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失信名单治得了弹窗广告这个“牛皮癣”吗?

2020-06-03 15: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作者:陈岚

导读

一、解决弹窗广告刻不容缓

二、为什么网络“牛皮癣”难治疗?

三、纳入失信名单可行吗?

新冠疫情期间,上网课成了诸多老师和学生的常态,我也不例外。

上个月的一天,得知崇拜已久的学者要在钉钉平台上做讲座的消息,很是激动,想来定要准备好小本本接受一场学术盛宴的熏陶。但是,一看时间,很不巧!同一时间学校有课。于是,录屏成了最两全其美的办法。

19点30分讲座开始,我19点就登录进了平台,19点20分开始录屏。电脑那一端的老师已经在和同学们打着招呼,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然后,我哼着小曲儿离开了房间,在书房盯着小小的手机屏幕开始听课。

等课程结束后,我欣喜地去看看讲座情况,结果悲剧了。

在我离开10分钟后,电脑弹出来的色情广告“霸屏”了,刚好盖住老师讲的PPT。此后近两个小时的录屏里,广告成了整个讲座的“主角”。直到我发现的时候,老师与同学们已经在互动的结尾了。

这时候的心情……

1

解决弹窗广告问题刻不容缓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魏世忠表示,互联网终端设备时不时跳出来的“弹窗”广告让人烦心不已,建议利用国家安全的一些法律对这些行为进行规范,如果过度的进行弹窗,把他们列入失信名单对他们进行警告和惩治。这一建议引发了广泛关注,更多人表示说出了大家的心声。通过最近微博上《每日经济新闻》发起的“你对广告有什么看法”投票可以看出,网友们对弹窗广告是怨声载道。

1.粗暴推送,网民怨声载道

“正啃着早饭呢,弹出一个框框,两条蠕动的大虫子引入眼帘,或者晚上一个人加班,跳出一个恐怖的界面,我……”

“最近写论文天天用电脑,有时候突然电脑中间、右下角、上面弹出各种各样的广告,点关闭键的时候,找不到,最后连还没来得及保存的论文都给关了。”

只要你在上网,弹窗广告就随时恭候,且因为关闭键隐蔽,难以一下就关闭,稍有不慎就容易掉入陷阱,转而进入广告的页面。这种生硬植入、粗暴推送的方式委实令人头疼,不仅是对注意力的分割,也是对精神的一种强制性暴力。

同时,弹窗广告也存在盗取用户信息、诈骗、甚至木马植入、强制消费等隐患。

一位周先生,在百度上搜索新款流行发型时,弹出来一款游戏。他点击安装了游戏软件,这款游戏送金豆,周先生一看赢得的几率挺大,就进入了游戏。于是,套路就开始了。

游戏客服让周先生扫码,开始扫了300元(金豆) 。一想,玩游戏还有得赚,尝到甜头的他开始逐渐往里面充钱。游戏客服接着告诉他,你充的越多,赚得越多。

此后,周先生开始往里充500元、800元、500元……,第一个微信号往里充了2万元,他开始用第二个微信号,又充了2万多元。等后来发现是骗局,游戏已经不能正常登陆,微信好友也被拉黑。最后导致自己开的店濒临倒闭,妻子也闹着离婚。

类似的诈骗案件并不少见。除了诈骗,弹窗广告中不雅色情、赌博、游戏等内容也令众多网友不堪忍受。老师们和家长们更是忧心不已。

2.网络教育成趋势,弹窗对青少年的“涵化”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4月28日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110.2%,占网民整体的46.8%。2020年初,全国大中小学校推迟开学,2.65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

网络教育已然成为一个大趋势,弹窗广告也有更多“弹”出来的机会。为商家“弹”来利益,为老师家长“弹”来麻烦。

这让我想到了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美国,肯尼迪总统和马丁·路德金遇刺,街头犯罪持续增加,那时候城市暴动引起了人们深深的迷茫与紧张,美国人对社会暴力的问题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对此,美国著名学者格伯纳针对美国电视暴力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培养理论”,又被称为“涵化理论”、“教化理论”。该理论指出,电视统治下的“象征环境”用它关于现实的信息取代了人们的经验和了解世界的方式,对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与当今网络环境下塑造的“象征性环境”不约而同。其实现如今在青年人中兴起的弹幕文化亦是如此。在视频网站中,弹幕族对原有文本进行二次加工、颠覆,重构,对观影状态和情绪进行无意义的表达,甚至有时候弹幕上的“骂战”使原视频退居其后。当然,你可以选择关掉弹幕,但是多数人为了看到公共场合上的同频互动交流,看到好的内容或寻求相同意见的进入虚拟社群而选择打开弹幕,他们要么忍受各种乱象,要么参与其中。

而青少年便是其中的牺牲者,他们无形中接受其中的一些观点,形成他们自己扭曲的价值观。因为身心发育不成熟,青少年还未形成对这个世界成熟的认识框架,他们识别能力差,对事物缺乏辨别能力。那些暴力游戏、赌博以及涉黄的不雅内容会在他们的长期接触过程中形成教化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三观。

如迷恋上暴力游戏容易使他们对现实人际关系持冷漠态度,形成网络性格。赌博诱导他们为获得金钱走捷径甚至走上违法道路。而赤裸不雅的动图促使他们去效仿,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最后,同学们路走偏了,老师们上课尴尬了,家长们上网忧心了。

2

为什么网络“牛皮癣”难以治疗?

