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知道现在买鞋的都是量化机器人吗?
Lecter博士 青年横财发展会
本文作者lecter博士,已经授权转载横发会按: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Lecter博士写的硬核狠文。但是在正文开始前,有件事要跟大家说明一下:
因为公众号近期改变了推送规则,因此,如果大家还希望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是兄弟就每次看完后,给我们的文章点一下“在看”。
这样,我们的每一篇新文章推送才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导读:还记得好几个月以前,国内就开始疯传鞋圈炒家的暴利与疯狂。记者给这批人画了清晰的路线图:80后,炒房,90后,炒币,00后,炒鞋,一时之间本来还可以算得上小众的毒APP,球鞋鉴定等概念一下子暴露在大众的目光下。然而主流新闻界眼里,这又是一个转瞬即逝的泡沫,“旧秩序维护者”70-90后纷纷站出来痛批:一个消耗品凭什么卖到上万?并给出理由:东莞一天就可以批量生产!但舆论狂欢中,真正的鞋圈玩家却缄口不语,他们还有秘密,他们还在闷声发大财。2019年8月左右,几乎所有的门户媒体都在播报炒鞋者的故事,其中90%以破产告终,警醒世人莫要陷入这种投机,好好去工作。如果你去精确搜索当时的新闻,赫然出现人民网,新华网的字样。这直观地告诉你一个重要信息:球鞋已经破圈了。
至于故事,听听就好。我们总是有一个好奇,为何“打假”的总是那么多,而教人赚钱的却没有。当你去搜索任何标的的交易,无论处于何时,最先跳出的字眼永远是“骗局”,“泡沫”,“旁氏游戏”。背后的原因无非也就是:编一个如何成功的案例比编一个失败的要难得多,让大部分编辑都做不到。
△ 侃爷:这个锅不太想背我搜集了7月到9月的新闻,整理了一下放出:
首先最吸睛的,可能就是所谓球鞋的“证券化”。这个词也不是什么新词了,中产阶级大都耳熟能详,毕竟2008年大家都知道它的后果是什么。次贷危机前美国人把房子的债务打包“上市”,后面再玩出各种花样,可以在金融市场里买卖,抵押,杠杆,甚至还能更复杂,弄到后来和原来的房主与债权人毫无关系,变成了一个虚拟物品。
球鞋也正有这个趋势,人们进入这个圈子,完全不需要拿来穿或者实用,甚至根本不需要收货。你可以在网上买一个虚拟的“使用权”,等Nike指数上去以后再转卖掉,全程与鞋子没有接触。那顺理成章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呢?就是中间商交易所的暴利。
△ 看看这专业的华尔街滚屏,滚的可是球鞋价格当一个东西的交易不再依赖于实用性,如果你是中间商,你会怎么做?发挥一下创造力吧,“正确”的做法会是虚报标的的数量,因为你知道反正不会有那么多人真正把标的转化成球鞋的,转化率可能一半都没有。大部分新人进来,就是投机,低买高卖,哪有那么多人要穿鞋子,都是蜈蚣?在行业的热潮期,你完全可以“无准备金增发”,然后尽情赚取收益。
这是市场好的时候,差的时候呢?炒家大量减少,人气锐减,大家纷纷想起原来鞋穿不炒,要把虚的东西落地变成实的东西,即对应传统银行的挤兑风波。如果平台没实力的话,就只有关门跑路一个选择了。此时,如果鞋子绑定了其他金融产品,被抵押,加了杠杆,一个价格下跌导致平台关闭,随后连环爆仓,最终导致全市场系统性崩盘。
这就是08年的翻版,传统金融这个把戏都玩了无数遍了,只是被00后借用到了鞋子上而已。唯一的不同是,当人在鞋上爆仓,央行可能不会给你注入流动性。
△ 交易所三大指数,再来张K线就可以诚邀大妈大爷加盟随后,就是进一步描述庄家的财技,比如几个基本概念:股票中,公司是发行方,直接向公司买股票是一级市场,散户是进不去的。一级市场过后,散户与散户通过券商交易,叫做二级市场。在鞋圈,又是几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耐克阿迪AJ三巨头有官方发售,理论上谁都可以买,当然理论和实际总是有一定差别的。等到鞋子第一时间被清空,粉丝就必须去向二道贩子和黄牛购买,这中间催生了巨大的利益。
传统的股票经纪人一定看得懂在发生什么。许多球鞋有官方限量,相当于股票不能随意增发,针对单个球鞋(个股),可以有庄家操盘手,吸纳足够占据优势地位的筹码割韭菜。这一套,任何有自由市场的地方,中国玩家都不会缺席。
去年破圈的最后一大关注点在于所谓“蜂拥排队”。人们广泛认为,和其他热潮一样,球鞋带来是一望看不到尽头的等待发售的队伍。而且,由于球鞋利润高,中间还会引发许多故事。
△ AJ拳王争霸赛2018年3月的南京,为了抢到热卖产品,几个炒家直接在AJ店门口进行了真人BO3。事后我们得知,这场众人围观的赛事中,一名身着绿衣的男子格外显眼,他凭借不俗的战斗技巧力压对手,被网友称作“南京拳王”,并且在Instagram上获得了大量老外的尊敬。
眼看争夺愈演愈烈,后面恐怕不是叶问都不敢买鞋了,许多“企业家”开始想办法降维打击竞争者。他们采取的方法,就是让专业的人才,做专业的事。那么谁专业呢?自然是四五十岁的“大叔大婶”们,没错,有钱的炒家开始大量雇这些人排队。
虽说南京拳王体力上占优,要论经验和持久,十个他都比不上一个大叔。这些95后,00后看着网上威风,在线下说白了也就是小孩,社会上的许多门道是玩不过上一代的。年轻炒家们往往还要管其他流程,有些甚至还在读书,遇到起早贪黑,二十年前就开始排队的初代黄牛立刻败下阵来。
然而,正如上图所说,炒家们也许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原来只是年轻人的游戏,说白了不过水面上的浮沙,无论怎么翻滚,都有家庭后盾兜底,可要是被发现,现在游戏范围已经扩大到中年人,扩大到需要动用旧时代被遗忘的技俩,游戏就差不多该收尾了。这也正是去年夏天鞋圈突然进入主流的原因,未必是它本身想“火”,而是随着中年人加入,它不再幼稚,不再玩闹,监管的利刃也就要随之斩下。新闻里,充斥着对于炒鞋的口诛笔伐,称它是郁金香泡沫,终将破裂,是要给还没进场的潜在“韭菜”敲警钟,不要搭最后一班车到里面送钱。
好了,以上就是极简的炒鞋业界纪实,那么本文也就到此结束。是这样吗?确实当时的媒体报道翻来覆去也就这些内容,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有一丝古怪,一丝诡异?
