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以一个展览追问,在线“屏幕艺术”从何而来,将去何方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2020-06-02 08:39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五月的最后一周,第四届画廊周北京千呼万唤始出来。作为本届画廊周的新晋参展机构,坐落在北京798艺术区南门的山中天艺术中心(Wind H Art Center)也是刚开馆不久。策展人将首展“从屏幕到观念——50年的历史”定义为国内首次呈现在线“屏幕艺术”的起源与追问。

位于798艺术区南门的山中天艺术中心,这是“画廊周北京2020”中唯一一家新成立的艺术机构。

“山中天艺术中心”的建筑从外面看去红砖为主体,原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一处废旧厂房。一打听果不其然,设计师正是习惯用“红砖”为媒材进行设计创作的北大教授董豫赣,他之前在首都机场附近设计的一处美术馆,后来索性就定名为“红砖美术馆”。

山中天艺术中心没有园林区划,简约硬朗的现代建筑之维中,倒是嵌进不少营造法式的细节。比如进门后的水声潺潺,让清水水泥铺就的展厅,有了几分中国庭院“四水归堂”的意趣。一般而言,因为有展墙的需要,美术馆建筑不会开很多窗户。山中天却开了很多造型各异的窗户,让室内自然采光顿时活跃起来。

说起“山中天”名字的由来,自然让人想起唐人王维“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诗境。而一个“天”字,则占了别有洞天的秒谛,显现出闹中取静的间离之姿。低调的投资人不愿抛头露面,策展人肖戈和她的瑞典丈夫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被推向台前。这对夫妻档都有在高等院校从事艺术研修的履历,旅居法国20年后,现工作生活在北京。陪同澎湃新闻记者探访时,肖戈说之所以将“从屏幕到观念——50年的历史”,这样一个梳理“电视艺术”的展览作为开幕展,是对疫情时代社会语境的反思与反馈。

“疫情期间人们被隔离,处在一个个原子的状态。大家都是通过屏幕、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50年前,互联网还闻所未闻,也没有其它在线视觉媒体出现, ‘电视艺术’突然出现了那么一下子,其实是最早的‘云展览’、‘云直播’。”肖戈介绍说,两人去年秋天曾在北京CHAO艺术中心联合策划了“观看之道”,此次开幕展可以视作是上次的延续与大成。同时,也别忘了艺术中心的原初所在,创建于1956年的“十一所”,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电子元器件和材料研究所,于技术角度的致意或是伴生出的应有之义。

策展人乔纳斯·斯坦普,长年专注于当代艺术理论的研究及策展实践。他告诉澎湃新闻,2020年一定会是屏幕艺术爆炸性的一年,“博览会、报告会各种展会统统拿到了云上。同时,线上展览已然成为画廊、美术馆和艺博会所必需的展示方式”回溯历史,最早的云端艺术展示始于50年前,作为彼时网络视听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自然是电视。”

约瑟夫·博伊斯,《Filz 电视》,1969

“在电视诞生之初,所有艺术展都处在围墙之内的美术馆、博物馆中,电视作为最早的视听传播媒介,曾想打破这一藩篱。颇具乌托邦精神的电视艺术兴也勃焉,亡也忽焉:原因之一是同互联网兴起的路径自下而上不同,一直以来电视都被意识形态和商业利益所牢牢把持,而艺术上的开创往往具有一些挑衅意味,同时先锋性而来的陌生感也并不为大众一时所喜。尽管‘电视艺术’并没有成气候,但对于影像艺术的兴起及其早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乔纳斯·斯坦普这番见解,不由令人想到中国电视人崔永元那句名言:收视率是万恶之源。

100个问题铺在地上,“自问自答”

策展人将本次展览定义为,国内首次呈现在线“屏幕艺术”的起源。肖戈认为“电视艺术”是一种专门为电视而创作的观念艺术,而不是仅仅用屏幕来制作和展示艺术家的纪录片。“1963年,白南准开启了‘影像艺术’的实践,但毕竟没有在线联网,只是把电视作为一种媒介装置。之后1967年,大地艺术、行为艺术、过程艺术、贫穷艺术、观念艺术纷至沓来。怎么传播给公众?它们同绘画和雕塑不同,不是一种‘完成品’,而是一种过程或者说行动本身,电视短视频的形式由此被开掘出来。这些艺术家本身可能并不是电视艺术家,他们只是根据电视屏幕的特点和格式,以及在线传播的特点进行各自的艺术创作。”她说。

一号展厅,詹姆斯·李·贝耶斯(James Lee Byars)的传奇性观念作品《世界问题的中心》展览现场。摄影:向振华

此次在山中天一楼一号展厅呈现的,便是詹姆斯·李·贝耶斯(James Lee Byars)的传奇性观念作品《世界问题的中心》,这也是该作品第一次带到了中国展出。在格里·舒马第一场展览“大地艺术”播出的七个月后,由杰夫·科纳利斯(Jef Cornelis)指导,《世界问题的中心》于1969年11月28日在比利时国家电视台播出——当代艺术首次利用电视,将艺术家的行为表演直播到千家万户。毫无疑问,《世界问题的中心》是一次独特且具有历史性的事件,是艺术史上第一次“云直播”的尝试,也是当代艺术首次将在线现场直播作为媒介进行创作,并与观众通过公开电话进行互动的艺术作品。

