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成功!长十一首次西昌发射,长十一甲提上研制日程

2020-05-30 08: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5月30日4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新技术试验卫星G星、H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发射任务的三个“新”值得关注。

第一,新发射场。

继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陆上发射和山东海阳的海上发射之后,长十一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发射任务。新发射场的地理纬度、海拔高度、气候状态等自然环境都较之前有较大差异,充分验证了长十一火箭的强环境适应性。后续,长十一火箭还将在其它发射场执行发射任务,持续增强海陆全域发射能力,长十一火箭发射场适应性更强。

第二,新状态。

在拥有1.6米直径整流罩的基础上,长十一火箭在本次发射中首次采用2米直径整流罩,为卫星提供了更大的使用空间,更好满足多星发射需求。本次发射的两颗卫星采用串联布局,首次在固体运载火箭上设计了内支撑结构,将整流罩隔离出“loft结构”,能够为卫星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第三,新发射平台。

新发射平台高度集成、高度智能,具备独立实施发射能力,进一步降低发射场保障要求。同时具备可灵活选择发射点、采用智能化测试系统等优势,可大幅缩短发射准备时间,使长十一火箭快速发射能力、轨道适应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自2015年9月首飞至今,长十一火箭已取得九战九捷的亮眼成绩。作为目前我国唯一一型可在海上和陆地实施发射的火箭,连续9次高精度入轨、箭上质量零问题、零窗口准时发射等出色表现,展示了其优异的高可靠性、任务适应性和多样化发射能力。

长十一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是四级固体运载火箭。它全长20.8米,箭体直径2米,重约58吨,能提供约120吨的起飞推力,其低轨能力达到700公斤,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00公斤,可满足80%以上小卫星的发射需求。

长十一火箭采用“三平一垂”的冷发射方式,即水平对接、水平测试、水平运输、整体起竖后垂直冷发射。固体动力和“三平”模式的应用使长十一火箭具备24小时内完成测发的能力,实现快速发射。

今年下半年,长十一火箭还将在陆地发射场和海上实施多次发射任务。同时,火箭整流罩直径3.35米,起飞推力200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5吨的长十一甲火箭也将全面开展研制工作,计划今年完成方案设计,转入工程研制阶段,预计2022年首飞。

新技术试验卫星G星和H星,分别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国防科技大学研制。两颗卫星用于在轨开展星间链路组网及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

本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32次飞行。

文/中国航天报记者 林佳昕

图/朱博 霍卫星

原标题:《成功!长十一首次西昌发射,长十一甲提上研制日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