△ 说你呢到目前为止的所有内容,都不过以往事件的重演。虽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历史实际上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回来,而上文呢,根本连面具都懒得戴了,就是妥妥的复刻:08年,甚至更早的排队抢货,90年代大家都看过。
1990年,深沪股票交易所相继成立。92年,深交所宣布发行股票,但是需要凭身份证购买抽签表,一个人最多可以用十张身份证买。然后你们猜怎么样?很多事情都超越了现在90后的想象力,深圳的邮局瞬间被包裹淹没,最大的一个包裹有35斤重,里面塞了2500张身份证。在公告的两天之内,深圳就大约涌入了150万人,而且这百万大军只做一件事--排队!
当年,“中间商”一次性雇个几千人上街认购并不稀奇,今天还能拉起这样的队伍吗?恐怕顶级鞋贩也无此实力,于是一众70后纷纷发出嘲笑:现在的年轻人,玩的不过都是我们当年剩下的,以前的场面,可比现在壮观多了!粗略看起,似乎真的如此,可是常理告诉我们,一切不会这么简单。
△ 小场面有一条应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那便是新一代不会久居他们父母创立的平台,而去选择掀桌,如果掀桌不成,就建立一个密闭的小众市场,自己与自己玩。比如,2005年左右QQ的崛起正好对应了大量80后成年的时段,他们不想再去重复前辈读书,读报,立志于做网民(没错,网民当时还是个珍稀物种)。在5060看来,QQ无比幼稚,他们自然会去选择正规的媒体渠道,却不成想,时过境迁,小众变为大众,而“大众”纸媒反变成了小众。同样的事情在2010年以后再来一遍,微信原本是年轻人间的约神器,可随着市场策略转变,变成全民社交软件。那么,本来属于新产品的微信理应更幼态化才对,却不成想很多学生为了避开父母监视又返古回到QQ,蔚为中国互联网奇景。
可读了上面的新闻我们发现什么?没有一项冲出20年前的藩篱,莫非人停止进化了?不可能,只是我们没有仔细看。不妨想想,90,00后的优势在哪里?无非是程序,互联网,量化,英语,他们能够制造让中年人难以穿透屏障的原料所在。而下面,我们就要来分析这些共同构建的地下机器人黑市。
和说唱一样,鞋圈最早的文化还要追溯到美国,国内风潮起来的也晚,而且早期完全是受的美国影响。相信大家即使不是鞋圈人,也知道两个耳熟能详的符号:Air Jordan(即虎扑的“AJ”),和明星艺人Kanye West的Yeezy椰子鞋。其中Air Jordan堪称球鞋文化鼻祖。1984年,乔丹尚处于生涯早期便获得了大量球迷喜爱,Nike紧跟商机与他“联名”推出产品,当时他们肯定没有想到,蝴蝶轻轻扇动了一下翅膀,竟会在三十余年后在太平洋彼岸掀起一场金融风暴。在84-98这十五年间,乔丹经历了传奇的缔造,六冠,最伟大称号加身,然而所谓鞋文化,即使在美国都是极小众的,更别说国内,当时最风靡的运动还是乒乓球,没人对篮球有兴趣。
而且,AJ一直奇贵无比,90年代即使你能搞到渠道,一双鞋仍然1000+,这对于当时的大学生,可能直接意味着数月,甚至一年的工资。说白了,买家要么是外国人,要么有可能是港台的商人。2000年后,事情有了转机。什么转机呢,当年那批看乔丹的小孩开始长大,进入青春期乃至成年,他们有把文化继承给了下一代。同时,商品经济兴起,乒乓举国运动退潮,城市里的初高中开始大力推行篮球。逐渐,男生篮球打得好变成一种很酷,在女生前很有面子的事情。
再加上2001-2010是NBA四位天才科比/麦迪/卡特/艾佛森的黄金时代,他们可以说是伴随一批中国少年长大的明星,在这多重因素的共振之下,庞大的中国市场逐渐有了从休眠中醒来的迹象。
△ 科比六代黑曼巴(RIP),许多90后在学生时代真的买过也是在这段时间,初代鞋贩诞生,但很多都是个体户,一般真的喜欢球鞋,只是因为商业嗅觉出众,预测出之后的需求走势多囤一些而已,对整个业态不可能有什么负面影响。他们的手段也很原始,就真的像19年的新闻里说的那样,雇人排队,抢号,淘宝转卖,毫无创意可言。
然而,量变引发质变,时光推移到2013,鞋圈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之大“革命”。首先文化已然成熟,买鞋的人都是第二代了,从小就浸淫其中,他们构建扎实粉丝基础,不怕鞋子“归零”。第二,Nike阿迪等公司营销策略升级,他们注意到鞋子产品线火热,果断向苹果学习饥饿营销,并向各路明星抛出橄榄枝蹭热度,许多人也许不知道的是,Kanye West正是于2013与阿迪签订Yeezy的合作协议。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互联网销售从线上到线下全面铺开,营业额指数式增长。年轻人不再想排队,还有,年轻人变羊了。11-13年的风气大有不同,由于暴利初现,推搡打架的情况开始增多,甚至在美国的黑人街区,一年总要出好几起为了争夺AJ被杀的事件。如果发展下去,对耐克阿迪品牌影响巨大,甚至可能会在某些国家地区直接被禁。
