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首度披露!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开始征求意见了……

2020-06-03 20: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支持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西部科学城如何布局?

有哪些平台?

如何推动成渝合作?

半年来,西部科学城备受关注

��

6月3日下午

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

《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

向大会征求意见

西部科学城的成都板块亮相

| 目 标 |

到2050年

全面建成全球一流的科学城

成都提出以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三个关键时序节点的建设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城;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城;到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一流的科学城。

其中,以2025年为节点,成都将在5年里力争成功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天府实验室,新增2个以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2个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以上国家级创新中心,100个以上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

会上提出,成都将顺应科技革命深刻改写全球竞争规则、重塑世界创新版图的时代大势,以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为引领,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的建设,将推动科技功能布局与城市战略方向相契合、科技攻关重点与主导产业需求相匹配、科技应用场景与美好生活向往相适应,带动成都实现从被动跟跑到主动领跑的历史性转变。

| 布 局 |

“一核四区”

总规划面积361.6平方公里

科学城总规划面积361.6平方公里,由“一核四区”构成,形成“核心驱动、协同承载、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一核”即成都科学城,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四区”即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协同构建创新功能突出、创新服务完善、主导产业领先的“二次创新”承载地。“一核四区”通过数字链、创新链和价值链与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相嫁接,开辟科学城发展的拓展空间。

具体而言,成都科学城规划面积99.4平方公里,定位为西部地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院所和大学创新平台汇集区,围绕网络安全、航空航天、生命科学等领域,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天府实验室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新经济活力区规划面积88.9平方公里,定位为新经济企业和创新型团队汇集区,重点围绕5G通信与人工智能、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大数据与网络安全、区块链等新经济新产业,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策源地。

天府国际生物城规划面积69.8平方公里,定位为全球医药健康创新创业要素汇集区,重点围绕生物技术药物、高性能医疗器械、精准医疗、智慧健康等领域,建设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等平台,打造世界级生物产业创新与智造之都。

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规划面积60.4平方公里,定位为国际创新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汇集区,重点围绕智能制造、航空航天、6G、网络信息等领域,建设国际合作教育园区,打造国际一流应用性科学中心、中国西部智造示范区和成渝国际科教城。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规划面积43.1平方公里,定位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要素汇集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网络通信等领域,集聚华为成都研究院、京东方创新中心、IC设计产业总部基地、“芯火”双创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打造国际知名的中国新硅谷。

| 未 来 |

这里将是

创新策源地、科研主阵地

成都谋划资源汇聚、生态营造、动力承载、区域协同和改革创新5项重点任务,共包含14项推进策略。

聚焦科技资源和创新人才,这里将实施聚集国际一流科技资源、聚集培育国际一流创新人才(团队)等两项策略。一大波高能级项目来了:成都超算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西部光源等近百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项目,预计总投资超过1600亿元;成都超算中心将于今年8月底完成一期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超算中心。

成都正在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正在规划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国际大学园区。

成都将在天府海创园、IC设计产业总部基地、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核心区域,先期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示范点,以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引凤入巢”。

面向未来,这里将布局“人工智能+”、区块链、6G等新经济新产业;瞄准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高端通用芯片、功率半导体、新型抗体、通用飞机等高端领域;聚焦科学城创新发展需求,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将以工业互联网、城市物联网“双网融合”为动力承载。聚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全景赋能,实施建设支撑数字共生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以数字共生城市赋能城市全景创新发展等两项策略。

成都将在科学城率先开展重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打通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最先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最后一公里”,聚焦科技改革创新,实施推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先行先试、健全创新要素优化配置机制、赋予科研事业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深化科研评价机制改革四项策略。

成都将赋予科研事业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建立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制”;提升科研人员(包括“双肩挑”科研人员)出入境便利;深化和推进高层次或紧缺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和项目工资制。

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如何营城造势

成为成都创新发展的动力源?

