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此山有猫,不在荒漠

2020-05-27 18: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韩雪松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 2018年9月中旬,我们在位于三江源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域嘉塘草原发现了全球第一个荒漠猫的野外繁殖家庭,基于后来四个多月中通过红外相机、样线调查以及社区访谈获取的信息,我们将结果初步整理成了一篇文章,在2020年4月发表在了 Zoological Research ,欢迎大家指正。

Xue-Song Han, Huai-Qing Chen, Zheng-Yi Dong, Ling-Yun Xiao, Xiang Zhao, Zhi Lu. Discovery of first active breeding den of Chinese mountain cat (Felis bieti). Zoological Research, 2020, 41(3): 341-344.

以下,将这个可爱的家庭介绍给大家。

1892年,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看着两张从中国四川西部收购的毛皮,Milne-Edwards写到:

“……体型大约与家猫相同,同时身体上并没有点状或条状的斑纹……尾部在末端有3—4个黑色的环,其间由白色的条纹所分隔……”

但是,麻褐色的毛皮使他认为这是一种生活在荒漠生境中的小型猫科动物,于是,Felis bieti,The Pale Dessert Cat,荒漠猫这一猫科中最神秘的成员,同时也是中国唯二的特有食肉动物,就这样名起于谬误。

荒漠猫的命名——一个浪漫的错误

可惜的是,Milne-Edward并未见到荒漠猫生活的样貌,不然,他一定会在描述中加上这样一句:

“它有着野生猫科动物中唯一的,

最动人心魄的淡蓝色虹膜”。

来自荒漠猫的凝视 摄影/寿子先

随后,除去上世纪80年代末一篇对其野外废弃洞穴的描述,就几乎再也没有见到有关其野外生态的研究发表。

时间来到2007年,在这个物种科学发现的115年后,时北京大学吕植教授硕士研究生尹玉峰来到了四川西部,在这个物种被科学发现的地方,对荒漠猫的现状进行调查。在查看布设在山间的红外相机时,一个瘦小的身影在干枯的岩石前穿行而过——这是荒漠猫的第一张野外照片,而它的获取似乎是一个时间节点,自此之后,在整个青藏高原东缘,从祁连山脉到横断山脉,荒漠猫被不断地的目击与记录。

全球第一张荒漠猫野外照片——这一发现也被Science杂志所报道(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17/5842/1151.4) 图源/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但是,除了出现在科学家和自然爱好者眼中的惊鸿一瞥外,它真实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仍然没人能给出答案。

2018年9月的一个傍晚,出现在三江源嘉塘草原一个寻常草坡上如火焰般的身影,为我们第一次打开了一扇窥探这个神秘物种真实生活的窗口——在山水位于三江源嘉塘草原的野外调查中,发现了一个包含有一只大猫和两只小猫的繁殖家庭,而这,也是这个物种在全世界的第一笔野外繁殖记录。

捉迷藏照片——这张照片也被Nature评为当月的全球最佳自然照片之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7298-w?utm_source=researcher_app&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MKEF_USG_Researcher_inbound)

当然,肯定少不了精彩的视频。

妈妈妈和我玩儿~

在随后的四个多月里,我们通过样线调查、红外相机监测以及社区访谈等方式,对这一区域内荒漠猫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最终,我们累计收获了这一家庭7555张照片和2996段视频;同时,通过在巢周边适栖生境布设的红外相机,我们还获得了另外29张照片和16段录像。

荒漠猫研究区域示意图 制图/雪松

通过红外相机的获取到的影像资料,我们掌握了无数从未有人知晓的信息——基于它们,我们对几个月以来这一繁殖家庭的变迁进行了梳理。

荒漠猫家庭繁殖关键时间节点 制图/雪松

简而言之,第一个洞穴发现于2018年9月16日,一只大猫和两只小猫在这个洞穴中停留到10月17日,期间因为未知的原因离开过两次(或许是带领小猫巡视领域?又或是去寻找下一个洞穴?)——离开这个洞穴的那天,也是我们最后一次记录到猫妈妈给两只小猫喂奶。随后,这一家庭搬离了第一个洞穴,而经过一周的野外调查,我们在670米外的一个坐落在宽阔山谷中的秋季牧场里发现了他们。但是,在这个洞穴发现仅仅4天后(2018年10月23日—26日),荒漠猫便随即因为大群牦牛的进驻而又消失不见了。之后,是将近两个月的寻找,终于,在12月13日,我们的社区监测员在山的另外一边发现了他们——不过又是在仅仅11天之后,2018年的平安夜,两只小猫离开的洞穴外出独立,开始在这篇土地上去书写他们自己的故事。

在第三个洞口架设红外相机后第一次出现的荒漠猫

以下,我们从“衣”、“食”、“住”、“行”四个角度,来对这一荒漠猫繁殖家庭的状况进行介绍。

正如前面描述的,荒漠猫的皮毛并无如雪豹或豹猫般显著的花纹,麻褐色的皮毛似乎真的是为了藏身在沙漠里单调的环境中。但是,倘若你真的去过青藏高原,便会发现,荒漠猫这样的皮毛在未经啃食的高原草甸中将是绝佳的伪装。正因如此,荒漠猫的英文名称也在后来变更为Chinese Mountain Cat,字面意为“中国山猫”。

未经啃食的高原草甸(或许这才应该是高原草甸原始的样貌?

