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话LoveMatters大船:与年轻人大胆地谈性说爱

2020-05-28 14: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围炉weiluflame 围炉

前言

LoveMatters是一个专注于爱情教育和性教育的媒体平台。团队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国内相关研究机构通力合作,力求用通俗有趣的语言,传播严谨科学的知识,和年轻人一起讨论爱情、婚恋、性爱和性健康。 大船是LoveMatters的主编,在采访中他向我们分享了他的经历与对性教育和性别文化的看法。

黄 = 黄斯怡

船 = 大船

黄| 首先想请问您是如何开始这份工作的呢?

船|我是在四年前开始这份工作的。当时我从英国回国,发现了这份工作。我之前是在传统媒体工作,现在这一份是网络媒体性质的性教育工作。性教育在中国是一个“闭口不谈”的事情,但是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作为媒体人,如果能够受众带去积极的能量,意识的提升,环境的改变,会非常有成就感。所以我就去尝试了。

黄|那这四年来有哪些比较难忘的经历吗?

船|有很多。我们的项目关注性别平等、性的积极态度、性取向的多元尊重、生殖健康、亲密关系的发展,而这些在中国媒体的可见度都是不高的,用科学的方式去讨论的就更少了。在我们的新媒体平台上的100万粉丝每天都会写给我们分享很多故事和疑惑,这些带给我们很多难忘的片段。比如,我们在“No body shamming”的活动中,告诉大家每一种身体的样态都是美的。有很多朋友告诉我们,他们看到我们的活动后受到启发,更懂得欣赏自己,在亲密关系中也更自信了。这都是我们工作的收获。

"No body shaming"活动中为素人模特拍摄大片

黄|我发现在两性问题的咨询下面常常看到的“劝分不劝和”,比如“换个男朋友”“别谈恋爱就完事了”,似乎对亲密关系很难报以乐观态度,也看到有人提出“现在的年轻人习惯独处,疲于维持亲密关系”,您认为这种现象是普遍的吗,会如何看待它呢?

船|是否普遍,可能不是我说了算,是数据说了算。但是这确实一种现象。从积极的方面解读,年轻人学会了说“不”,和谁谈恋爱,谈不谈恋爱,学会了自己掌控。消极方面来看,年轻人需要去反思这样的选择是不是让自己快乐的。如果你想要得到亲密关系,但是因为不会经营而痛苦,那这种消极的状态是需要调整的,当然也是有方法调整的。如果你的选择是让你快乐的,那就不需要去违背。

黄|那您又会如何解读现在许多女性的恐婚恐育的心理呢?

船|“恐”,这样的状态也分成两类。一类女性是独自自主地做出地选择,婚育这件事她不喜欢,不是她人生的选择。这类女性是自己的思考和选择主张,我们不需要去干涉也不应该去干涉。还有一类是想要得到,但是又害怕受伤害。这一类女性,我们是需要提供多维度的帮助。这包括社会应给予婚育女性足够的平等环境,和权力保护,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在家庭,都需要。给她们创造一个又安全感的环境,是她们减少“恐”感的重要一步。其次,从自身出发,也需要对婚育的知识和技能有更多的学习和了解,包括了婚育的风险管理,婚育家庭的经营。社会赋能,自我赋能是缓和恐婚恐育女性压力的必经之路。

黄|我看到平台在5月17日发布了“拒绝职场性少数歧视”的推送,我觉得能够具体针对职场的问题提出意见是很好的,但总觉得自己不太能实在地帮助他们,感到有些无力。我想了解这几年来的性少数平权活动中我们取得了哪些进步,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

船|每一个议题的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的项目在很多国家都在同时进行,比如在埃及,性少数的话题原本是完全不能谈及的。我们目前可以去争取性少数的平等权利,是在进步的过程。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性少数群体权利不平等的现象让更多人看到,加大它的可见度,引起大家的重视,通过媒体报导和法律案件维权等多个手段来促使性少数获得平等权利。

“在拒绝职场性少数歧视”活动中号召大家在口罩上画上彩虹

黄|所以说即便只是把彩虹穿在身上也是有意义的。

船|是的。我们对性少数平权的支持,不是只有参与到大活动和舆论浪潮中才是帮助。生活中去除性少数的标签化,友善尊重也是帮助;穿上彩虹,让更多人看到也是帮助。

黄|前段时间看到你们协助中国青年网络完成的全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您对调查结果有什么看法吗?能否对此向大学生群体提出一些建议?

船|建议当然有很多,专家也都发表过看法。如果我来讲,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带上安全套,戴上安全套!这就是我最想表达的。不要觉得很可笑,这个还用讲吗?用!因为我在做一些培训的时候,仍然有很多很多大学生不知道怎么判断安全套的正反,不知道正确佩戴方法。并且,无保护性行为是性疾病和意外怀孕最重要的原因。带上安全套不羞耻,戴上安全套才是爱。

LoveMatters在大学校园展开线下活动

黄|目前网络平台上的性教育更多面向成年人,而对年纪更小的孩子来说性教育还是稍显空缺,对此您有什么提议吗?

船|其实网络平台就不应该是未成年接受性教育的场景。因为网络的信息参差不齐,成年人都未必有鉴别能力,更何况是小孩。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就应该是家庭和学校来承担责任。

黄|确实,但现在家庭和学校常常会回避这类话题。

船|是的,所以如果性教育的第一棒就脱节了,大家只能通过同伴的夸张闲聊,不真实的情色影片,缺乏科学论证的兴趣小组和网络空间来获得性知识。而这些都是组成错误的身体认识,错误的观念形成的”元凶“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年轻人补上这堂课,修补大家的意识和行为。

引起争议的北师大版小学生性教育课本

黄|那么“第一棒”应该如何弥补呢?或许还是要从社会文化慢慢改变?

船|我认为慢慢改变的第一步,就是我们要谈性说爱。传统告诉我们性是羞耻的,爱是含蓄的。如果回避性和爱,就没有办法传输性和爱的知识和价值。当我们的家长开始和孩子讨论身体的变化,开始直面的回答“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当家长开始告诉青春期的孩子安全套的重要,当老师在课堂上不回避性教育,毫不羞愧地像上语文课一样自热的时候,其实变化就开始了。

黄|那您认为性教育和情感教育是应该一起推行的吗?如何看待两者的联系?

船|情感教育应该是性教育的一部分,二者是同时进行的。懂得性别的平等、身体的健康、多元的尊重,爱的表达才能适当。就像我们小时候男孩会通过欺负女生来表达“喜欢”的信号一样,这样错误的表达都是因为没有人来告诉我们如果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类似的还有从小教育我们的“男孩不能哭”。这样所谓“男性气质”的强化也是出于性教育的缺失,在未来的情感发展中会形成潜在的性别刻板认知。

后记

在性犯罪案件层出不穷,性别矛盾日益激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起性教育,传递健康积极的性别文化观念。从学会谈性说爱开始,正视性与爱的价值,尊重多元的性别文化和其中的每个个体,为人们建立亲密关系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平等、自由的环境。

文 | 黄斯怡

图 | LoveMatters

编辑 | 张一楠

围炉 (ID:weilu_flame)

文中图片未经同意,请勿用作其他用途

欢迎您在文章下方评论,与围炉团队和其他读者交流讨论

欲了解围炉、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本公众号并在公众号页面点击相应菜单栏目

原标题:《对话LoveMatters大船:与年轻人大胆地谈性说爱|围炉 · CityU》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