△ 美国也是全武行,只是比我们更早如果你是它们的高管,恐怕你也会顺理成章决定移到线上发售的。现在年轻人都是学生了,都看偶像剧,没人想打打杀杀,大家都做电脑前拼手速不是很公平?理想是美好的,当人以为暴力消失的时候,它只是转化成了另外一种形式。
没错,如果到2020,你还天真的觉得买鞋只用靠“意志力排队”,或者说到网上蹲点按个按钮,那恐怕你注定要付两倍溢价去毒上淘二手货了。sneaker bot(炒鞋机器人)早已将鞋子发售过程中的运气因素移除,而变成了一个量化的,可控的游戏。当你还在0.5秒刷新一下页面的时候,机器人于耐克的后台请求数千次,把货架一扫而空。
所有人都没想到,包括耐克的高层,bot几年间就变成了一个荒诞的寓言式的东西,人人都有bot,那大家等于又回到同一水平线,于是,拼的变成谁能找到更好的bot,更贵的bot,到现在,你甚至要用bot才能抢到bot。是的,你没听错。
看到上图这个有点贱的bot了吗?说实话我有点佩服这个画师了,能把普通粉丝望眼欲穿的球鞋即将到手时刻,被突然窜出的小鬼叼走,描绘的惟妙惟肖。那么bot究竟是什么啊?零号bot在怎样的情形下诞生?请系好安全带,接下来我们发车了!其实没人知道最早的bot确切日期,而且几乎公认的一点是,那个时候的bot可能都不是为了买鞋的,有可能是歌迷抢票,有可能是为了乘飞机坐火车或是其他任何事情,然后不知怎么就移到了鞋子上。不过,千万不要以为bot和抢票神器一样,不,炒鞋bot的复杂度,精细度远超其他行业,有的时候你甚至可以认为它是一个艺术品。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所有使用过谷歌服务的人应该都对下面的验证机制不陌生。
△ 直到你证明你是人以前,你不是。要你填各种奇形怪状的字母,或者问你“以下哪个是交通灯”,简直让人抓狂。很多时候,你在那边试了好多次,却仍然证明不了自己是“高等灵长类动物”。一瞬间,你感受到了赛博世界的恶意,你被降维打击了。可转念一想,一个真正的人都通不过Captcha(检测),难道bot还能识别交通灯?
没办法,现在的黑科技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 bot中的反Captcha选项甚至还给你分出了Addidas,Yeezy等多种专类目前bot行业野蛮生长了数年,它已经接近无所不能了,当下商家反黑技术未能完全跟上。bot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任何一个网站,一个app,都分前端与后端。前端,就是用户看到的部分,UI界面,而后端,人类是没有必要看到的,全部都是程序语言,适合机器之间的交流。
一个“正常人”去买鞋,肯定要在UI上操作,点下按钮,前端动作被软件解释成后端指令传回中枢,中枢给一个回答,是,或者否,决定你今天是否幸运。整个过程需要庞大的时间成本。
而bot则不同,它不用看前端,直接就在后端与中枢服务器的交流过程中半途拦截了,它经过深度学习,识别出我这个后端,发什么信息,会被上面“喜欢”,上面有可能会通过此次购买指令,然后就疯狂地发送,直到被ban为止,可那之前,几十上百双鞋子已经收入囊中了。
△ 推特上某炒家炫耀战果,并且还不忘@bot厂家表示感谢因此,bot本身也是软件,只是它被专用于对付其他软件。在早期2012年间,bot相当原始,界面不友好,甚至你要自身就是个程序员才能操作。到后来,它被作为插件植入到谷歌浏览器中,但功能也十分有限。大家还习惯“公平竞争”,炒的氛围没那么浓,如果当年愿意钻研,轻松就可以扫货。
等到2013年年末,利益的驱使下,实力已经不允许低调了。PUMA和圈内著名杂志Sneaker Freaker推出了爆款联名“鲨鱼诱饵”,采用珍奇的鲨鱼皮制作,引起一众美国青少年疯狂抢购,然而他们准点登录网站的时候,发现竟然已经售空了!
包括杂志官方在内的各人士都百思不得其解,事后他们进行了深度调查,发现更诡异的是,在公开发售日期十二月月中前数天,美国最大二手转卖网ebay就已经公然上架数十双鲨鱼诱饵,发售价130美元,他们直接定十倍!请问那些卖家是怎么确定自己能在激烈的抢夺中胜出,并保证发货的呢?