通过红外相机的持续监测,我们得以见证和了解到野外状态下荒漠猫幼崽完整的成长过程。不过,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关,是小猫的性别。

……这么配合的吗?

……好吧,下一个问题——小猫的成长。

2018年9月19日,当小猫约四个月大小时,它们的体色相对较浅,而身体上的花纹也更加清晰,尾巴上黑环的数量也较成体更多,有5—6个。

9月的小猫们

2018年10月,这时的小猫相比之前颜色明显变深,且耳尖的簇毛也变得更加清晰。

10月的小猫们

2018年12月,当我们再次发现这个家庭时,小猫的体型和体色几乎已经同大猫并无差别,身体上的花纹也变得如成年般若隐若现,尾部也同大猫一样,只留有3—4个清晰的黑环——这时,在夜间,我们有时甚至难以区分究竟是猫妈妈还是小猫。

即将独立的小猫们——与成年已无分别

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黑色环纹和尾端似乎在个体间都是有所不同的,而且,对于成长中的小猫而言,至少从我们发现他们起(约4月龄),尾端的花纹就已不再变化——基于此,截止到2019年,我们在嘉塘草原确定了至少5只荒漠猫个体的存在。

首先,是这一荒漠猫繁殖家庭中的妈妈。

猫妈妈

其次,小母猫。

小母猫

小公猫,越到后来越胖,而且长大后全无小时候活泼好动的样子(因此得名“肥宅”)。

小公猫“肥宅”

除去这一家庭外,我们还在2019年2月记录到另外一只母猫。

另一母猫

虽然缺少证据,但毫无疑问还存在另外一只成年的公猫,也就是这一家庭的父亲。

从未露面的猫爸爸

同时,从如上信息中——特别是两只小猫的成长中——我们注意到,对于荒漠猫而言,性别间的差异似乎要大于其他小型猫科动物。Sanderson et al. (2010) 指出,雄性荒漠猫的体重甚至可以达到雌性的两倍,而从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影像来看,相比于雌性,雄性的尾部更加蓬松,面部更加宽阔,而且耳端的簇毛也要更加明显。

肥宅:感觉被针对了

在巢址之外,我们还在另外33个地点有过目击,而其中1次其实已位于四川境内——考虑到景观的相似性,应当有更多的个体居住在青藏高原东南缘暨横断山脉北部这一地理的连续体当中。

在紧靠嘉塘的四川一侧拍摄到的疑似荒漠猫 摄影/徐振辅

在整个对于繁殖期的监测中,我们并不意外地记录到许多次猫妈妈给小猫喂奶、带鼠兔回来等有趣的影像。

首先,在给小猫喂奶时,荒漠猫并没有像同域分布的猫科动物一样,比如雪豹或兔狲,采取躺下喂奶的方式。反而,荒漠猫妈妈采取了一种谨慎的蹲坐的姿势来给小猫哺乳。

猫妈妈给小猫喂奶

我们猜想,这样的姿势或许最有利于它在发现天敌的瞬间成功跑路。

当然,随着小猫的成长,奶水已经不足以满足小猫的需求。因此,在小猫还没有断奶时,便可以经常观察到大猫带着捕捉到的高原鼠兔来喂给小猫。

鼠兔:又是我???

当带着食物回来时,倘若小猫藏在洞中,猫妈妈便会发出类似于家猫踩奶的“咕咕”声来呼唤小猫。在听到妈妈呼唤的声音后,两只小猫便会瞬间从洞中出来,开始……玩食物。

小猫玩食物

这个画风家里面有猫主子的想必都不陌生。

等 玩儿腻了 完成了每日训练,小猫便将猎物叼进洞中——所有的猎物结局都是如此,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荒漠猫在外面进食,食物的处理全部都是在洞中完成。而且,在荒漠猫从第一个洞搬走后,我们曾在洞中发现过两个完整的鼠兔的胃部,从贲门和幽门处完整地咬下,可见荒漠猫进食时有多挑剔。

小猫带食物进洞

而且,我们也多次观察到,猫妈妈也会经常性的去取食一些草,可能是为了帮助消化的需要?

