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 +1
    91

济南开放副省级城市落户“最低门槛”,北方第三城花落谁家?

2020-05-29 07:58
广东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济南真的急了!

今天(5月28日)上午,济南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即将于6月1日开始执行的“户籍新政”的细节。

细节公布后,引发了全国媒体的关注。因为济南不仅创下了副省级城市落户的“最低门槛”,其“开放力度”在中东部省会城市里也堪称首屈一指。

济南“户籍新政”的亮点主要有:

第一,允许“非驻济高校在校学生”在济南落户。

在愈演愈烈的人口争夺战中,刚毕业的大学生是重点。随后,“战火”引向了“在校大学生”,各地纷纷给予落户、购房的便利。此前青岛曾“大开脑洞”,宣布了一项新政——“因外出求学,户口自本市迁出并能提供目前在读学校证明的,可享受本市户籍人口购房政策”。

青岛的这个新政未能落实就被叫停了,但它可能启发了济南。所以济南出台这项政策,也就是说,一个青年学生,他可能是河南南阳农村的,考到了石家庄的一所大学。现在济南说了,你可以把户口迁到济南来。当然,户口过去了就可以买房子,突破限购,这都不在话下。

也就是说,济南把“争夺在校大学生”的战火,引向了跨城市、跨省份。随便你户口在哪里,随便你在哪里读书,都可以成为济南人。可以想见,接下来会有很多城市跟进。

第二,人才落户门槛大幅降低。取消中专学历人员参保限制、技术技能职级限制,扩大了人才落户范围,无论是高端人才、高校毕业生,还是技术工人均可按人才途径申请在济落户。

这一点不算创新,因为已经有一些省会城市实施了。不过对于济南来说,还是意义重大,它拓宽了济南的落户渠道。

第三,按照居住途径落户有了新突破,租赁住房也可以落户。

租赁住房落户此前济南在郊区试行,现在全市推广。具体规定是:“租赁居住经住建部门登记备案住房的人员(限申请人在本市无合法产权房屋),在租赁住房处或租赁住房地的社区集体户落户”。

也就是说,如果房东出租的房子此前没有人落户,房东又允许,则可以给租赁人员落户。房东不允许,还可以走“租赁住房地的社区集体户”途径落户,可谓非常便利。

其实按照我的理解:落户必须挂靠一个地址,这个做法完全可以废除。没有住房的人,可以直接在派出所落户,这样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第四,在济南有职业、无住所,也能落户。

“录(聘)用、务工经商、创业等人员,在本市无合法产权房屋或使用权住房的,可自愿选择在单位集体户、租赁房屋处、就业地或居住地(租赁房屋地或借住地)的社区集体户、近亲属家庭户落户”。

第五,拓宽了投亲落户的渠道。“按投靠途径申请亲属(配偶、子女、父母、(外)祖父母、(外)孙子女、兄弟姐妹)迁济落户”。

兄弟姐妹之间都可以投亲落户,这也是突破性的做法。

可以这样说,济南作为一个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它的落户政策已经接近于零门槛,因为上述5大渠道全走不通的人,太少了。

事实上,此前山东省还出台过一个落户政策:长期在山东流浪乞讨的人员,也要给予落户便利。

还能有比流浪乞讨人员条件更差的吗?

济南充满诚意的“户籍新政”告诉我们:为了谋发展,为GDP 破万亿,为了在北方“群雄并起”的局面中杀出来,济南真的急了!

但这种急,是“只争朝夕谋发展”的急,是值得点赞的急。

众所周知,在2018年下半年中央巡视组曾点名济南、青岛,认为山东这两个副省级城市“首位度”、“引领带动作用”都不太够。

2018年11月,中纪委网站公布了《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其中就“副省级城市的功能作用发挥不够问题”,提出了将如何整改。

2个月后的2019年1月9日,山东的“大动作”就震惊了全国——副省级城市的济南和地级市的莱芜宣布合并。合并之后,新的济南面积突破了1万平方公里,作为中心城市的首位度有了较大的提升。

随后,济南宣布与青岛一起,竞逐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

2019年,中国内地一共有17个城市GDP超过了1万亿。而在9000亿到1万亿之间的城市,有泉州、东莞、济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7个城市。

2020年GDP跃上万亿大关,是济南的最大心愿。虽然疫情对经济产生了强烈冲击,但5月上旬公布的济南“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是雄心勃勃地提出,2020年的GDP要增长6.5%左右。

而且报告里两次提及万亿的目标——“锚定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目标不放松”、“今年省会将全力以赴跨入万亿俱乐部”。

济南长期的“兄弟兼对手”青岛,也在5月份毫不示弱地提出了“6.5%”的增长目标。去年经济普查,让青岛损失了一些GDP(挤了点水分)。而济南又跟莱芜实现了并表,所以青岛压力很大。

近年来,青岛正在全力“学深圳”,总不能学着学着被济南赶超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济南和青岛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争,似乎尘埃落定了!