△ ebay上的价格这次经典战例让许多圈内玩家第一次见识到bot。无异于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然而13年末,球鞋还是很小的池塘,如果你现在搜这款鞋的名字,跳出的即使是2013年的栏目,也不会显示任何关于机器人的信息,对圈外人来说,它就是一次普通的抢购事件。
再到国内,更别说了,中英文之间还有障碍,平静的市面上一点风浪都没翻起。可是,那些bot拥有者的暴利让人眼红,商人们闻到气味涌入这个市场。仅仅一年后,作为资深玩家不会使bot,就有点落伍了。根据爆发式增长趋势看,2014年可以被称作鞋圈bot元年。
到了五六年后,新闻讨论还集中于线下排队,感觉十分魔幻。
△ 远古时期的Chrome插件bot最早,2013年乃至更前面,bot只不过是Chrome本身自动填表的加强版,把它加载到你的浏览器后,你需要打开Nike的页面,在发售时间插件相当于用毫秒级帮你完成填表,点按钮,付钱的流程。这种bot实力较弱,作用范围有限,然而胜在操作直观,能够为当时的新入门,对电脑一窍不通的炒家提供便利。
随着技术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竞争者涌入,插件bot早就落伍了,现在拼的是什么?就是眨眼间那一点点的,原子级的东西,你就是打开网页看,从视觉信号转到你大脑里,电在反射弧里传导的时候,鞋已经被抢光了。我甚至没有夸张。因此目前的高端炒家必须有客户端bot。
客户端的功能强大很多,最关键就是省去了毫无意义的登录发售界面这一过程,直连耐克后台,缺点是需要输入复杂指令,当然这对职业炒家小菜一碟。
△ 没有图片或网页,直接点店铺以上是2017年才出来的一款圈内公认的神级bot,它完全是另外一个级别的野兽了。像上面这样的任务,它能同时进行“千”这个数量级,那就意味着,你能同时出现在遍布世界的零售商面前,然后将货扫掉。从此手动用户再没任何机会。
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bot作手就是恶魔本人,原先的炒家,是真的自己会穿球鞋,也讲文化的,那很多人忍忍也就过去。现在进来一帮人,完全跟鞋没关系,只是看到有利可图去囤积,最后把成本转到所有人身上,引发众怒。
比如2016年著名的Yeezy Rsvp Kingz事件,时值椰子鞋Yeezy 350 V2发布,一个网名为Rsvp Kingz的组织瞬发买掉1900双鞋子,谁都看得出来,这不是小打小闹,bot发展到了一个分水岭,它开始威胁整个体育品牌的生态。
△ 此组织炫耀战绩的视频,就这划了足足几分钟 Cr:油管Rsvp Kingz这个时代,以人的力量对抗科技,胜算为零。早期海外社区还有人说要联合抵制贩子,很快就变成笑话。童鞋们肯定会心生疑惑:官方呢?他们去哪里了?难道眼睁睁看着民间草台班子把自己的锅打翻?
要理解这个,首先我们要了解在虚拟猫鼠游戏中,恶意软件一般总是先行一步,监管才跟上的。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没人和钱过不去。2016-2018是bot的巅峰红利期,抢到几百双鞋子,一双就是几倍溢价,足够任何人赚翻。暴利可以吸引到最优秀的程序员,让他们没日夜工作。耐克阿迪的安全工程师则拿着固定薪水,结果可想而知。
但是,还有一个潜在水下的,更大的问题:bot战争的大赢家究竟是谁?是鞋贩?我们恐怕还未看到本质。bot就是黄牛的赛博朋克版,而原先体育品牌和黄牛沆瀣一气就多了。耐克最怕的是鞋子没销路,而如今,bot把整个人气都带过来了,人最厉害的就是从众心理,看别人都在抢,我就更要抢,然后无限循环。。。
△ 最基础的层面上,这两个是相同的东西很多事情没那么显然,球鞋的成本很低,凭什么卖那么贵?大部分都是隐性成本,包装,策划,市场策略。bot将体育品牌的饥饿营销发展到极致,人工造出繁荣假象,也许在搞得太过分的时候,耐克会去控制一下。可要让它全身心花费巨量钱财(要能与鞋贩,bot制造商的财力匹敌)诛灭bot,肯定是不可能的。
毕竟,原本可能进奥特莱斯,现在搞搞联名,瞬间抢光进二级市场,后面就不是自己的事了,岂不美滋滋?
△ 黑色幽默甚至某些时刻,一些行动都不需要很隐晦,完全摆在阳光下。比如以上这款2018年末发行的,鞋跟直接印上“不许倒卖”,机灵抖得不错,可想而知,它一出现就成为爆款,被疯狂倒卖。
如今bot成为庞大利益链条的一部分,经济学上可以认为是玩家,贩子,厂商共同投资,由强力码农代劳,为所有人免去排队斗殴之苦。只是成本是否符合,见仁见智。
话说到这里,不知道童鞋们有没有觉得有一环明显没有写到?没错,炒鞋怎么能少了中国人的角色!对于我们来说,万物皆炒,从股到房到邮票多肉,只要有一个火星,没什么不可能。有很多人会觉得,中国处于这个食物链的低端,因为各大潮牌定价权都在欧美,这么说有一diu道理,然而,现在不是90年代,随着中国各方面实力的增强,国内圈子也在争夺时尚领土。双方早已今非昔比。
我们知道,bot和球鞋文化最早都是美国产生的,远隔重洋,语言,社区等等的各路障碍让中国爱好者起步晚了数年。许多国人甚至以各种方式被不怀好意的英语母语使用者割韭菜, 支付恐怖的溢价才买到bot,还有的人被骗,这些都是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代价。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国人一般社交软件总是用微博,WX等,可一直到今天关于鞋圈的讨论基本集中于推特,或是几乎华人没听说过的Discord App,上面各种UI非常陌生,还有俚语,诨号,简写,留学生都看天书,别说普通人。
