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成都地摊经济复苏:摊主小推车谋生计,市民赞烟火气又回来了

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2020-05-30 17:47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5月29日晚上,成都市龙泉驿区某处街道,长约百米的人行道一侧,聚集了数十名摊贩。他们推着小推车,或摆着地摊,叫卖的商品品类繁盛:衣服、鞋,到水果、蔬菜、卤味……吃穿用度应有尽有。

“花上一二十元,就能买到像样的晚餐。”一名业主感慨, 2014年左右其刚入住小区时,周围摆摊的商贩颇多,“热闹得很”,后因城市管理部门整顿市容,难寻摊贩踪迹,而现在,“成都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3月15日,成都市城管委制定出台了“五允许一坚持”服务措施,即疫情期间,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等工作前提下,允许在一定区域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和夜市、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大型商场开展临时占道促销、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区域贩卖经营、允许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扩大停放区域,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

继成都后,浙江、江苏南京、四川彭州、吉林长春等地陆续出台指导意见,“为地摊经济松绑”。西南财大教授、西南财大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认为,允许沿街摆摊,是恢复城市经济的一个很好示范,是用适度放宽管制来换取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

“小推车”队伍的壮大

卖“臭豆腐”的老陈常年在小区周边“活动”。

“以前城管每天都会来看几次,见有人摆摊,会要求挪走。”老陈说,自己的三轮车还曾被“没收过”。而现在,管理没以前严格了。“下午5点以后,在不占用人行道和盲道的情况下,这里可以摆摊卖货。”老陈指了指三轮车的位置,强调自己避开了盲道,又看向挂在一旁的垃圾袋,称摆摊结束后,会将垃圾收走。

这两个月来,他亲眼见证了街边“小推车”越来越多。其所在的长约百米的街道上,此前仅有寥寥数人卖着水果、小吃,如今已聚集了数十名摊贩。卤味、冰粉、鲜花、水果、蔬菜、衣服鞋袜、手机贴膜……俨然成了一个小市场。

成都龙泉驿区一处路边,集聚了不少小摊贩。 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摄   

在这条街上有5家在卖“冰粉”。冰粉主原料产自“冰粉树”,又称珍珠莲。这是近年来在成都地区颇为流行的“夏季甜点”,冻成块状的冰粉加上红糖水、蔬果辅料,颇为爽口。20多岁的刘浩和女友是其中一家,两人摆摊不久,面对来往人群,尚有些生疏,不知如何招徕顾客。

刘浩和女友此前处于“失业”状态。两人原在美容美发行业工作,他负责剪头发,女友擅长“美容”。疫情期间,因店里生意不景气,两人没了工作。决定摆摊前,刘浩向一些朋友作了咨询,了解到“城管最近管得不严”。朋友告诉他,在街边摆摊,只要不影响行人,不占盲道,便“没人来撵”。对他来说,这很关键。“就怕钱还没赚着,摆摊工具就被没收了。”刘浩说。

打定主意后,刘浩和女友花了两千多元购买小推车及制作“冰粉”的原料。选择这道小吃来摆摊,两人的考虑是:学起来简单,投入也少,即便亏了也认;此外,价格“亲民”,炎炎夏日里,过往行人多会来上一碗。在这里摆摊将近一周,两人生意尚可,也未见有城管来“驱赶”。

5月28日下午,看到总理“不具名表扬成都允许商贩设置流动摊位”的新闻,刘浩彻底放了心。“现在我也是这些流动商贩中的一员。”刘浩说,该政策对于暂时忧心生计问题的人而言,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街边的小推车队伍里,像刘浩这样的年轻面孔不少。一名年轻小伙子将轿车停在路边,拿出几袋水果来。其摆摊经验一看就还欠缺不少:有顾客来挑樱桃,却没有袋子,经旁边卖菜的阿姨提醒,他才想起来塑料袋忘在车里了。

不远处,张赫和小伙伴则在路边摆了一张桌子,卖四川特色小吃“钵钵鸡”。张赫不到30岁,对于为何选择来摆摊,他有些难为情,只说“好朋友感兴趣,便跟着一起来了”。待聊开了,张赫又坦言,原在金融行业从事“猎头”工作,受疫情影响,被公司辞退。

