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年刚过,杜蒙版“贞德”已经载入史册

2020-05-31 08: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特别报道

贞德

导演: 布鲁诺·杜蒙

编剧: 布鲁诺·杜蒙

主演: 莉莎·勒普拉·普鲁多姆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19-05-18(戛纳电影节)

片长: 124分钟

FESTIVAL DE CANNES

IN COMPETITION

┃贞德

布鲁诺·杜蒙

作者

朱马查

被AI取代的电影推销员,nexus-42,服役4年

编辑

白鸥

延伸阅读:看完这部电影,我确认杜蒙真的疯了!

两年前在双周看过《童女贞德》我们说,“杜蒙疯了”,“这是双周的天空上飘过的不明飞行物”,谁知道一年过后杜蒙出了《宽宽和非人类》,好好地将天启和不明飞行物说了个遍。今年他再次回到贞德的故事中来,我们以为将要延续上一部的荒诞不经,摇滚电子乐,迪斯科甩头,野外杂技,三流饶舌,结果好像再次低估了杜蒙善变的能力。

这一部贞德当然还有一些零星的“后现代时刻”,诸如一直不肯露面的神父终于脱下面罩开始唱歌,赫然是法国歌手Christophe,现场法国观众仿佛突然醒过来开始大笑,又比如主演《玛鲁特》的Fabrice Luccini突然以一个莫名诡异到毛骨悚然的国王形象突然现身……但总的来说,这样的《贞德》剥去了最近的杜蒙作品里的那些零碎的玩笑与奇想,没有了《宽宽》里炫耀车技的警探,没有从屁股下生出来的复制人,没有双胞胎突然唱起死亡金属,没有圣人在林子里乍现来一段荒腔走板,在这部电影里杜蒙更加推进了以往的萧瑟与洗练,以最极简的方式象征性地表述那些宏大繁复的场景,从这一点来说他似乎的确在摆脱电影具象的束缚,试图去寻找一种类似戏剧里“三五人千军万马,七八步走遍天下”的抽象精神。一动不动的贞德立在马上,周围是几列马队来回穿梭的整齐步伐,这就是杜蒙镜头里贞德夺取巴黎的战争;战马冲出旷野,失魂落魄四处逃窜,它的主人无处可见,这是贞德最后的落败……这些无比凝练而写意的时刻提醒着我们杜蒙是一个多么独特的作者。

然而《贞德》也绝不是一部沦为戏剧电影的作品,当有人质疑其中调度时,杜蒙也有充分自信的回应:

“我没有放弃电影的语言,在这当中仍然有电影带来的神秘性,我非常相信电影。佩吉的原著是戏剧剧本,这出戏剧也完全被电影消化了。我相信电影的移植与转换(transposition)的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明创造,通过创造新的电影方式。在演员的表演方式中,也在镜头当中,我试图找到创造新的形式将其本来的样子适当改变。马队就是对一场战斗完全的转换。”

是这种对电影的相信,让一直明确表示自己是无神论者的杜蒙从来没有放弃过在电影里寻找神性的存在,“我完全不信教,但我相信电影,相信神圣在艺术中的呈现。神圣到处都是,你听的巴赫的音乐,你坠入爱河,它也可能在一杯廉价的红酒里。我相信这个,现实的精神性,我们是精神的存在,艺术是精神生活的领域。”

“宗教机构已经过时了,需要摆脱他们。但不是摆脱神性,神性在艺术中,神性的源头在艺术中。我拍这个电影便是为了呈现神性,将此神性放回源头。电影是神应当所在的地方,是探索神性的好地方。拍摄贞德这样一个信教的人,以此去探索神,在电影中这没有问题,但若是在现实中,这会是一个问题。对我来说,电影是这些迷信与信仰的自然所属之地。在电影中我们有充分的距离,因此在电影中我们的信仰足够正当,当电影结束一切都结束了,因此对于窥见奇迹来说,我们有一个正确的距离。这种奇迹在电影中是一种诗意层面的奇迹,不受到制度机构的影响。”

《童女贞德》以大量的大全景去表现贞德和朋友在旷野里唱唱跳跳,是几乎不停歇的运动,哪怕在那些成人角色身上也溢出一种稚拙。而《贞德》我们首先在海报上看到只有身着铠甲的贞德,我们的焦点在她的面庞上,在电影的大多数时候,人物处在静止动作中,贞德的歌唱变成了内心的声音,她不再跳舞,她处在一种死守的状态,那种坚守的庄严和她的稚气形成的矛盾感让人无法忘却。沉重,这大概是这部影片对比上一部最大的变化。我在采访中向杜蒙问起过这个静止状态的选择,他的回答却好像让这个答案更加神秘:

“首先审判本身就是很静止的,所有人都坐着。当他们都站在野外不动,只是说话的时候,我觉得这其中有一种奇妙的情绪流动,也是很诗意的,比如当他们说,”看,巴黎”,我们看到的只是野草,所有都是在想象之中。电影我们就是在想象中。教堂里的审判那场戏,也是在想象之中,因为现实中这场审判从来都没有在教堂里发生过,但教堂可以将这场问讯的精神层面在此加强,也因此我需要会做这些转移,我需要找到一个去表现这场戏内核的形式。这就是电影,所有都是诗意的,隐喻的,所有都是形象,是神秘的事物的形象,这些神秘的事物本来是脱离肉体而无形的。”

《贞德》被一种沉郁而悲壮的气氛笼罩着,每一个走进这部电影的人都早早知道她的结局。杜蒙再次选择了上一部中出演幼年贞德的莉莎·勒普拉·普鲁多姆,她还不满十二岁,着一身铠甲出场,旁边的男人们还穿着睡衣,懒懒散散说,“看她永远比我们先准备好”。她说话完全没有什么演员的技巧,永远是最直接的念诵,一种毋庸置疑毫无转弯的表达,杜蒙用最简单的设置,为她剔除了一切障碍是她的力量抵达我们,让她直接面对镜头,让她直接对观众说话,让她毫无犹疑地反驳,让她绝不退让,让她在画面中总处上风,即使是失败的战斗也一动不动威风凛凛,而她最后的那次战败是以她的缺席来变现,对杜蒙来说,那不是贞德的失败,而是其他人失去了她。

莉莎·勒普拉·普鲁多姆的面孔在他的镜头下充满神性,无疑这是德莱叶-布列松精神延续的最佳证明,仿佛每过一个时代法国人便需要一个活生生的新的贞德,需要一张这样的面孔提醒他们光辉与悲剧从未老去。而这一次这张脸上的稚气将其残酷之处再次推向极致,电影的后半小时我们心里挂念那个不可逆转的结局,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它真的会到来,而最后一镜,远景里小小的贞德在燃烧的火堆上挣扎,就足以让每一个人心痛地认识到我们失去的究竟是什么,而镜头绝不忍再靠近。

“我并不在乎贞德真实的生活,我用一个年龄很小的女孩来演,(德莱叶的贞德)法奥康涅蒂当时也已经35岁了,也不是正确的年龄,我们不是在寻找历史的真实,我们寻找的是象征意义上的真相,这个真相才是你应该去呈现的。

电影在戛纳一种关注单元放映前,杜蒙提到了佩吉总爱说“我们都是十二岁”,因此选择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演贞德,似乎也绝不是一个问题。当我请他在这句话上做更多阐述时,他是这样说的:

“佩吉认为人类的成熟便是拥有童真,之后我们只是变老,但我们永远都是孩子,是我们内心的孩子变老了。我选择的这位小演员,她差不多十二岁,她表达的东西便是我们心中不会变化的那一点精神性的东西,就是童真。我觉得贞德的故事,就是贞德作为一个年轻女子的灵魂的故事,但是我们无法直接呈现灵魂,所以我用这样一个小女孩去呈现。你可以在这个小女孩的脸上看到你自己心里的一些东西,无论你是八十、九十岁,这个孩子永远都在你心里的。这个小女孩贞德其实是一面镜子,是你去看这面镜子。电影就是一面镜子,也是这个原因,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但电影永远都是那样不变的,但是就有的人不喜欢镜子,有什么办法呢?”

杜蒙在电影开场前提到的另一件事,是希望这部讲着中世界故事的影片也能在今天的社会中找到他的当代性,而正好戛纳艺术总监提到影片中拍摄的无比庄严的亚眠大教堂无法不让人想到现在的巴黎圣母院。这个特殊的巧合并不是《贞德》这部影片的当代性止步之处,比起用荒诞和消解来与观众产生陌生化距离感的《童女贞德》,这部影片的可以说毫不犹豫地走向另一个方向,他直接简单地要求观众的参与,当神父与贞德对峙,杜蒙将镜头直直对准他的眼睛,将我们与贞德认同,使我们在承受这些指控,使我们在体会贞德的感受,而贞德数次直视镜头仿佛也是在直接不过地接受一种战斗的召唤。

“因为她的士兵已经不再相信她了,她失败了,但是她一直不断地在要求战斗,因此才说她是人们心中不断想要战斗的灵魂的一种隐喻,是人的灵魂的象征,一种充满力量的精神。但她的命运也是我们人的境况的象征,一种可怕的悲剧,悲伤而又光荣 。一个非常简单而又弱小的人,本来只是个在野外牧羊的小女孩,最后她升入天堂, 你能体会这有多重大。我们都想要这样,这是一种绝对的惊奇。”

-FIN-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原标题:《一年刚过,杜蒙版“贞德”已经载入史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