这种状况几年都没有改善,终于到了2018年,一个硅谷程序员,同时也是Supreme铁中铁粉,网名Dub_J,开始利用自己的技术制作bot,并且在油管频道上科普,免费发放。
△ Discord本来是游戏聊天软件,但你看一下它的界面,应该就能明白为什么炒家要使用它。标签功能完善,方便分组,比如上图“groupbuy”是专门“团购”bot,“drop recaps”是潮牌发售后bot战绩的回顾,如此这个频道内的几万名用户就能有条不紊地讨论自己想要的内容。至于微信,500人就触顶了。Dub_J之崛起毫不让人感到意外,毕竟华人沉默了太久,他们也许英文不好,也许深层文化无法融入,但对于时尚的追求并无不同。况且中国程序员技术不比白人差啊。
只是,大部分程序员都深耕自己世界,如Dub_J这般对潮牌有完整理解,又外形美好,甚至自己出镜为bot做PR的人,恐怕数不出几个。于是,他的作品推出后便受到广泛关注,很多大陆炒家对bot的理解最先就是他启蒙的。
Dub_J给自己的脚本起了一个富有霸气和时代感的名字——倚天屠龙,而它也确实成了华人在Supreme发售中的倚天剑,屠龙刀,战场不再倾斜,现在每个人有平等的机会了。至于为何是Supreme?首先和创始人个人兴趣有关,另外,Supreme在中国确实是最疯狂追捧的东西了。倚天屠龙早期没有多少工资,大家都是凭情怀,开发覆盖鞋圈的全能bot工作量过大,专注Supreme则有可行性。
△ Dub_J的多向天赋让他进驻罕有竞争之领域2018年其实倚天屠龙发展是很艰难的,为了打出市场坚持免费,而且还开源。这其实就带来很大的搭便车的问题,因为利益的缘故,bot圈是最没下限的圈之一。很多你想象不到的事,没见过的事,都有可能在这里发生。比如屠龙bot太好用,市场信息不对称,很多人会抄代码然后高价转卖。
比如当年末,Supreme做了一次大更新专门对付bot,防止机器人绕过图形码那一关,导致市面上几乎所有的软件都翻车了,也就是说,统统抢不到。而那一次,屠龙的bot表现优异,一举获得大量国际粉丝的关注,随着名声扩大,很多苍蝇蚊子也就进来了。
我们也不要总想着会有人当活菩萨献身,每个人都是要恰饭的。那最初的屠龙为何要免费呢?很显然,是为了先建立粉丝群,然后再收VIP费用,这一套大到某猫某马,小到“知识付费”,并不新奇。只是Dub_J没想到,事情的发展会超出他的控制。
△ 咸鱼上真敢叫,200许多不懂技术的“小白”用户不知道自己只需移步,便能直接下载bot,这样一丝认知落差价格200,钱真的赚的好容易。你以为这就完了?不,这才刚刚开始,后面的事情真的让大家大开眼界。
我们知道Made in China因为历史原因和偏见,在欧美市场的口碑不算高,其实近几年国货已经很强大了,包括华为,小米,甚至比西方人做的好,但是他们对国产的印象却还停留在二十年前。现在屠龙bot抢了那么多Supreme的货,许多外国屌丝也开始眼红了,直接把公开的源码下载下来套个壳卖。
这也不足为奇,以前中国抄外国,现在外国抄中国,互相抄一抄,风水轮流转。但是接下来就很恶劣,他们的山寨版竟然还要说是日本公司做的。
△ 一下变日籍了,代码却和屠龙相似如双胞胎另一个Ins潮流大号,@dropinfos,拥有7万粉丝,当时在推特上刚起步,那你懂的,肯定要搞点事吸粉,上来发了个屠龙bot链接。而且一摸一样,说是“从日本的群组里弄来的”。
童鞋们,小朋友们肯定心里有很多问号,盗用就盗用,为什么非要说日本人呢?在这里,我虽说无法完全确定,但也基本八九不离十知道事情的走向。
首先看上面那个咸鱼卖家,你觉得他生意怎么样?也许还可以,有没有办法更好呢?要么,他去卖给外国人,要么,他要再度包装卖给国人。怎么包装呢?说这是日本人开发的。因为原因,许多人至今还怀有“进口比国产”好的惯性,无论什么,只要一听到是进口的就愿意支付溢价。这使得微商里的“日本买手”纷纷行动起来,本来免费的出口转内销收一大波智商税,这样的人才,我Lecter博士不得不说一声:666��。
△ 投胎成日本售价立刻加一半还有一种,就是@dropinfos那样,面对外国客户的。出于相似的心理,他们好像觉得日产就比较“可靠”,而且西方人基本觉得亚洲人全都长一样,说一样话,用一种文字。将屠龙bot变为日籍完美解释了教程里出现汉字的问题,于是我们恍然大悟,盗用者看到了亚洲文字,又觉得说日本在自己粉丝里比较有底气,显得质量高,就这样发了。
以上让我们窥见了2018年bot二级市场的魔幻与癫狂,所有人都在那里乱搞,都没一点点的背景知识。又出于暴利,这个东西被太多人垂涎,二道贩子随便编个故事都有人信。最幽默的是,他们都不知道手中的机器人是真的能击败众多英文bot,纯国产,而且还免费。当时的圈子里,华人之光四个字,没毛病。
说到这里,Dub_J的故事先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们说另外一个人,很多鞋圈中人肯定如雷贯耳:Mike Li。
△ Mike本是倚天屠龙的核心程序员Mike和Dub_J,不得不说,有一点点相像。他们都懂代码,具有天赋,而且又懂时尚。大家都知道一般来说程序员的着装大概是怎样的,我也就不多说了。代码与时尚仿佛山海不相逢,根本就有点对立的东西,倘若它们能统一到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极有天赋,自然就较容易成功。
Mike便是幸运儿,他程序功力不错,而且跳街舞,通过嘻哈入了鞋坑。自2018年下半年加入倚天后立刻崭露头角。他与Dub_J另外重合的地方便是都有美西工作背景,大企业,教育水平高。大家现在都说湾区Palo Alto是美国房价天花板,为什么呢?程序员工资高啊!
