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6特色园区跟踪调研|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的“收获期”

澎湃新闻与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联合课题组
2020-06-04 09:06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2020年,上海集中推出26个面积在3至5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园区,定位“小而美”,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六大关键领域核心环节,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节点城市,是长三角地区的枢纽,同时还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背景下,上海的制造业产业链梳理、再造和升级,非常关键。

澎湃新闻·智库报告推出“科技城”系列第一季,追踪调研上海26个特色园区,探寻上海产业创新升级的可能路径。

调研园区: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

调研时间:2020年4月22日

张江拥有比较好的政策,企业选择张江,看重的是生态圈环境和政策稳定性。

把最好的留在上海,留在张江。这是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的愿景。因此,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的企业,要想落户张江是不可能的。

我们调研发现,人才、产业、技术集聚优势,成为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的核心竞争力。

4月28日,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正式授牌,从去年4月揭牌到现在,一年间,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已有多家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入驻。

复星凯特、西比曼和黄医药等陆续将第一批新药生产放在该基地。复星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复星凯特”)的厂房建设已于去年底完成,即将投产。

“张江创新药是整个中国创新药的源头。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承接张江科学城内创新药物科技成果转化及高端制造,把张江创新药的研发成果就地实施产业化。”上海浦东康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黄平介绍:“未来将科学城内的一批新药实施产业化。到2020年底,将建成为生物医药产业链、生态链、价值链相融合的世界级产业集群。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群。”

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近日, 澎湃新闻与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联合课题组对该产业基地进行走访调研,探寻中国创新药产业化发展的路径。

核心产业布局,龙头企业聚集

“上海创新药的崛起已经不是星星之火了,是未来中国创新药的希望,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巨大。”上海天慈国际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慈药业”)副总经理池王胄介绍。过去三年间一批创新药报批,现在面临的是产业化需求,新一轮上海生物医药发展机遇来临。

“当前是创新药产业化的风口,上海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并将其发展成优势。”池王胄说。看中了创新药产业化的大趋势,2014年天慈药业就在康桥南区拿了200多亩地,当下,天慈药业不仅继续深耕药物研发,也开展CDMO(CDMO是一种新兴的研发生产外包模式,医药CDMO定制研发生产包含临床阶段和商业化阶段,一般是从临床一期或者二期开始给国内外客户提供新药合成所需的中间体,进而在上市审评审批、商业化生产阶段与客户进行深度绑定。)业务,提供定制研发生产服务,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入驻园区提供咨询服务。

经过十余年厚积,中国创新药将进入产业化阶段。过去二十年,市场上仿制药争锋,未来创新药将成为医药市场的主角。作为中国生物医药重镇,张江在创新药研发方面的布局已到陆续收获期。

在黄平看来,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既要开花更要结果。张江这两年的研发成果都进入了临床实验阶段,这些成果最终要转化到生产上。张江要以此为切入点推进整个价值链定位进入更高层次。

据悉,近两年张江有超过400个在研药物品种,超过130个项目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有一些产品陆续拿到批件投入生产。

其中,张江在以CAR-T(注:CAR-T疗法是指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为代表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等肿瘤诊疗技术取得了突破。细胞治疗的企业在张江科学城超过50家,全球四大巨头中三家,诺华(Novartis)、凯特制药(Kite Pharma)和美国朱诺医疗已在张江开启产业化布局。

而定位于创新药物产业化基地、医疗技术产业化基地、CMO/CDMO委托生产基地三大方向的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目前聚焦化学药、中药、生物制品以及产业融合和研发服务等板块,并已经在细胞治疗项目产业化方向上开展生产 。

目前细胞治疗领域的两家龙头企业复星凯特和西比曼生物科技集团(CBMG,简称“西比曼”)在张江创新药生产基地落户。“大企业可以给基地带来龙头效应。”黄平介绍,“我们希望用七八年时间建成一个国际领先、国内最具实力的生产基地,将这里打造成为中国创新药基地的风向标。”

