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麻中,你还在为术前使用阿托品找借口吗?

2020-05-28 11: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CHN-MZ 麻醉MedicalGroup

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循证已是大势所趋。无论从推进临川医疗技术角度、还是医学科研的进展,循证医学已处处体现出其优势。没有循证,不仅无法快速推进临床诊疗技术,甚至还会增加额外的纠纷。

比如,术前常规打“术前针”这个处置,已深受麻醉界专家质疑。截至目前,很多医院、或者说,绝大多数医院已不再常规打“术前针”。

这个“术前针”指的是,减少患者分泌物和防止患者紧张的一些药物。

过去,由于那个时代没有今天这么好的麻醉药物。使用麻醉药物后,患者会产生大量分泌物。为了降低因大量分泌物导致的呼吸道梗阻事件的发生,使用减少分泌的药物成为常规。另外,那个时代的外科主导着手术室的一切。因为没有人能够在患者手术的时候更加专业的保护患者安全,外科医师需要边手术、边注意患者的一切变化。

有人说,麻醉医师不是负责患者病人安全的吗?

今天的麻醉医师,确实已经扛起保障手术顺利进行、保护病人生命安全的重任。然而,在那个时代,麻醉学科仅仅是外科的一个分支。在绝大多数医院里,没有没有麻醉科。仅有的麻醉人员,也都是从各个科室抽调从事麻醉工作的。这其中,不是医师的,大有人在。因此,从客观上,那时麻醉人员的能力也不足以保障病人安全。

正因为此,外科医师为了防止病人因麻醉药物增加分泌物而导致窒息的情况发生,所有的病人都要注射“术前针”。

然而,这样“非个体化、非精准化”的医疗处理,获益的人可能是极少的。

首先,今天的麻醉医师已具备更加专业的气道管理能力。即便病人有大量的分泌物,麻醉医师也可以轻易地进行处理。而术前的抗焦虑,已成为麻醉工作的一个必要部分。因此,“术前针”的应用是否有必要,应该打一个问号了!

解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不能用”和“非必要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减少分泌物常用的药物为阿托品,而在阿托品禁忌症中规定了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高热者禁用。这里还不包括,像甲亢、干燥综合征以及严重心脏病等情况。试问,你在打“术前针”的时候,排除过患者的这些情况吗?

因此,从这方面来看,这些属于“不能用”。

其次,从麻醉专业角度看,阿托品也是“非必要用”。

支持打“术前针”派认为,麻醉会增加患者口腔以及气管分泌物增加,这是潜在的气道风险。然而,麻醉专家反驳说:第一,目前,除氯胺酮以及新斯的明等,绝大多数的麻醉或者相关药物都不会增加患者的分泌物;第二,麻醉及手术过程中,产生腺体分泌的诱发因素是麻醉浅以及气管插管等直接刺激。

然而,现代麻醉中,已经有了很多麻醉深度监测,插管过程中也会加深麻醉深度,因此产生分泌物的可能性已很小。另外,补充说明为,唾液等腺体分泌的主要诱因是食物的气味、舌体的感觉以及视觉效果,而在全麻状态下,这些都是不存在的。从麻醉生理上来说,腺体分泌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而全麻是全面压制交感神经系统,因此从理论上也是抑制腺体分泌的。

这就像一个商品一样,当没有了市场需求的时候,是时候考虑是否有必要继续生产了。

参考文献:

1.王明选,王彤鑫.青光眼患者术前常用药物失误分析[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2.

2.郑丽宏,王国年,杨庆国, et al.麻醉前应用阿托品对气道分泌物作用的临床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0,34.

3.于布为.麻醉深度监测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5,011(006):5-10,44.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