同样在5月中上旬公布的济南和青岛的“政府工作报告”好像商量好了一样:济南不再提“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而青岛则继续提这个目标。

这或许意味着,在山东省内已经达成了妥协:青岛受命去争取“国家中心城市”。或者说,国家有意把头衔给青岛。

济南提出的新目标是:建设或者争创“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前,“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头衔只有北京、上海、合肥、深圳拥有,含金量也比较高。

青岛的目标不仅仅是“国家中心城市”,还想要深圳和上海才有的、一个更高的头衔——“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头衔,不仅青岛想要,天津、广州、宁波、大连也都想要。但这个定位非常高,青岛能否拿下很难讲。

至于济南要创建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想真正做到难度极大。现阶段,中国只有香港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北上广都不是,更遑论其他城市了。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人民币汇率有所高估,所以中国人都热衷到国外消费,外国人在中国消费增速缓慢。

假如未来中国内地出现新的国际消费中心,估计是实施零关税的海南。

如果把济南“全力抢人”,放在中国北部城市竞争的大格局里观察,就更有意味了。

上面是中国北方重要城市的力量对比。GDP是官员们最重视的,但也是不太可靠的。常住人口,说实话也不太可靠。只有资金总量数据,是央行系统统计的,没有纳入政绩考核,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

可以看出,北京是绝对的北方第一城,也是中国唯一的超一流城市。北京的真实实力,已经超过“上海+天津”。

天津虽然衰落了,在挤水分、转型,但仍然实力超群。除了北京,还没有哪个北方城市可以挑战天津。

北方“第三城之争”事实上在郑州和西安之间展开,两者汇聚资金非常接近,人口也都超过了千万,郑州依托的河南省人口更多,所以时间站在郑州这边。

陕西试图把全省都装到西安里去,来争夺北方中心城市地位。这个策略是有效的,至少西安走在了青岛和济南前面。

或许有人会说,青岛GDP虽然被挤水分了,但仍然超过郑州呀,难道不是北方第三城?其实你看资金总量,就可以推测出来,青岛的GDP仍然有一定水分。相反,沈阳的GDP反而更扎实。

从汇聚资金上看,济南和青岛位居北方第六和第七,这跟山东官民自己的期待显然有很大差距。但这就是现实。

换句话说,济南和青岛的竞争,其实是“中等规模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还谈不上是“真正的大城市”之间的竞争。济南和青岛,都还不是强二线城市。

山东虽然人口多,但济南和青岛人口的“首位度”也远远不够,这会影响未来的发展潜力。

相反,石家庄、哈尔滨的人口基数反而足够大。或许有人会问,你不常说哈尔滨人口流失很厉害吗?的确流失很厉害,但哈尔滨面积超过5.3万平方公里,人口基数原本就非常大,流失了这么多年也比济南、青岛的总人口多(城镇人口未必)。

所以,济南、青岛必须要在“抢人口”方面下更大的力气。人口才是决定经济的最重要力量。当然,人口增长的前提是有产业、有就业机会。有产业、有就业机会的前提,是政府高效、对社会经济活动干预少,给民间留出的空间大。而这些,都是北方省份的弱项,也是山东的弱项。

希望济南和青岛继续加油!

原标题:《落户门槛再次降低,这个副省级城市拼了,“北方第三城”到底花落谁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91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12)
    发表
    热评论
    旧书馆 都是宝贝
    2019-08-15 ∙ 上海
    回复
    举报
      难得一见。
      2019-08-15 ∙ 未知
      回复
      举报
        真爱啊
        2019-08-14 ∙ 湖南
        回复
        举报
          新评论
          旧书馆 都是宝贝
          2019-08-15 ∙ 上海
          回复
          举报
            难得一见。
            2019-08-15 ∙ 未知
            回复
            举报
              真爱啊
              2019-08-14 ∙ 湖南
              回复
              举报
                加载中
                • “飞的”真的来了
                • 联合国拨500万美元用于缅甸救援
                • 缅甸强震遇难人数升至1644人
                • 时代中国控股:预计2024年度股东应占净亏损160亿-175亿元
                • 赴港上市持续升温,前2个月共有41家内地企业递交上市申请
                • 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元首政制的创立者
                • 核反应中,轻核结合成较重核的过程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