成立于2017年的中外合营企业复星凯特致力于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规范化发展,且已获得CAR-T项目在中国的全面技术转让和商业许可权,并将CAR-T项目的第一个产品放在了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

2019年12月,位于基地厂房GMP建设完工,并于2020年初正式拿到了生产许可证。从开始施工建设到拿到生产许可证共耗时9个月,速度可谓非常快。

复星凯特对外公关负责人李婧介绍:“其他园区我们也考察过,考虑到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效应,以及政策的支持,我们还是选择将生产放在这里,目前我们租了1万多平方米用于第一个产品生产,后续还会根据产品投市情况扩大产能。”

同样在细胞治疗领域有多项专利的西比曼在基地拿了60多亩地,并将于今年开始生产。

“之前细胞治疗领域大家都在打IP战,专利拿到后要开始快速生产,抢占市场,现在是产业化布局的关键节点。”西比曼对外公关负责人王青介绍,西比曼将计划在这里建设全球最大的细胞治疗生产中心,进一步推动多条管线的后续进程。

张江创新药基地现有开发边界内,已建在建区域超过三分之二。 图片来源: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

什么在吸引企业入驻

为什么要选择张江?人才、产业、技术集聚优势是关键。

“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药研发成果是张江的两个核心优势。”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简称“和黄医药”)资深副总裁崔昳昤表示。

在创新药领域潜心研发十八年的和黄医药是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本土创新药研发企业,目前已有八个国家一类候选药物进入临床,随着候选药物陆续步入新药上市申报阶段,产业化建设也已纳入议事日程。

2019年下半年,“和黄医药创新药生产基地”选择落户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占地43亩,建设后将承接公司创新药成果的落地生产,从化学物设计、原料药和制剂的工艺设计与优化、临床试验和新药注册报批,再到新药上市后的专业化市场推广、医保谈判等,和黄医药已拥有完整的体系建设。

崔昳昤表示,公司选择上海张江进行商业化制造,虽然生产成本相比其它地方可能略高,但产业生态完善、产业化配套成熟,效率会更高。张江具有完善的产业上下游,具有人才聚集效益。

张江通过二十多年创新体系打造,吸引了全上海乃至全中国最好的创新资源,创新资源的高度集聚也满足了企业集群发展的需要。

政策的公开公正和稳定,也是企业较为关注的方面。“张江拥有比较好的政策。我们选择张江做我们的生产基地,更注重它的生态圈环境以及政策的稳定性。”崔昳昤指出。

同时,为了提高集聚效应,园区在引进企业方面也主动进行引导和选择。黄平介绍,“招商过程中会对企业进行筛选,一些比较低端、相对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相对低的企业都不予考虑,我们要把最好的留在上海,留在张江。”

好项目不缺地

“为了形成生物医药产业的集中度、显示度,我们把康桥南区的一块区域和新场区域的一块地整合在一起,共形成3.13平方公里作为创新药基地的范围。” 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建设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姚春军介绍。

这片规划在地图上形成了一个手枪造型。在手柄和机身之间有一个缺口,这块由古翠路-康新公路-古恩路-良虹路围合的一块方形区域,是基地留下的扩展区域,面积0.47平方公里。姚春军说,“目前这块为非集建区,这是基地为远期预留的地,作长远规划。”

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规划范围。图片来源: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

在创新药基地现有开发边界内,已建、在建区超过三分之二,未出让土地1400亩。如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亩产最大化,这是对开发平台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建设有限公司的考验。“从土地集约利用角度,要求我们的存量开发和增量开发并存,尤其存量开发,因为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可供土地只有1400亩,我们安排了滚动开发计划,每年土地供应量大概一百到两百亩。”姚春军介绍。

上海土地开发进入“亩产与效益论英雄”时代,但是增量空间有限,存量空间形态不适用高端智能制造,而且大量物业产权在小业主手中,这也给开发平台带来了困难。存量开发成本高、没有抓手等是平台公司努力解决的问题。