倚天屠龙还没商业化,据后来爆出的情报,当时在谈风投,搞路演,而且开始做自媒体平台了。但这都是未来的事,18年到19年上半年,发的工资对程序员来说,可能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大家更多的是凭爱好做事。
△ Mike于17年夏天在一亩三分地上的留言,完全(码农)长者风范然而随着倚天屠龙迅速成名,一切就没那么单纯,上面也看到了,市场畸形到复制粘贴就能来钱的程度。现在这么多粉丝靠着倚天抢货,一抢到转手就赚百分之几十到几百,内部产生利益冲突不过迟早的事。
19年上半年,Mike和Dub_J的冲突逐渐公开化,这是很多创业团队都会遇到的问题,分配不均。终于到了六月份,随着一纸“股权计划”出炉,双方彻底撕破脸皮,开始“分手”。这绝对不是和平分手,中间伴随着互相的攻击与指责。
他们谁对谁错本文不会给出意见,最后的结果就是,两方分家分金银,然后各奔东西。
那么按计划的话,Mike占的股份是很少的,当时倚天bot已经可以卖到一两百刀一个,从最初免费走过很长一段路了。那么股权也就不仅仅是数字,它代表的是所有人未来预期。谈崩后,Mike与原Dub_J手下的另外两人一起出走,组建了新团队MEK。这个MEK,成了当今华人bot圈子里的最强王者,同时也是世界最强的supreme bot。
许多人认为bot就是写出来,之后躺赚,其实吧真相差距还挺大。你可以把bot认为是一个公司的股票,那公司的业绩是什么呢?就是胜率(能不能击败潮牌官方反bot)。Supreme每个星期四固定发售,相当于一周一次大考。目前bot二级市场比一级市场大,也就是说,可以想象成一个股市。公司自己认为自己值多少不重要,股民的评价才重要。以前你胜率高你厉害,几次不行股价立马跳水。
△ Supreme 25周年 施华洛世奇联名Mike的成名战应该是2019年4月,也就是离开倚天不久之前的Supreme25年庆。如上图所示,最经典的Logo被1000多颗钻石霸气点缀。这件卫衣创纪录的在开售之后2.9秒即罄。Discord中哀嚎一片,根本抢不到。而当时的倚天表现不凡,直接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地位。
当时Mike为了维护bot让其有稳定的表现,几乎是废寝忘食,但出于种种原因bot表现差的时候,还是要面对各种质疑,甚至有直接对华人身份的攻击。更何况,bot上赚的钱才刚刚有起色,自己还是有另外的全职工作的,两边兼顾实在很难。(其实选Supreme的一个原因就是它规律地周四发布,如果像一些牌子动不动凌晨突发那就别活了)
四月份的胜利让大家心服口服,也让那些对中国bot偏见的声音闭嘴。六月份Mike出走MEK,经历了各种撕逼,公关灾难,然后中间还有不成功的发售,抢不到Supreme东西,价格跌入低谷。而到现在,MEK的市价已经站上500美金。无数人靠着它才能有一丝接触到Supreme新品的机会。
△ 背对镜头发牌的正是Mike,一般不会想到如此“学生”的他们是“地下王国”掌控者如今Dub_J和Mike在商业上都可以算成功,潮流与bot变为创业项目,让人艳羡。尽管他们决裂了,还是衷心祝愿两位华人之光能将中文圈子越做越好,甚至让外国人都能来学中文,respek。
许多童鞋看了上文可能觉得我去,这钱这么好赚,应该快去买bot抢鞋抢东西,然后到闲鱼或者其他上一抛,美滋滋。我的建议是:且慢。你以为数百美金是买一个bot吗?更确切地说,你只买了一个入门级机会,要想真的赚钱,先期成本远远不止。况且,数百美金的bot在市场里还不算贵呢。如今bot在往成熟的方向发展,各种空子都已经被钻过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被人解决了,新手恐怕只够喝汤。同时bot也在细分化,除了有上下游,横向又拓展出来许多,每个点都有专家。下面,我会尝试来分析一下目前的复杂状况。
首先,要了解几个基本“黑话”,那么bot肯定大家都清楚了。之后还有一个词,叫cop,意思是抢到鞋。cook,本意厨师/下厨,特指用bot抢到鞋。cook group,监控组,指的是为cook提供各路情报的收费群。
△ 炒家发售季后推特的标准格式,依次感谢四个东西,我会逐一讲解有童鞋会想:炒家也太弱了吧?连消息还需要付费。。。?难道不应该直接自己搞定?我想说,本来信息免费的,炒的人多了,它也就成了一门生意。由于鞋商知道不一定能干过bot,他们想尽办法制造信息不透明,搞各种临时发售,临时改规则。另外,鞋子是一个全球市场,在中国红海里待久了,你就想通过日本,美国,欧洲等地的网站购买,这些地方的信息又都不一样,如果炒家全部自己做,成本太高。
因此如雨后春笋一般,市面上冒出各类的“监控组”,他们有专人负责对世界范围内同步搜集,并且会有人回答新手的问题,提供一些指导等等。他们收费一般在几十美金一个月。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来,某监控组的消息包括:地区,名称/图片/链接,发售方式,时间等等。
△ 上图是美区既然说到海外市场,那有过类似经验的人肯定知道,麻烦太多。那些鞋商很多会砍掉中国银行卡支付的订单,也就说普通人想付钱都付不了。
第二,让外国的球鞋直接发到你国内的家里有点困难吧?这就牵涉到一个海外转运的问题,要先发到当地的地址,然后再寄回国。那么鞋商都身经百战了,他们对那种明显是转运的会砍订单,而私人转运信任是个很大问题。
除了以上问题,还有乱七八糟的零碎,cook group都要解决。可以说不仅仅是信息了,监控组越来越变成一个类似于保姆服务机构的东西。
△ 某监控组的价格好,接下来谈server(服务器)。什么是服务器呢?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台超级电脑,而这台超级电脑的唯一作用竟然就是运行bot。大家都懂,如今各大牌的反bot之精细程度令人发指,那么相应的,bot技术,它消耗的电脑资源也就极高。就凭普通人家里的小破笔记本,跑起来还真的有难度。况且bot要保持运行的话,你就别做别的事了。
那普通人真的一定要跑bot怎么办呢?可能要买一台超强性能的电脑,这还不算,因为网速的问题还没解决。这里我说过个传统股市的例子会比较恰当,高频交易大家肯定知道。曾经有段时间,这个圈子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就比如说你要下个大买单,你的单子刚刚到市场上,还没来得及交易,突然发现价格大涨。这是怎么回事?有“猎人”运用监控知道了你要买的事情,TA利用极快的网速在你交易之前把股票收进,然后再转卖给你,赚中间差价。我们知道,股票买卖几乎没有延迟,而那帮人就赚这个“几乎”,他们就比别人快那么一丁点。怎么快?地理位置,他们要离交易所近。
△ 某服务器供应商的洛杉矶站点,直接就在卖鞋的服务器的近处目前以bot市场的饱和度,以及竞争激烈度来看,达到以上,指日可待。你们可能有一样的bot,有一样好的计算机,最后为什么就是TA比你先一步,可能无非是1ms的差别,你在中部,TA在西海岸,game over。因此,服务器商家都纷纷移到耐克阿迪,以及其他经销站点附近,如此网络请求就能迅速抵达。
于是你要先买一台顶配电脑,而且最好这台电脑只做bot(因为你的竞争对手都是服务器,它们为专用),然后,你还得在外国租一间房子,这房子唯一的作用便是放你的电脑,你还要请人维护。。。有这个本事和钱,拿去造福社会不好吗??