其实,关于弹窗广告,去年就已经展开了热议。

2019年12月4日,人民日报就发表了《“弹窗广告”不能想弹就弹》的评论。评论指出,弹窗广告严重影响上网者的心情和工作效率,并且有诸多风险,应得到严格治理。而微博上关于这方面话题也提及不少,如“你被弹窗广告‘霸屏’过吗”“遇到弹窗广告你会怎么做”。

在法律上也有相关规定:

《广告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表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广告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广告,未显著表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的,由工商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广告主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不得以欺骗方式诱使用户点击广告内容、未经允许,不得在用户发送的电子邮件中附加广告或者广告链接。

《合同法》《网络安全法》……

    规定很美好,可圈不住背后对“利”字的追逐。

   1.产业链条下,利益为先

 去年,人民日报就报道过,大多数弹窗广告都是广告推广公司和浏览器平台合作的,每次点击按0.1元至0.3元的标准收取费用。甚至一些小的网站,仅依靠弹窗就可月入过万。如此低的成本促使运营商、广告平台等哪怕冒着打擦边球的风险,也要发布弹窗等着用户来点击。

此外,还根据上网人群进行精准投放,一旦签订合同就可以根据后台账户的标签选择推送网站。如前一天在淘宝上看了一件衣服,第二天广告就会有衣服促销的弹窗。平台以侵犯用户隐私为基础,收敛不少钱财。

 正所谓是,我在互联网上飞过,留下的痕迹却给我带来了烦人的弹窗广告。

 2.用户被迫“纵容”,法律难以规制

 每次看到弹窗,想着去告他,可多数人又觉得:一来怕麻烦,二来看到网上那么多个弹窗广告不知从何下手。想想这些,就又默默退了出来。

于是他们就肆无忌惮,不断给你“温习”,你只能被迫选择“纵容”。

正如此前一名推销员所言:“你要知道,你看网上到处都是广告,他能告得过来吗?再说你这个广告又不是违法广告,有的灰色广告、赌博的,都来不及告,教育的怕什么啊,你就放一百个心吧。”

一退一进,留下的不过是弹窗广告更为广阔的生长空间。

3.监管量大、主体多,治理整顿难

国家针对这一现象也进行过整顿。

2014年9月,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召开“整治网络弹窗”专题座谈会,启动“整治网络弹窗”专项行动,加大对网络弹窗整治力度,查处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木马病毒、诈骗信息等非法弹窗行为。

2017年2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公布了8起“净网”重点案件。

但是,弹窗广告为什么还是屡禁不止?

除了利益链条,监管也是问题。

应用场景多样,监管、取证难度大是弹窗广告屡禁不止的又一个原因。网络使用的多个环节,如应用程序端、路由器端等都有可能被锁定操作,精准推送的场景多样、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各不相同,相关部门监管的对象不仅量大,而且较为隐蔽,甚是无奈。

此外,弹窗广告的利益链条绑着多个“蚂蚱”,涉及多个主体,如运营商、平台发布方以及网络服务提供商等。主体责任界定难以明晰。如在裁定责任的时候,怎么明确不同主体的过错大小和责任承担能力在法律上还未明确解决。弹窗广告也关系到不同的监管部门。部门之间的若不联合执法,弹窗广告就可见缝插针,想弹就弹。

3

纳入失信名单可行吗?

全国政协委员魏世忠提出来的建议——把过度弹窗列入失信名单对他们进行警告和惩治,在网上收获了一大片的叫好声。

但也有少数网友对此提出疑问:征信是个框,啥都往里装,而在这个问题上可行吗?

     1.纳入失信名单后果惩戒

我们来看一下,被纳入失信名单(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于一个人而言是一种什么样的惩戒?

首先,法院会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录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并通过该名单库统一向社会公布。

其次,法院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等通报,供相关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

再其次,国家工作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失信情况通报其所在单位和相关部门。

此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失信情况通报其上级单位、主管部门或者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

最后关键的一项,即限制高消费。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限制高消费后,

(一)不得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二)不得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三)不得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四)不得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五)不得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六)不得旅游、度假;

(七)子女不得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八)不得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九)不得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高消费行为。

 被执行人为企业单位的,被限制高消费后,禁止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财产实施以上规定的行为。

可谓是处处丢人!处处受限!

      而一旦公司被列入“失信被执行名单,又面临怎样的后果呢?

      

      第一,法院可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一定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二,法院也会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等通报,供相关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

      第三,法院还会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向征信机构通报,并由征信机构在其征信系统中记录。

不看不知道,一看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后果,就知道这惩戒方式有多严重了。

2.纳入失信名单后结果这么严重,真治得了吗?

首先,得考虑以什么标准来判断弹窗广告的相关主体属于失信行为?是广告的弹出次数还是弹出内容?虽然弹窗广告令人厌恶,但是若不滥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用户浏览信息、网上购物是有帮助的,而且有利于促进企业进行产品营销。如Sumo在评估了20亿个弹窗广告之后称,平均每个弹窗广告转化了超过3%的用户。因此,这个标准还有待思考。

其次,弹窗广告涉及多个主体的责任,如果纳入“失信名单”,该哪个主体承担责任?又或是全部纳入名单范围内?这个利益链条上的责任界定问题若不解决,名单很难执行。

最后,谁来监管?弹窗广告涉及不同的监管部门,不仅是广告,也涉及到互联网安全等,若监管部分不联合执法,共同推进失信名单的标准制定和监管,实行名单又该何去何从?

总而言之,若不解决根本问题,弹窗广告这个 “牛皮癣”还是可能会继续扰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