↓↓↓

会上,成都还谋划了资源汇聚、生态营造、动力承载、区域协同和改革创新5项重点任务,共14项推进策略,来推动西部科学城建设。

策略1

聚集国际一流科技资源

成都将积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成都科学城规划大科学装置集聚区,对标国家实验室标准加快筹建天府实验室。目前,初步梳理了成都超算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西部光源等近百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项目,预计总投资超过1600亿元;成都超算中心将于今年8月底完成一期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超算中心。

↑成都超算中心效果图

策略2

聚集培育国际一流创新人才(团队)

成都欢迎全球顶尖科研人才、战略科学家使用大装置、共建大平台、参与大工程。将设立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优秀青年科学家开展基础研究。成都正在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正在规划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国际大学园区,诚邀天下学子前来求学、深造、创业发展。

图据 IC photo

策略3

构建先进要素富集的创新生态圈

成都将在天府海创园、IC设计产业总部基地、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核心区域,先期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示范点,以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引凤入巢”;打造面向全球的科研数据开放与共享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筹建天府“科创板”,促进数据、技术、金融等关键要素有序流动、开放共享、可得可及;持续开放城市级、产业级、企业级科技应用场景,搭建面向全球的新经济新技术展示体验大平台。

↑天府海创园效果图

策略4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面向未来,成都布局“人工智能+”、区块链、6G等新经济新产业;瞄准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高端通用芯片、功率半导体、新型抗体、通用飞机等高端领域;聚焦科学城创新发展需求,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策略5

构建公园城市国际化生活社区

成都正加快建设高品质国际化社区,完善外籍人才停居留服务和顶尖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千方百计提高国际人才生活舒适度和工作便利度。

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将以工业互联网、城市物联网“双网融合”为动力承载。聚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全景赋能,实施建设支撑数字共生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以数字共生城市赋能城市全景创新发展等两项策略。

图据 IC photo

策略6

建设支撑数字共生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

构建工业互联网、城市物联网、数据处理运算基础设施,部署科学城主体框架和若干仿真系统。成都正在加快推动中国电信西部大数据中心、云锦天府IDC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落地,建成后机架总规模合计超过10万个,形成全国一流的存算一体服务能力。

策略7

以数字共生城市赋能城市全景创新发展

成都将大力支持企业“上云”,打造成都5G智慧城等5G、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全面提升“城市大脑”统筹能力,打造智慧企业、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将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领创新发展格局,聚焦成渝合作、国内协同、全球开放,实施深化成渝科技创新合作、加强与国内先进地区协同创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等三项策略。

策略8

深化成渝科技创新合作

成都将携手重庆共同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争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布局更多分支机构,争取量子通信国家枢纽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将联合组建创新联盟开展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交流合作,探索建立人才、科研资金等创新要素流动机制促进两地要素双向流动。

策略9

加强与国内先进地区协同创新

成都将深化创新合作平台建设,推动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的知名高校院所、创新团队开展多层次对接合作,高质量举办西博会、创交会等活动;将建立跨区域长效合作机制,推动与北京、上海、深圳等科学城加强创新协同、成果对接、平台共建、资源共享。

图据 IC photo

策略10

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成都鼓励在蓉高校院所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快搭建国际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在蓉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提高整合、集聚、使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的能力。

成都将在科学城率先开展重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打通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最先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最后一公里”,聚焦科技改革创新,实施推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先行先试、健全创新要素优化配置机制、赋予科研事业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深化科研评价机制改革四项策略。

↑成都科学城

策略11

推动改革先行先试

成都将推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先行先试、健全创新要素优化配置机制、赋予科研事业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将在赋权形式、健全决策机制、规范操作流程、完善成果评价机制、健全收益分配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试点以知识产权等技术类无形资产作价投资的国有资产差别化管理制度;发展专业技术经纪人队伍,在科学城率先开展技术经纪人职称评定改革。

策略12

健全创新要素优化配置机制

成都将在科学城试行差别化政策指导,在空间规划、基础研究投入、技术改造、财税、电价、环保、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成都交子金融公园 图据 IC photo

策略13

赋予科研事业单位

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为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动力,成都将进一步支持在蓉高校院所扩大选人用人、编制使用、职称评审、科研立项等方面的自主权;建立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制”;提升科研人员(包括“双肩挑”科研人员)出入境便利;深化和推进高层次或紧缺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和项目工资制。

策略14

深化科研评价机制改革

成都将在科学城内率先探索建立创新项目非常规评审机制和支持机制,建立以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为标准的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与评价结果挂钩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 | 钟茜妮

未署名图片据IC photo、红星新闻、成都日报

原标题:《首度披露!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开始征求意见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