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精液中发现的这一物质,竟能抗衰老?
原创 海参饺 时光派
@海参复旦药学院
抗衰老先锋研究媛
夏眠动物
各位绅士们中午好,今天来和大家介绍一款神奇的抗衰老物质,亚精胺。����
1674年,安东尼·列文虎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光学显微镜,并用它观察了很多东西,其中就包括人、狗与兔子的精液。
不过作为一位对研究充满热情的科学家,列文虎克可不是出于什么猎奇心理。因为显微镜,他和他的助手发现了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微生物世界。而通过观察精液,他们发现了精子,并提出了“卵”的概念。在用显微镜观察精液的过程中,列文虎克还发现精液中存在一种未知的晶体。
随后的两百年里,科学家们对这种晶体的猜想众说纷纭,Vauquelin认为这是一种磷酸盐衍生物,Schreiner则称这种新化合物是一种有机碱。由于它是从精液中被发现的物质,德国化学家Ladenburg和Abel最终决定将其命名为Spermine(精胺)[1]。
在列文虎克从精液中发现这种晶体物质的250年后,罗森海姆才得到了这种晶体物质的正确化学构成:腐胺、精胺和亚精胺,并完成了多胺的早期研究[2]。
这段神奇的发现史虽然赋予亚精胺一个不那么正经的名字,但也暗示了它其实地位非凡: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繁衍、传递遗传信息(至少大自然认为��),而亚精胺则是少数被选中为精子保驾护航的物质之一,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事实也的确如此,后来科学家们陆续发现它有多种神奇的功效,包括但不限于调节昼夜节律、改善高血压、保护心血管、预防老年痴呆、增强免疫力、抗癌甚至抗衰老……
2009年,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题为“亚精胺诱导自噬从而延长寿命”的文章引发了亚精胺抗衰老的轰动[3];
2018年,另一顶级期刊Science上的一篇综述“亚精胺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更是为它的功效做了最权威的背书[4]。
两篇重磅文献在手,不知为多少有能力自产自销的大好儿郎送出了助攻……
不过咱们这毕竟还是一篇正经的科普文��,把大胆的想法先收一收,一起来正式认识它一下吧。01
亚精胺是什么?
亚精胺(Spermidine)又称三盐酸亚精胺,是多胺类物质的一种。
多胺是一种小的、脂肪类的、多阳离子(-NH3+)的生物分子。哺乳动物中主要存在精胺(spermine)、亚精胺(spermidine)、腐胺(putrescine)和尸胺(cadaverine)四种多胺。精胺属四胺类,亚精胺属三胺类,腐胺和尸胺是二胺类,氨基数量不同使其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5]。从上到下依次为:亚精胺、精胺、腐胺和尸胺02
人体中的亚精胺
亚精胺不仅存在于精液中,更在人体其他组织和细胞中广泛分布。细胞内的亚精胺浓度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
1、细胞内合成
精氨酸→腐胺→亚精胺←精胺。精氨酸是细胞内合成亚精胺的主要原料,它在精氨酸酶的催化下生成鸟氨酸和尿素,鸟氨酸接着在鸟氨酸脱羧酶(ODC1)的作用下生成腐胺(此为限速步骤),腐胺在亚精胺合酶(SPDS)作用下生成亚精胺。亚精胺也能由精胺降解产生 [6]。
2、细胞外摄入
分为从食物中摄取和肠道微生物合成。富含亚精胺的食物有小麦胚芽、纳豆、大豆、蘑菇等,从食物中摄入的精胺和亚精胺迅速从肠道吸收并分布而不降解,因此亚精胺在血液中的浓度是高度多样化的(约7至25mg/天,地中海饮食中最高)[7]。肠道微中的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也可以合成亚精胺[8]。
3、分解代谢
生物体内的精胺经N1-乙酰转移酶(SSAT)、多胺氧化酶(PAO)及其他胺氧化酶,逐步分解为精脒、腐胺,而腐胺则进一步由氧化酶生成氨基丁酸,最后生成胺离子和二氧化碳并排出体外。
4、年龄亚精胺的浓度随年龄而变化,有研究者分别测量了3周龄、10周龄和26周龄小鼠各组织器官中多胺的浓度,发现其在胰腺、大脑和子宫中基本维持不变,在肠中随年龄增长略微降低,在胸腺、脾、卵巢、肝、胃、肺、肾、心脏和肌肉中显着降低[9]。
我们也不难推测这种变化的原因有饮食改变、肠道菌群结构改变、多胺合成酶的活性降低等等[10]。
03亚精胺的天然靶标
这么一种简简单单的小分子,凭什么就是人体必需的关键物质?秘密其实就蕴含在它的结构中:亚精胺是一种多阳离子(-NH3+)的脂肪胺类小分子,在生理pH条件下以多质子化的形式存在,整条碳链都分布有正电荷,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
因此无论是含酸性残基的核酸、磷脂、酸性蛋白质,含羧基和硫酸盐的果胶多糖,还是具有相似结构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多巴胺、肾上腺素、血清素、甲状腺激素等),都有可能成为亚精胺结合的目标。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比较关键的有:����1、核酸
研究发现,大多数多胺在细胞内以多胺-RNA复合物的形式存在,每100当量磷酸化合物结合1-4当量多胺[11]。因此亚精胺的主要作用与RNA的结构变化与翻译有关,如通过影响mRNA,tRNA和rRNA的二级结构来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各个阶段。
亚精胺还能在双螺旋DNA链之间形成稳定的“桥“,降低自由基或其他DNA损伤剂的可及性,保护DNA免受热变性和X射线辐射[12]。