“詹姆斯·李·贝耶斯是位具有宗教情怀的美国艺术家,他在日本生活了十年,对日本神道教和中国禅宗,包括萨满文化都有研究。他喜欢圆形,喜欢数字‘100’。这件作品是他找了全世界一百位‘最聪明的脑袋’,这些人一部分来到了现场,其他则通过电话连线。每个人提出一个问题,贝耶斯认为这些问题汇集在一起讨论,多少可以揭示出世界的本质和现状。此次布展我们把当年一百个问题全部‘铺’在地上,观众看着这些问题,思考并讨论,结果往往会发现问题即是答案本身。”肖戈介绍说。

为了让来访的观众全程看完这段一个多小时的视频,展厅幕布前被悉心地放置了一张长沙发,营造出居家熟悉的客厅氛围。视频中詹姆斯·李·贝耶斯头戴礼帽,身披长袍,几乎全程面无表情地在现场主持讨论。值得一提的是他身边两位模特,一位是白人,另一位是黑人。联想到上世纪60年代末正值美国黑豹党风起云涌,这样的举动无疑十分大胆出挑。而念及眼下“黑人佛洛依德之死”在全美燃起的骚乱,又不禁让世人对《时代》周刊曾在封面上抛出的问题,“WHAT HAS CHANGED,WHAT HASN’T(什么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发出兴叹。

“商业电视,它的产品是观众”

二楼的四号展厅再现了世界上第一家电视画廊——格里·舒马画廊。“格里·舒马(Gerry Schum)和妻子厄休拉·韦弗(Ursula Wevers)当年在德国电视台做了四场展览,呈现来自美国和欧洲前卫艺术家们创作的基于在线广播电视的作品,一次播完不再重播。这一次我们把它切成20组单独的画面,由安放在墙壁上的20面荧幕分别呈现。”肖戈介绍说。美国极简主义雕塑家和录影艺术家理查德·塞拉,素以用金属板组合而成的大型作品闻名,当年也参与了“Process Art”运动。此次展出他的作品名为《手工捕捉铅》,黑白影像反复播放着一个动作:一只张开的大手几乎填满整个荧幕,一块铅条从天而降快速从掌中坠落,艺术家则要在这个瞬间握住它。

理查德·塞拉《无题》《untitled》1970

其他的作品还包括马里奥·梅尔茨(Mario Merz)的《无题》,“玻璃上一只蜗牛在不停地画圈。导演顾长卫来看展时,还饶有兴趣地问,‘为什么那么像圆规画出来的?’”吉尔·凡·艾尔克(Ger van Elk)的作品《无题》,呈现了一盆仙人掌被人用理发推子剃光毛刺的情形,似乎在反讽艺术批评倘若无刺儿,究竟还算不算批评?中国观众驻足时间最长的,是吉诺·德·多明尼西斯(Gino De Dominicis)的《尝试飞翔》,最近翼装飞行遇难的女大学生令人扼腕,很多小朋友还是忍不住在荧幕前,学着艺术家的样子张开臂膀⋯⋯值得一提的是,在《手工捕捉铅》的作品对角线处,一幅黑底白字的言说被醒目地标识出来,理查德·塞拉开宗明义道,“电视,尤其是商业电视,它的产品是观众。”

理查德·塞拉,《无题》,1970

吉尔·凡·艾尔克,《无题》,1970

吉诺·德·多明尼西斯,《尝试飞翔》,1970

在四号展厅的出口,放置着简·黛比斯(Jan Dibbets)的作品《电视壁炉》,这里也被营造成会客厅的样貌,一台电视所在的位置,恰是被它所取代的传统家居壁炉安放处。迈过《电视壁炉》,是二楼一段四四方方的穿堂走廊,被命名为GALLEY+。策展人将目光投射到互联网社会到来前的上世纪90年代,此处的投影作品《观看K基金会燃烧百万英镑》循环播放:作为艺术家身份的K基金会充当了广告主的角色,他们买下了“特纳奖”直播期间在第四频道插播的三个电视广告时段,由于第四频道正是“特纳奖”的赞助方,于是K基金也相当于有效地将钱同时投在了这两个奖项上。此举直接与其系列作品《金钱:现金的主体》相关,这一系列创作结束于1994年8月23日,以在苏格兰侏罗纪岛上一间船屋中燃烧一百万英镑的行为终结。

简·黛比斯,《电视壁炉》

K基金,《燃烧百万英镑》

“90年代电视逐渐沦为商业营利的工具。比尔·德拉蒙德(别名:King Boy D)与吉米·高迪(别名:Rockman Rock),两位嘻哈音乐人在80年代便已成名,赚得盆满钵溢,后期作品开始显现出反思意味,并做出种种离经叛道的事。他们把自己赚来的百万英镑烧掉当然是一种极端,而戏仿特纳奖,推出‘最差英国艺术家奖’则更像一种宣示:既然艺术创作已经被资本控制,那么我们也可以动用资本的力量来购买艺术话语权。”肖戈介绍说,比尔·德拉蒙德和丈夫相熟,“他们本可以靠版权就活得很好,却删除了自己全部作品的目录,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文献室陈列的詹姆斯•李•贝耶斯《黑皮书》或《一百个问题》,黑色薄纸上印有一百个微小尺寸问题的金版胶印版画。

山中天艺术中心设计的匠心,还体现在GALLEY+ 中一处仿若教堂“祈祷室”的存在。打开一扇类似杂物间的暗门,逼仄如“一线天”的空间便在眼前,“这部分我们也可以当展厅用,下一个展览的艺术家已经提出要求,要把自己的简介放在这里,观众看完展览再来这里了解艺术家是何许人也。”另据悉,作为对历史和展览的呼应,山中天艺术中心将举办相关系列论坛,同时邀请数位中国当代艺术家进行15秒的小视频创作,和现有展品相映成趣。这些作品也将在展期内,以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进行展出。展期至2020年7月19日。

    责任编辑:黄松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