新场区域的已建和在建项目以传统制造业为主,80%以上有待转型提升。原新场工业园区早期的一些项目多是传统制造业,产业生命周期也到了,目前都是一些低效的用途,存量物业的形态、厂房结构不适合生物医药的厂房标准。姚春军介绍,存量物业产权在小业主手里,土地价格高,未来改造成本也很高。

“我们也在跟小业主积极谈判,在二期开发这块做大国有资产。”姚春军说。

产业生态需求:有大树也要有小苗

“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的成立说明了上海市对创新药产业化的重视,下一步希望能够全方位呵护落户在上海的创新药企业,这些企业未来将会成长为规模、市值都很庞大的企业。”池王胄说。

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顺应浦东新一轮开发开放而成立,将为整个浦东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做出贡献。“我们起点是世界一流,同时从产业发展来说,我们还是要龙头企业、规模企业,同时营造整个产业生态,使企业能够在张江发展。”黄平说。

好的产业集聚区是怎样的?产业生态健康活跃、资源利用集约共享,区域整体效益明显。

龙头企业天然的吸引力将会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政府的作用是营造环境,要尊重市场的选择,但是能吸引大户人家进来其实对基地的定位很有好处。”崔昳昤认为,“生态不能只有树,没有草或树苗。先要有一些大树,再栽一些树苗。有一天树苗也会长成大树,最后变成森林。所以产业集聚区不能仅仅吸引大企业或者只吸引小企业,质量最重要,小企业也有优质的,大企业也有体量很大但没盈利能力的。”

龙头企业领军带动,小企业自然会聚集而来。让小企业也有机会到这个生态圈里头也很重要。国际知名的药物园区,既有大的制药公司集聚,同时小的制药公司也围绕在大公司周围,形成一种良好的产业生态。“创新药就是人类生物医药的最高层级。好的生物医药发展模式,一定要让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甚至第四、第五梯队看到产业化的希望,不要让大家觉得创新药产业化是豪门盛宴。”在池王胄看来,上海发展创新药,应该让小公司也过来,创新药不能只留总部,那么上海将会失去很多。

近两年大量创新药已经进入三期临床,开始落地。这是上海生物医药发展的重要节点,也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契机。

“园区规划需要专业引领,加大创新药扶持,尽快培育创新药,让仿制药的比例降下来。定位为创新药企基地,在专业化领域选择企业非常重要。”崔昳昤说,作为平台,要有专业眼光,判断企业技术优先性以及未来市场情况,有的放矢地去投,为创业者同步配置这些资源。

配套需求:亟需CDE华东分中心和危废中转站等

对于和黄医药、西比曼、复星凯特等药物研发龙头企业来说,经过多年研发,多项产品即将上市,临门一脚的难题恰恰在产业用地、流程审批以及其他政策方面。

产品论证安全有效后开始商业化,这个周期不仅需要大量融资,同一方向的产品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在竞争,更要拼通道、抢速度。比如药物上市前的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审批,如何能够加快速度?崔昳昤建议,争取在上海成立CDE华东分中心,不仅帮助企业减轻药物审批难、审批久等问题,还能形成虹吸效应,吸引周围企业到上海集聚。

水电气的供应、专业物流运输的保障、建立危废中转站,这些是企业入驻基地后的迫切需求。入驻企业认为,这些生产需要的公共配套需要平台公司加大支持力度。

据了解,生活配套在整个张江科学城统筹考虑,建设人才公寓、满足整个基地未来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对于企业提出的生产和公共服务配套诉求,基地已经启动研究和设计。

“平台公司正在对产业和公共服务配套进行研究,根据基地产业定位和产业集聚需求,我们平台公司会做一些配套和定制建设项目。同时,我们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做特殊配套,特别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型企业,为降低前端的商务成本,也需要我们去给他们定制建设。”姚春军介绍,目前1400亩工业用地更多考虑生产配套,包括集中供气、中转站建设、根据客户需求做一些配套,目前请了专业团队设计,正在跟入驻园区的几家企业对接。