2、蛋白质亚精胺能够与携带大量负电荷的蛋白质结合,改变蛋白质的空间构象,从而影响其生理功能。例如蛋白激酶/磷酸酶(多种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环节)、参与组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的酶(通过改变表观遗传影响基因的表达)、乙酰胆碱酯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药物之一)、离子通道受体(如AMPA、AMDA受体)等等[14]。
找到了亚精胺的生物靶标,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它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了。
不过光念叨这些生物名词大家可能没有什么概念(甚至还想酝酿几个荤段子��),因此下一篇我们会针对其中的部分靶标做具体讨论,来检验一下亚精胺的实际抗衰老效果,绅士们下期见~
参考文献
[1] Bachrach U. The early history of polyamine research[J]. Plant Physiol Biochem, 2010,48(7):490-495.
[2] Rosenheim O. The Isolation of Spermine Phosphate from Semen and Testis[J]. Biochem J, 1924,18(6):1253-1262.
[3] Eisenberg T , Knauer H , Schauer A , et al. Induction of autophagy by spermidine promotes longevity[J]. Nature Cell Biology, 2009, 11(11):1305-1314.
[4] Madeo F , Eisenberg T , Pietrocola F , et al. Spermidine in health and disease[J]. Science, 2018, 359(6374):eaan2788.
[5] Kashiwagi K , Terui Y , Igarashi K . Modulation of Protein Synthesis by Polyamines in Mammalian Cells[J]. Methods Mol Biol, 2018:325-336.
[6] Pharmacological and dietary agents for colorectal cancer chemoprevention: effects on polyamine metabolism.
[7] V. Milovic, Polyamines in the gut lumen: Bioavailability and biodistribution.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13, 1021–1025 (2001).
[8] Matsumoto M, Benno 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biota and polyamine concentration in the human intestine: a pilot study[J]. Microbiol Immunol, 2007,51(1):25-35.
[9] Nishimura, K. Decrease in Polyamines with Aging and Their Ingestion from Food and Drink[J].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2006, 139(1):81-90.
[10] K. Nishimura, R. Shiina, K. Kashiwagi, K. Igarashi, Decrease in polyamines with aging and their ingestion from food and drink. J. Biochem. 139, 81–90 (2006).
[11] Igarashi K , Kashiwagi K . Polyamines: Mysterious Modulators of Cellular Functions[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0, 271(3):0-564.
[12] Korolev N , Lyubartsev A P , Laaksonen A , et al. 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y of polyamine– and sodium–DNA. Interplay between polyamine binding and DNA structure[J]. European Biophysics Journal, 2004, 33(8):671-682.
[13] C. Borgo, C. Franchin, ,et al. Protein kinase CK2 potentiates translation efficiency by phosphorylating eIF3j at Ser127. Biochim. Biophys. Acta, 1853 (2015), pp. 1693-1701
[14] Guerra G P , Rubin M A , Mello C F . Modulation of learning and memory by natural polyamines[J].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2016:S104366181630189X.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