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电子屏幕在陪伴儿童的同时,也带来了隐患
原创 No.18 涤心谷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心悦心声》
2020年6月1日,第70儿童节,
光阴飞逝,童年却不会老。
所以,别管上次被称作儿童是什么时候
今天我们就要聊聊童年和游戏!
还记得你的童年在玩什么吗?
70后的游戏多与自然和生活工具有关:上树下河、滚铁环、丢泥巴……这让70后在生活技能操作上展现出优势,小至桌椅板凳,大到汽车零件,我们的父母总是自己动动手就能修理。
图片来自网络90后的游戏就“先进”多了:跳牛皮筋、积木、玩具赛车、飞行棋……因此90后拥有了更加开阔和灵活的思维。
图片来自网络如今,乐高、机器人、拼图……当然还有包罗一切的手机和pad,这些早已成了10后最熟悉的游戏,令上世纪出生的老阿姨们着实羡慕不已。
每个时代的热门游戏对于儿童的智力、身体的发展的意义远远大于玩乐本身。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儿童时期的游戏对你意味着什么?
三两岁自己玩。
刚会走路时候的我们,常常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那些在大人眼中无聊的爬坡、座椅、阶梯都是有趣的所在。但那时候的我们有点儿“目中无人”,还不能注意到身边的小伙伴,更多时候喜欢在自己的世界里各玩各的。
四五岁凑活玩。四五岁,我们开始对别人手中的玩具感兴趣,有的成为了最投入的围观者,有的成了爱一样抢一样的小霸王,有的则成了哥哥姐姐的模仿者……我们终究开始真正有了社交,开始与家人之外的人建立联系。
六岁创造角色。
六岁的我们早已不是家长能追得上的了,我们有了属于自己固定的玩伴,甚至是小团体,在其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从老鹰捉小鸡到“建立王国”,我们都需要和伙伴们配合完成整个故事或任务,在自己创造的“模拟世界”中学习制定和遵守规则,学习适应更广阔的世界中人与人的交流。
八九岁选朋友。学龄期的我们开始选择朋友,“志同道合”远比大人们想象的早。最开始我们选择同性别、同年龄的朋友,玩一样的游戏。青春期后的我们开始从更广泛的视野中选择朋友,同时也有了性格、能力、默契等更多的标准,也开始接纳朋友在游戏中的“和而不同”。
如今,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有了共同的朋友:手机和pad,我们在电子游戏中各自释放压力、收获慰藉。
1970年代,儿童开始接触电视的平均年龄是4岁,如今已提早到了4月龄。
电子屏幕在安慰和陪伴儿童的时候,也带来了隐患。近期著名杂志JAMA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婴儿四月龄前长时间使用手机、pad、电视等媒体越多,在2岁后出现自闭症症状的概率就越高。因为过早和过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大大减少了他们和父母交往的时间,从而影响了神经和心理的发育。
许毅教授提到,现代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理性认识过多,感性认识过少,导致青少年后期至成人早期出现了问题解决能力缺乏、情绪智力发展不足等问题。
更多现实生活中的游戏带来的感官、情绪、认知、言行等各个方面的刺激,是电子屏幕永远无法替代的成长体验。
通过游戏儿童才能获得潜意识满足、学习欲望的合理宣泄,在丰富的活动中锻炼身心、开启创造力,在与父母、朋友的互动中获得情感的联结……
游戏对于儿童,从来不仅仅是消遣,它是我们未来漫长生活中重要的幸福感来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