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

土地开发利用模式需创新,深耕新药研发,优化审批流程

一、园区基本特征

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位于张江科学城南部,规划总面积3.13平方公里,是上海创新药研发成果产业落地的重要基地。基地定位为创新药物、医疗技术产业化基地及CMO/CDMO委托生产基地,重点承接张江科学城内创新药物科技成果转化及高端制造。基地布局三大功能区:生产服务区、生产转化区和办公商业区,可满足研发、中试和商业化的生产需求。目前,基地整体处于创新药成果转化的起步阶段,围绕创新药转化的各项配套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

二、发展优势

与上海其他地区相比,张江创新药基地有几项较为明显的优势。

一是与张江药谷密切联动的产业生态优势。基地距离张江药谷10多公里,能够充分共享张江完备的生物医药产业服务体系。近距离联动有利于吸引药谷创新药企业在基地生产转化,也有利于基地内企业与药谷各类科研机构共同攻克创新药研发生产难题,能够提升创新药研发生产效率,提升上海创新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是高端人才集聚优势。生物医药是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海内外高学历人才。创新药研发生产尤其需要国内外顶尖技术专家或团队。张江创新药基地属于浦东张江发展板块,已经初步集聚了大批高素质生物医药人才,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配套生活环境,如人才公寓、人才补贴、生活配套等。三是环保问题平台化处理优势。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具有一定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在化学药的生产环节。通过与政府各部门充分协调,张江创新药基地正在着手搭建统一解决企业面临的环保、运输、危废处理以及能源等共性化环保问题的平台。

三、存在问题

对标全球创新药生产基地的高要求,基地在园区运营和产业培育等方面,还有一些问题亟待破解。

一是土地改造成本高。基地内现有企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80%以上有待转型提升。虽然这些传统企业已处于行业没落期,但是占有的土地价格高,未来改造成本也很高,带来后期开发改造难度大。

二是租金高。对于大多数创新药初创企业,并没有大量的资金购买土地和修建厂房,多数会选择租赁生产厂房或研发场所。然而,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内的租金仍然相对较高。大约与基地内平台企业天慈沟通的10家企业中的8家都会提到租金高问题。

三是技术改造等政策操作较为复杂。上海技术改造类政策资金充足,但存在执行复杂、流程较长、门槛较高等问题。调研中一些企业提到,深圳、苏州创新药等政策,资金发放流程简便、门槛较低,不需要企业耗费大量精力应付政策流程等事宜。

四、未来发展建议

创新药代表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方向,产业化基地建设成为上海创新药产业能不能进一步做大的关键所在。未来,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应重点在机制与政策方面进一步发力,形成“药谷研发,基地转化”的良好互动局面。

一是推动低效用地多元化更新。一方面,通过协议转让的形式,把土地资源配置给大型创新药企业。另一方面,园区开发主体或平台类企业与原有业主通过协商,通过租赁后改建的形式将空间资源配置给中小型创新药企业。

二是形成多方让利的低成本办公空间供给机制。力争政府或园区运营方补贴一部分租金、平台企业让利一部分租金,创新药企业多出一部分租金,形成多方共赢的空间供给机制。此外,可探索物业租金转股权收益的空间供给机制。

三是优化针对创新药企业的政策内容及执行流程。多渠道向上海市各政府部门反映政策问题,力争推动相关部门针对创新药行业特性,制定特定的创新药技术改造或研发政策,在操作流程上进一步考虑创新药研制生产规律,并适当降低政策申请门槛。

[本文执笔人:王琳杰、戴跃华、张云伟,课题负责人:张俊、李显波,课题统筹协调:田春玲,课题组成员:张云伟、柴宗盛、王琳杰、姜乾之、戴跃华、张靓。感谢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和礼森(中国)产业园区智库对本次调研的帮助]

海报设计:尹惠璇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