早期的一项研究(薛海平、丁小浩,2009)使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的调查数据 ,研究了中国城镇学生的教育补习活动。结果表明:调查样本中 ,超过一半以上的城镇学生参加了教育补习:小学阶段参加教育补习的学生比例最高,为 73 % ,其次是普通初中,该阶段参加教育补习的学生比例为65 % ,普通高中参加教育补习的学生比例为53 %。但另一项研究在山东济南收集的高三年级学生数据显示,只有20%的学生参与了课外辅导。这说明课外辅导的参与水平,即使在城镇地区之间也可能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Zhang,2013)。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 2018~2019》中的“课外辅导”章节,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具有代表性的全国3-18岁年龄段样本数据,对比了2014年城乡学生在“上一年度”的课外辅导参与情况:城镇学生的辅导参与率是33.7%,农村学生是12.1%,仍远远落后城镇学生。

中国在教育领域的另外一个显著的地区差异是省份差异。《中国民生发展报告 2018~2019》中的“课外辅导”一章还比较了“上一年度”课外辅导参与率在5个独立抽样的省份(上海、辽宁、河南、甘肃、广州)之间的差异:辅导参与率最高的地区是上海,接近50%,而最低的地区是广东,不到10%。可以看出,课外辅导参与率的高低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但不完全是“水涨船高”的简单对应关系。广东省就是很突出的一个例外:尽管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此处显示的辅导参与率却远远低于经济水平相当的上海、低于辽宁和河南、甚至略低于经济发展远远落后的甘肃(张月云,2019)。

3

不同家庭间的影子教育参与状况

考虑到影子教育是一种提升学业表现的人力资本投资,已经有不少研究展示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生参与影子教育之间的正向关系。相较于低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高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不仅更有更有能力为子女的影子教育投资,也具有更大的意愿和主动性为孩子的影子教育活动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一项韩国的研究发现,韩国父母往往对孩子的课外学习活动表现出高度的“卷入”(involvement)特征,他们努力为孩子找辅导老师,也与辅导老师一起监督孩子的学业。相对而言,中产阶层的父母掌握着更多的教育信息、投入了更多的时间、也具有更好的社交网络(Park et al. 2011)。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家庭的文化资本和父母对课外学习活动有效性的观念也会影响儿童的影子教育参与水平。这像是社会学家拉鲁所提出的“协作培养”的一种自然的延伸,即中产阶层更希望把孩子的业余活动组织化,这不仅可以是体育、音乐和艺术类活动,也可以是课外学习活动。

以往文献几乎一致的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学生参与课外辅导的可能性越高,在课外辅导上的经济投资也越大。一项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10-15岁儿童样本的分析(Zhang and Xie 2016)显示,相较于父母教育水平为小学及以下的儿童,父母教育水平为初中和高中及以上的儿童参加辅导的可能性都显著更高。家庭收入的增加也会增大儿童参加辅导的可能性。另外,在控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条件下,兄弟姐妹数越多,儿童参加课外辅导的可能性更低,这与资源稀释理论(resource dilution theory)(Blake,1989)的论述是一致的,即在有限的家庭资源约束下,兄弟姐妹之间在获取家庭资源上存在竞争关系,儿童用于购买教育服务的家庭资源也因兄弟姐妹的“分担”而减少,因而降低了参加课外辅导的可能性。此外,在参加了课外辅导的儿童样本中,儿童在课外辅导上经济投入随着父母教育水平和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兄弟姐妹数的增多则对儿童在课外辅导上的经济投入上产生抑制作用。

因此,学者们认为,既然家庭条件较高的学生参加此类课外辅导活动的可能性更高,那么,课外辅导有可能成为现代社会中导致阶层间教育不平等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近些年课外辅导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热度都有所提升,这更促使教育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持续关注这些课外学习活动对学生学业的效果及其对整个教育分层的深远影响。我们接下来的推送内容也会着重探讨课外辅导对学生发展方方面面的影响作用。

敬请期待

主要文献:

Park, Hyunjoon, Claudia Buchmann, Jaesung Choi and Joseph J Merry. 2016. "Learning Beyond the School Walls: Trends and Implication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42:231-252.

其他文献:

Blake, Judith. 1981. “Family Size and the Quality of Children. Demography 18(4):421–42.

Coleman, James S., Ernest Q. Campbell, Carol J. Hobson, James McPartland, Alexander M. Mood, Frederick D. Weinfield, and Robert L. York. 1966.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Zhang, Yu. 2013. "Does Private Tutoring Improve Students’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 Performance?—A Case Study from Jinan, China."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32(2):1-28.

Zhang, Yueyun and Yu Xie. 2016. “Family Background, Private Tutoring, and Children’s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48(1):64-82.

马克·贝磊(Mark Bray). 一位外籍学者眼中的全球教育现状——“课外辅导热”席卷全球. 人民日报,2005年12月8日。

薛海平、丁小浩,2009,《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研究》,《教育研究》第1期。

张月云,2019,“课外辅导”,《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8~2019》第九章(谢宇、张晓波、涂平、任强、黄国英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原标题:《不断膨胀的影子:全球影子教育的普遍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