从出入办公大楼到街头小贩,张赫称,会有些“心理落差”,但他认为,这“只是暂时的”。“疫情结束后,相信会慢慢恢复正常。”张赫认为,过渡期内,小推车便是其生计。摆摊虽是临时的,但两人极其认真。食材和汤料是亲手做的,“每天卖多少算多少,剩下的自己吃或者扔掉”,绝不会次日再卖。有顾客和张赫闲聊时,提及成都推出数月的“放宽临时占道经营”政策,笑称“我都想来摆摊了”。

餐厅“翻台率”提高

“占道经营”放宽,影响的不止是街头小贩。澎湃新闻近日在成都多条美食街走访时发现,街边餐厅将桌子摆到了“马路边边”,食客可“露天就餐”。

位于成都市青羊区的奎星楼街,集中了不少美食店。一家烧烤店老板称,其店面有限,此前顾客多了,只得站在街边等,“不敢摆桌子出门,会被没收”。今年疫情缓和后开张至今,该店将桌子摆在了外面。餐桌增多,对商家而言,意味着顾客等候时间缩短、餐厅翻台率提高,简单而言,即“能赚更多的钱”。“现在一天的营业额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前述老板称。

另一家餐厅工作人员则表示,桌子摆上街头需要遵循一定规则,比如不能影响行人通过、保持街面清洁。“营业结束后,会有环卫工人前来装运垃圾,以及用水清洗街道。”该工作人员称,店家需要做的是将摆桌区域垃圾清理干净后装进口袋。

家住附近的刘女士每天路过此处时,总能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这里本身就是美食街,桌子摆在外面可以理解,显得热闹。”刘女士称。但也有人感到些许“苦恼”。同小区的一名朋友曾向刘女士“吐槽”:因房子临街,路边餐桌的香味会飘进窗,尤其是晚上,“让人馋得慌”;餐厅营业时间一般会到很晚,“显得很吵”。

澎湃新闻在部分街道走访时也发现,并非所有商家都遵循了政府部门制定的规则:部分路段的盲道被占,甚至普通行人也无法通过,只得走机动车道;部分路面不够清洁,有垃圾在地。

一条美食街内,店家将餐桌摆在了路上。

“成都愿为改革创新站台撑腰”

此前,成都市市长罗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允许临时占道经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但这些问题通过政府工作更多的付出,是可以弥补的。

5月29日,成都市城管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28日,《关于建立城市管理“八项机制”深化柔性管理服务助力“六保”任务落实落地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五允许一坚持”的升级版,对原有措施进行了细化和补充。

其中包括建立摊点摊区设置引导、商贩摊主清洁卫生责任、群众投诉现场快速处置、商贩摊主容错纠错、商贩摊主榜样示范、商贩摊区择优拓展、摊区安全防护、城管巡查服务等。

就可能存在的“垃圾污染”问题,将要求经营的商贩摊主严格执行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经营活动结束后,商贩摊主及时恢复摊区环境卫生,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从事食品销售的,必须实行“一桌一垃圾桶”,采取有效的地面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地面无白色垃圾、餐厨垃圾。

此外,对商贩摊主出现一些违规问题或者投诉问题,城管部门主动予以指导、帮助。第一次予以指导帮助,发放“粉色”宣传单;第二次予以教育提醒,发放“黄色”提醒单;三次予以容错纠错,可发放“白色”行政处罚告知单。

澎湃新闻注意到,成都率先试水“放宽占道经营、松绑地摊经济”后,浙江、江苏南京、四川彭州、吉林长春等地陆续出台指导意见,为地摊经济松绑。中央文明办此前也已明确,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为什么率先试水的是成都?“还是和这座城市本身的精神相关——‘生活城市’的人本之道。”成都市一名熟悉相关政策出台过程的官方人士认为,疫情防控期间,成都先后9次对市场创新举措进行了通报,鼓励了创新探索。“其中,‘允许摆摊设点’也是在通报表扬激励制度下的‘敢作为’。”该人士称,“成都愿意为改革创新站台撑腰、对市场主体包容审慎,‘刚柔并济’增强城市韧性活力。”

    责任编辑:段彦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