选择外包服务器是99.9%理性人都会做出的选择,这个市场也已经白热化。做一个炒家,在bot,监控组之后,又多了一项需要时间和成本的流程。
△ 设备简图就当你觉得大功告成的时候,一切却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要拼的碎片是“代理”,什么是代理呢?就是你的电脑有IP,IP会暴露你的地理位置,这样你即使有很好的bot与服务器在尝试买许多双的时候还是无情被ban。因为耐克厂商早就开始监控,如果同一个地点发出多次购买请求,立即拒绝。
当然对于天才的炒家来说,这点“小炒面”根本不算什么,只需要动用互联网技术--代理上网,便可轻松绕过IP过滤,比如你有十个代理,便可以伪造仿佛从十个不同地点进行购买。它和bot,和服务器一起组成“铁三角”,方能发挥威力,少了一角就是个瘸子,效果锐减。
那有的童鞋会想,我又出了钱,出了精力,把代理也研究透了,这回总可以“cook”了吧,很可惜,还是不行!而且以上还是简单的,还没说到难的部分呢。
△ 普通人看到这样的界面头都大了那么多的软件,第三方,各种配合不兼容,设置,人们未必应付得过来。针对不同店家,不同发售,每种反“反bot”方法必须定制,现在已经有专门的收费群教人怎么写代码,怎么调试,而且还爆满。
最后,终于轮到说bot了。
童鞋们肯定会想,bot不是早就说过了吗。。。的确,可是有一个看似理所当然却很难的问题--bot怎么弄到手?你可能知道一些bot的名字,然而把它们输入搜索框登录一查,发现清一色“soldout”,“售罄”,还“没有补货计划”。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如果说耐克官方发售,你以原价买鞋(完全没有可能性)是一级市场,流到毒上以几倍价格倒手是二级市场,我们姑且认为油水分下去,轮到衍生出的bot发售,是“三级”,那么鞋圈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四级”,也就是bot的二手转卖。
比如上图这个cybersole,bot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背后的程序员都是大神级人物。想拥有稳定输出的快感吗?可以,先掏五千美金!也就是说,你先期准备的基础投入,已经足够你买好几双不错的鞋了。那后续你要是不能规模化,不能“量产”的话,进入这市场纯粹没啥意思。你可能会想,我是土豪无所谓,我就想玩玩bot而已,那没问题。但大多数人就算不喜欢鞋,也是要赚钱的。bot厂商玩的就是这种心理,他们浸淫圈子多年,向耐克学习饥饿营销,然后转手将它发扬光大。也许对bot来说,就像球鞋一样,完全可以随便扩大产量,但他们就是故意要限制,如此物以稀为贵,价格有了炒作的理由。
另外,bot的发售也全线像球鞋看齐,事先不通知,无规律,直接来“突然の放送“,这意味着你要全天候关注的东西又多了一个。
△ 监控组宣称他们“cook”了cybersole好,没精力兼顾?又要掏钱进组。如上文所说,bot商会在一个不定时间发一条链接,谁先看到这个链接点进去,就能成为幸运儿。你可能以为守在PC前一遍遍刷新就行了?并不是这样的。。。bot抢购已经和鞋一样,成了一个微秒级游戏,就在你刷新的那一瞬间,便告售罄。
比的不是手速,是工具。推特或微博的深度用户一定知道,在博主发文,到你收到推送,是有那么一丁点误差的,足以将人出局。你要做的,是尽可能缩短信息到达你眼前的间隔,这就必须依赖专业监控组。他们有编写好的推特接收器,官方发的推能几乎同时出现在上面,让你多的这点反应时间就是生命线。
有些bot商觉得如此不公平,玩出各种花样。比如发一张有密码的图片,让你点链接进去之后手动输入密码。更有甚者,你要玩小游戏,过了关卡之后才能下单。
△ 多一小时练习贪吃蛇监控组为了反制bot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他们知道既然要玩小游戏,肯定要在官网下新开一个网页,于是它们监控了cybersole的所有域名,发现某天多了cybersole io/snake,便“悟出”玩的是贪吃蛇。公布之后,提前知道的粉丝能有一段时间的演练机会。
而当天cybersole在监控组插入的“内鬼”透露给官方后,公司又临时将网址改为了“snake-100”,阻断很多炒家投机之路,这种地下市场间的暗战,真的比堪比碟中谍。
读到这里,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一种很诡异的感觉,我们还记得我们最初要做什么吗?不是买鞋吗?鞋不是买来好看,用来的穿的吗?我们现在在干什么?已经是经历过无数代的衍生之后产生的类似于行为艺术的东西了,怎么看都和球鞋扯不上一丝关系。没错,就是艺术。
可若你觉得以上便是最离奇,想象力还不够。有一点到现在还没说:如何进监控组?
