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随笔|凑单的图录,读《古代瓷器:湖北省博物馆藏瓷器选》
《古代瓷器:湖北省博物馆藏瓷器选》是2007年湖北省博新馆开幕时配合展览的一册出版物。图录里定为宣德的传世品青花龙、凤纹两件梅瓶,2019年参加了上海博物馆“灼烁重现——15世纪景德镇瓷器特集”展览,年代已经调整为正统至天顺时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空白期”。
细读之下,一本不太起眼的旧书能予人新的发现,看似凑单的图录也装着“捡漏”的欣喜。
某网在做满一百减五十的活动,为了凑单,我随手便搜了一本既没有机会去过的博物馆,也没有翻过的图录买了下来。心里觉得此类专业书,也许会有些用处吧,但其实对此却也不报什么多大的企望,因为类似的书,失望常常是大于希望的。收到后,翻读一下,却也有些新的发现,这大概也可算买书人“捡漏”的一种欣喜。
这,便是湖北省博物馆2007年新馆开幕,而做其中一个展览的书:《古代瓷器:湖北省博物馆藏瓷器选》,封面图是一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当然,这也是十三年前的一本老书了。可能,大家对于湖北省的文物,最耳熟能详的就是春秋时期的曾侯乙墓,其他知名文物也许就是明代的梁庄王墓,然后就没有什么然后了……因此这本书在经营古美术图书的书店中,反而不会引起什么注意,譬如我本人。
《古代瓷器:湖北省博物馆藏瓷器选》,封面图是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书,首先是按年代,次以瓷器工艺品类编排,也是固定展览陈列的基本顺序,一切似乎都是寻常之路。在“三国青瓷”一章中,第一件湖北宜昌出土的青瓷人顶灯,颇是有趣。一个呆萌的胡子大叔,两臂细长,托住头顶的油灯,灯柱上并有堆饰手法而做出的结绳纹,尤若清代包袱瓶的设计构思,而胳臂与头侧的空隙,想来也应该可以供手指通过,做捏持油灯的功能。因为图录上的藏品尺寸,大多不是实物的原状,因此我特意看了一下尺寸——高33.5公分,还真是个不小的家伙,大概也不是三国时期普通人的家中物了。而文字说明,也特地指出“在已出土的两汉魏晋时期的油灯中,以人物造型的还没有发现过。”不知道,今后的工作中,我有没有可能再看到类似的品种呢?
青瓷人顶灯 三国湖北简称“鄂”,其来由即有因古时多鳄鱼的关系,而“鳄”、“鄂”读音相同,因此通假而有鄂之简称。2003年,湖北鄂州出土了一件三国时期的青瓷鳄鱼,即收录在这本书内,并在文字说明中特意指出。虽然历史上,鄂国最早并非落地在鄂州,但是出自鄂州三国时期的这条瓷鳄鱼,却反而落实了现在湖北简称的来历。戏说反而易被正名,社会科学的趣味性,或许就在于探索其中的乐趣吧。
青瓷鳄鱼 三国青瓷莲纹尊 南朝
中国陶瓷史,于唐代素有“南青北白”的说法。北方的白瓷,出土在南方的湖北,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湖北省博物馆藏唐代白瓷四系罐,出土自1975年发掘的郧县唐代皇子李泰墓。李泰墓,全称唐皇室李泰家族墓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国唯一一处唐代京畿长安(今陕西西安)之外的唐皇室家族墓地。据《新唐书》记载,李泰(619年—652年),字惠褒,小字青雀,是著名的长孙皇后所生次子,李世民十四个儿子中排行老四。李泰雅好文学,工书画,才华横溢,倍受唐太宗宠爱,史载“宠冠诸王”。贞观十七年(643年)因与太子挣位,而被贬到均州郧乡(今天郧县),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进封濮王。唐高宗即位后,优惠有加,永徽三年(652),死于郧乡。因在李泰墓发现有“贞观二十五年造”铭的墓砖,则墓中出土文物对于了解唐代早期皇族的文化与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标尺参考功能。这件白瓷四系罐,口沿平置一件宝珠钮盖,但根据造型和比例,我个人感觉这件盖应不是罐身原来的盖,很有可能是别的盖子,刚巧口径相合而拿来用了。并且在这件罐页后,另有一大小类似的白柚四系罐,应是两件成对或是同品种而陪葬,便是无盖。在展览中,发现有错配器物的情况,其实也是正常。或者是古人并无今人讲求,或者因埋葬条件发生意外而使得文物混杂,或者出土时相关人员工作不够严谨,最后只能够依靠文献或者图像来还原真实的器物历史功用了。
白瓷四系罐 唐代
皇子封王而就藩地,在湖北最有名的就是明代。2006年钟祥发掘了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十四子朱栋和其妃郭氏的郢靖王墓,出土了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在发表的发掘现场照片上,可见这件梅瓶与图录同页的另一件元青花龙纹梅瓶,成对而列。而在此发掘之前,另一件同题材的元青花梅瓶,为武汉市文物管理处旧藏,出版于1998年《文物精华大辞典·陶瓷卷》(上海辞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联合出版,图539 )。因二者类似,且都在武汉,极易为人所混淆。现在,因湖北省博物馆的这件元青花梅瓶,出土自明代藩王墓,则另一件梅瓶来源,也应与此类似。
2006年出土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元青花龙纹梅瓶(左上)、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湖北省博物馆的明代青花瓷收藏,尚有梁庄王墓。2001年钟祥发掘,据出土墓志记载,梁庄王朱瞻垍,生于永乐九年(1411),十四岁(1424年)被册封为梁王,十九岁(1429年)就藩湖广安陆州,正统六年(1441年)正月十二日“以疾薨”,享年三十岁,于同年八月二十六日“葬封内瑜坪山之原”。其墓中出土的青花人物高足碗,在图录里漏写了年代和来源,还需要稍微动些脑筋在篇目说明里面寻觅,好在叫“瓷锺”的品名只有此一件,倒不是太难辨别。这件“瓷锺”,通常叫做高足碗,确是稀罕。我印象里,两岸故宫都没有收藏类似品种,于是便去翻阅了一下故宫的出版品,仅台北故宫有一件同样画面的宣德款大碗,细节与此高足碗稍有差异,而高足碗碗心葵花纹与永乐压手杯杯心图案,略有相似,看来为了此件藏品,是要去湖北省博物馆看一下实物的了。
右图为青花瑶台赏月图瓷锺,图录中漏标了年代与来源明宣德款青花庭园仕女图碗 台北故宫藏
知识如果不更新,那还有什么意思?图录里定为宣德的传世品青花龙、凤纹两件梅瓶,去年参加了上海博物馆“灼烁重现——15世纪景德镇瓷器特集”展览,年代已经调整为正统至天顺时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空白期”。也许湖北省博物馆在不久的将来,会再出新的陶瓷图录吧,但那个时候,需不需要再买一本书,又成为了一个问题,也许再碰到需要凑单的时候,也还是会买的吧。
青花龙纹梅瓶 应为明正统至天顺时期青花凤纹梅瓶 应为明正统至天顺时期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