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通沪铁路7月通车:串起苏南“三虎”,上海大都市圈北翼渐丰
“过桥了吗?”
坐在从上海回南通的汽车上,电话那头总能传来这样的问候。因为,只有过了拥挤的苏通长江大桥,才能说快到家了。
通沪铁路,或将终结此问。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铁路上海局获悉,南通至上海铁路(下简称通沪铁路)目前已进入全线拉通试验阶段,预计7月份就将正式通车运营。
资料显示,通沪铁路全长137公里,设计时速两百公里。通车后,高铁南通西站至上海站最快1小时便可直达。
以往南通总说自己“靠江靠海靠上海”,如今,这样的区位优势,随着通沪铁路的通车将变为“通江通海通上海”。
南通这座有望成为长三角北翼首个GDP破万亿的城市,即将坐实“上海北”定位,同时也扛起了长三角“北翼崛起”的大旗。
同时,通沪铁路的意义也绝不仅仅局限于通沪之间。
横向上看,通沪铁路终结了长江江苏段只能在南京铁路过江的历史,纵向上,更是打通了上海前往苏中苏北腹地,以及淮海经济区和山东半岛的快速通道。
通沪新起点
通沪铁路即将开通,不免让人想起了12年前,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
曾经,长江江苏段在江阴以东,再无大桥。苏通大桥成功突破了沪苏通地区南北融合发展的瓶颈,昔日天堑变通途。
然而时至今日,苏通大桥早已“独木难支”。于是,大运量的铁路过江通道,成为了经济大省江苏对接上海,以及实现南北均衡发展的迫切需求。
南通市交通局党委副书记、铁路办副主任顾欣荣认为,如果说苏通大桥完成了“破冰”,实现了零的突破,那么通沪铁路将充当“加速器”的角色。
顾欣荣向澎湃新闻表示,通沪铁路开通后,将进一步加深南通和上海、苏南之间的联系,让南通“对接上海融入苏南”更有底气,更有苏中苏北“桥头堡”的样子。
同时,通沪铁路还终结了长江江苏段只能在南京铁路过江的历史,从而让长江江苏段的过江通道体系变得更加立体。
澎湃新闻从铁路上海局获悉,通沪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将开通运营的赵甸至黄渡段为通沪铁路一期工程,从南通市区南行跨越长江,经苏州下辖的苏南“三小虎”——张家港、常熟、太仓,然后进入上海,设计时速200公里。
正式开通后,南通西站至上海站之间最快1小时即可直达,并将与宁启(南京至启东)铁路贯通运营。
也就是说,无论是东侧的启东、海门,还是北侧的如皋、海安,南通下辖的几大县市,甚至整个苏中地区,都可以通过南通市区快速连接上海。
通沪铁路,将南通原来“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区域优势,真切地变为了“通江通海通上海”的交通优势。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通沪铁路之后,通苏嘉甬、如通苏湖等城际铁路,以及张皋、海太等一批过江通道也将加快规划建设,南通未来将形成“八龙过江”的交通格局。
“不能躺在大桥上”
有了起点,更该起跑。
新华社高级记者包永辉在《黑马南通》一书里写道,2008年圆梦苏通大桥后,南通市委、市政府头脑并没有发热。
因为,大桥通了,生产要素的流通更加顺畅了,但朝哪个方向流动还是未知数。如果前期没有开展扎实、细致的工作,生产要素可能会产生“过路现象”。
所以,“不能躺在大桥上”,坐等客商上门。
这句话对于当下的南通同样适用。
比如这几年,南通北部的江苏另一沿海城市盐城,早在两年前,就提前谋划盐通铁路、通沪高铁带来的契机,全方位地主动对接上海,准备承接上海的资源和项目的外溢。
南通何为?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今年以来,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在多个场合提出了南通发展要确立“三个全方位”(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不难发现,力求和上海和苏南真正实现跨江融合,或将成为南通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主旋律。
传统的“苏中思维”,正渐渐消失在南通人的脑海。其突出表现在于,在江苏省内,南通正在努力构建“苏锡常通”的板块新格局。
5月23日,南通迎来了第五个“南通企业家日”。但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有来自苏州、无锡、常州和南通四地企业家参与,主题为“跨江融合发展”。
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说,大家同饮长江水,血脉相连、心灵相通,在密切交流交往中结下深情厚谊,“君住长江南,我住长江北,江南江北一家亲”。
南通是否在“强行”融入苏锡常?
澎湃新闻注意到,徐惠民的言语中,并没有让人觉得是南通是在“求”苏南带上自己。相反,他提醒在场的苏南企业家,苏锡常通跨江融合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当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以及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通州湾新出海口等多重利好,正在南通交汇叠加。
把苏锡常企业家请到南通,“我们的目的,是让苏南企业家一起来分享南通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红利。”徐惠民说。
这与今年4月初,南通市党政代表团到苏锡常三市考察时的思路是一致的。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南通的苏南之行,除了释放友好、联络感情,南通更多是在展现自己的独特优势,从而达到“引”的效果。
因为,只有借势发力重大项目建设,在长三角产业链和价值链中,赢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南通才能“更苏南”,成为“上海离不开的南通”。
进击的“小金三角”
长期以来,北翼是环沪经济圈乃至长三角核心区的“塌陷地”。
相比上海西侧的苏锡常都市圈,南侧的“万亿城市”宁波,南通作为北翼“领头羊”,亟待冲出重围,实现崛起。
好在,南通正在加速建设通沪铁路等过江通道,将自己“更临沪”的优势逐渐清晰。而这一手宁波并没有的好牌,或让南通未来更有底气比肩南翼中心城市宁波。
澎湃新闻注意到,早在12年前苏通大桥通车时,南通就提出了由沪苏通三市组成“小金三角”的概念。
也就是说,在长三角这个“大金三角”内,打造一个“核心区中的核心区”。而随着过江通道的日渐完善,“小金三角”的轮廓将愈发清晰。
值得注意的是,三角之所以为三角,在于互相受力。因此,“小金三角”要想名副其实,综合实力相对最弱的南通,还需要培育自身的辐射带动力。
澎湃新闻从南通市获悉,产业方面,目前南通在手、在谈及签约注册的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超过140个,其中百亿元以上的重特大项目超过了20个。
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期的南通,近年来瞄准重大项目建设发力,试图培育出更多的经济“压舱石”和“定海神针”,从而更有底气比肩上海和苏南。
另一个可喜的变化是,苏通大桥开通后近十年来,南通外出人口正逐年减少,而外来人口却在逐年增多。
对此,南通市统计局分析称,一方面,说明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较快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南通的城市地位和辐射力正在逐步提升。
有着“建筑之乡”称号的南通,曾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澎湃新闻从南通市统计局获悉,过去十年南通流出的人口中,有43%从事于建筑业。
但相应地,流入人口中又恰好有43%从事于制造业。人口的流动“置换”,也体现出南通产业变革的过程,正在给城市带来新的活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