△ 无补货计划,谢绝参观是的,今天连cook group都玩饥饿营销了。你要买鞋,先要买bot,你要买bot,先要买监控组,可是怎么买?没有监控监控组的监控组啊!(禁止套娃)这就类似于什么呢,大学生刚毕业,发现所有的offer都需要“过往经验”,可是本来就是第一次,哪来工作经验?陷入“没有工作就没有经验,没有经验就找不到工作”的死循环。于是到最后,还是一个出钱,花个两三倍的价格再到中间商那里被收割。
老实说事情发展到这里,我个人就觉得有点荒诞。近了,我们已经快看到组成整个拼图的画面。
假设你只是一个骚年,很喜欢鞋文化,但是没钱,也受不了这么多折腾,怎么办呢?只好租bot,目前许多市场已经推出了这项金融服务。现在bot本身作为一个虚拟的东西,已经二次虚拟化,衍生化了,说起来很赛博,你买了bot不需要用,不需要打开,它是一个产生现金流的理财产品而已。
△ 以上的价格还不是一个月,是两星期租赁什么是云炒鞋?去年新闻里所谓的云炒鞋都弱爆了,这才是真正的云炒鞋!2013年,只有发烧友用bot,为的只不过穿一双新鞋。过了几年,用bot的人开始杂乱,他们买鞋的唯一目的就是卖鞋。2020年,新的时代,你在圈子,不需要和鞋有关系,炒的是bot,而且买bot的目的都只是卖bot和收租而已。这真是让人始料未及啊。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连这点钱都不想付,还能不能更厉害些?办法肯定是有的,还记得曾经的盗版满天飞的日子吗?你若求助更深的黑市,会找到所谓“破解版”bot,价格低的不正常,黑客会承诺你原版体验,甚至会带“升级功能”(bot不是一次性服务,官方都是不断维护升级的)。只是,这东西本身已经踏在规则边缘,再去买盗版,交易会接近于底层丛林法则。
许多买家都说在那种破解网站上输入信用卡信息后,就被刷爆。另外你还要依赖一个高度不稳定的黑客来更新,大部分破解bot实际上就没有更新。如果耐克增强反bot,你的软件就有过时的可能。
△ 耐克专门开发了APP用于发布,这个APP的反bot能力远远强于网页端不知道看到这里,蠢蠢欲动的人是不是退缩了呢?的确,随着炒鞋破圈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竞争者如潮水般进入这个市场,闭着眼睛捡钱的时代远去了。如果一个人没有天赋,投入许多时间精力,最后取得的成果,相比于一份全职工作到底合不合算还很难说呢,况且前景不明。
叹为观止的是,以上都为过去,bot市场每天都在急剧变化,很多故事早就扫进垃圾堆,可我们去年夏天热度最高的时候,看到新闻上写的还是“门店门口排起长龙???”这是什么鬼?
当然,一大原因肯定就是闷声发财,没人想把秘密透给外界给自己找对手,但还有一个原因,是信息的接收方。我们想一想,主流媒体阅读者的年龄层次是什么样的?大约就是40-60的中年人。他们希望他们年轻时的战绩能永远得到铭记,他们更愿意相信的故事版本为:现在的小孩子啊,还是缺乏经验,最后还是我们老将出马才能摆平!于是一方不愿说,一方不愿听,最后共同合力导致了这个结果。
我们终于解决了文章开头的疑问,市面上所描述的炒鞋往往不停地描述“割韭菜”,却对“割韭菜”的方法一无所知,因为缺乏天赋。什么是年轻炒鞋者的天赋?全球化:现代人越来越向世界公民发展,特别是英文的出众,和文化的包容性,让他们视野开阔。比如华人之光就明显有美国工作留学经历。互联网:千禧年是浸泡在网络中的一代,别看好像上个网很简单,谁都能上,其实稍深处便有无数崎岖狭窄的细节,只有老手才能在这个迷宫里导航。
掀桌:年轻人不具备真正的“掀桌”实力,在家只能做乖乖仔,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已经完成迁移。潮流转了,他们不会重复炒邮票,佛珠这些,而是承载共同记忆的鞋子,这点其他年龄段的人需要付出额外努力才能理解。
这些天赋可能是90-00后独有,或者是只有他们能发挥到极致的,那正好发现bot这个新领域,建立护城河成了最合理的做法。我们再也不感到诡异,只有把自身优势发挥出来才能长期驻留某行业,而不是选择前辈走过的老路。
△ SKR+龙,东西合璧,666然而,鞋圈毕竟在主流下被审视,尽管目前还几乎没有人谈bot,也不远了。各种鼻子灵敏的商家会顺着腥味,先接触浅层,然后一步步找到门路。到时候鞋圈就是一片红海。况且bot与反bot是猫和老鼠的游戏,最后老鼠能不能打赢猫呢?这还是要画一个问号。我们以前看到(不一定适用的类比)许多震惊世界的电脑病毒,很多年都没出现过了。随着市场成熟化,耐克阿迪也就是把以前投入到线下发售的资源,调去管理线上,然后bot最终变成了一个和过去排队的黄牛别无二致的传统行业。
也许主流有一点说的没错,就是前段时间鞋子火的“过头”了,本文也介绍,圈子里涌进一批根本不相关的人,唯一目的便是赚一笔快钱之后跑路,还有各种云炒,bot,租赁,甚至还能“上链”,有的时候真的感觉,大家是不是过于激动。当此种情形出现,是不是该到站下车。
或许和大多数人说的一样,鞋子没什么“价值”,就是个赌博的东西,是个泡沫。可什么东西不是泡沫?15年的A股不是?还是说房子不是?抑或者说某种不能提的东西不是?其实,每代人都需要一个“玩物”,仅此而已,否则生活未免无趣。可能以前选择了邮票股票,现在轮到了球鞋,正好有共同经验的人愿意为它支付溢价。反正,投机不止,球鞋不死,童鞋们你们怎么看?
设计/视觉:YAN人点在看,财神爷在看��
原标题:《你知道现在买鞋的都是量化机器人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