妈妈吃草

当然,在妈妈不在时,小猫——特别是年少的肥宅——也常常尝试去学习自己捕猎,当然,重点是“尝试”和“学习”。

小猫自己去尝试捕猎

另外一个有趣的地方是,作为一种野生的小型猫科动物,荒漠猫排便时会刻意走到距离洞穴100-150米左右的地点,完事之后还会专门将粪便掩埋,非常谨慎。

除去上面提到的在2018年发现的三个洞穴以外,通过对一户社区居民的访谈,我们还记录到了另外两个2017年的荒漠猫洞穴,而这两个洞穴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插曲。

2017年7月,几乎就在这位牧民的院子里,一只带有4只小猫的荒漠猫母猫杀死了一只旱獭并抢占了它的洞穴。因为笃信藏传佛教,这户人家并不喜欢荒漠猫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捕杀鼠兔,但是因为小猫太小了,所以直到大约11月时才将这一个荒漠猫家庭赶出自己的院子。不过,它们并没有远走,仅仅搬到了距离第一个洞穴大约百米的另一个地点。

社区中讲述荒漠猫故事的阿吾

之后,我们对2017年的两个洞穴和2018年的三个洞穴进行了测量,发现2017年洞穴的洞口被杂草或石头所覆盖,而2018年的3个洞穴则完全暴露在外。但相同的是,每个洞穴只有一个入口,直径从29厘米至41厘米不等,平均直径为34.6厘米。

发现的荒漠猫的五个洞穴

Sanderson eat al. (2010)曾写道,荒漠猫喜欢使用在“草原或灌木覆盖的山脉”的南坡上由“旱獭或狗獾挖掘但废弃的洞穴”,而这一点,也在我们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在万余段影像资料中,我们观察到了无数从未有人了解的荒漠猫行为。总体而言,在小猫已经足够大可以自己活动时,家庭都会选择在晴朗的午后从洞中出来,慵懒地趴在洞口晒太阳。

当然,这样好的天气里,让小猫安安静静地趴在地上晒太阳可是绝对办不到——荒漠猫幼崽好奇的天性让他们抓紧了每一时刻,来 玩儿 探索周围的环境。

一只玩儿。

两只一起玩儿。

玩儿累了……抱抱

喵~~~

和妈妈带回的食物玩儿。

我来康康食材是否新鲜

和地上的草玩儿。

这是什么!

即使稍微长大一点也没有丝毫改变。

猫比乌斯环

和面前开过的汽车……这个看看就行了。

那是什么好大啊

不用说,也绝不会放过自始自终在身边冷眼观察的红外相机。

不要绷着脸来玩儿嘛

当然,更不可能放过妈妈(妈妈并不想玩儿)。

妈妈和我玩儿啊

你在吃什么我也要吃!

实在逼急了……

打孩子是极少出现的行为

毕竟还是自己的崽,给你个尾巴玩儿去吧。

机智如我,自带逗猫棒

还要来一些爱的舔舔。

时不时还要来一些爱的舔舔

带孩子真是太累了……

崽子们娘很累啊

当然,撸过这几百小时的 玩耍 视频后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信息,不知是性别所致还是个体差异,两只小猫的性格真的迥然不同——小公猫好奇心重,胆子大,看到什么都想上去rua一下,而相比之下,小母猫则要更为谨慎和安静。

比如,从下面这段影像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一点:

狡猾的大鵟——利用阳光作为伪装接近猎物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在头顶盘旋的大鵟,小母猫在第一时间缩回了洞中,而小公猫则似乎不以为意,甚至想要把大鵟从天上拦下来。

玩耍对于小猫而言其实并不仅仅只是纯粹的娱乐,更重要的是,这是他们学习和了解世界,建立起同其赖以生存的家园间的联系的最为重要的方式。但是,当两只小猫醉心于探索这陌生的世界的时候,妈妈则要担负起警戒的重任——风平浪静的世界实际上危机四伏啊崽子们!

比如:

来荒漠猫洞口袭扰的藏狐

幸好只是藏狐罢了。

在两只自由自在和无忧无虑的幼崽面前,猫妈妈没有一刻放松下来的神经几乎是唯一能够提醒我们他们来自于野外的标志。看的久了,真的有时会心疼她的劳累,不过只要想想便会明白,其实也正是猫妈妈的警戒保证了小猫的自在探索和种群的持续繁衍。

作为中国唯二的特有食肉动物,荒漠猫受到的关注要远远小于另外一种——吃竹子的大熊猫。在IUCN红色名录当中,荒漠猫被列为易危物种(VU),原因为其“可能”较小的种群数量,“极可能的”栖息地破碎化,以及“潜在”的下降趋势——所有的“可能“都来自于信息的缺失,而这也正是这一物种面临的现状。对于荒漠猫,野外调查、科学研究以及保护行动的不足在现在像是横亘在保护学家面前的三座大山,直接影响着它生存状况的维系和改善。

摄影/雪松

因此,当我们感叹裸岩之上雪豹的神秘莫测,或笑谑乱石之中兔狲的呆萌可爱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在中国西部的旷野之中,还闪烁着如天空般湛蓝的瞳孔和如火焰般摇曳的身躯。

感谢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玉树州林业和草原局、称多县委县政府、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对野外工作的支持,感谢华泰证券“一个长江项目”和支付宝蚂蚁森林等企业伙伴的支持,以及Terry Townshend先生、Sandro Lovari博士和张璐博士对于稿件撰写提供的帮助。最后,我们由衷感谢嘉塘草原的监测员日代、才多、路路以及无数守护着嘉塘的人们,感谢你们用自己的文化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作者介绍

本文红外相机影像数据来源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原标题:《此山有猫,不在荒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