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六朝古都”到“创新名城”,微链智库解读南京的跨越之路

2020-05-26 14: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浸透历史文化底蕴,2018年,南京市提出“创新名城”建设,力求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和独特优势的产业科技人才高地。此后,“创新”成为了南京的“头等大事”。近日,微链智库发布《读懂城市创新,看看南京的样本》专题,专题针对南京在提出“创新名城”建设以来,在政策引导、人才引进、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解读。

自2016年南京成为中国第11个加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依以来,南京城市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2020年伊始,南京GDP排名挺进前10,赢得一个“开门红”。微链智库表明,从第一季度的增长来看,南京不仅有工业底气“压舱”,“创新”产业也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推手,一季度南京新兴产业产量增速明显,科技企业增长快速,项目投资有效落地。

毫无疑问,在过去的几年里,南京在创新的热土上飞速奔跑,培育了一大批新动能、新增长的科技创新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南京建设国际“创新名城”的魄力和决心。

2018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南京实施“121”战略的起步之年。该年1月,南京“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建设创新名城,此后,每年南京市委“一号文件”都是聚焦“创新名城”建设。

专题中提到,从加强创新要素集聚,激发创新要素活力到引导创新落地,南京的政策不断完善、有机衔接,保证了“创新”理念的贯彻延续,也逐渐让“创新”深入人心,深入社会,深入经济发展。

政策之下,南京的科创优势和人才活力都被激发出来。南京,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教育中心,教育科研资源雄厚,高校数量排名全国第五,双一流高校排名全国第三。众多科研学者集聚,成为南京创新的基因,活力的源泉。

研究指出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南京首先高质量建设重大科技平台,投入资金大力研发。以往南京在科研经费上投入并不高,但在2018年初“一号文件”中把支持名所名校和名城融合发展、推动科技成果和新型研究机构落地作为其中重要举措之后,南京在科研经费上的投入逐年上涨。

据微链智库提取数据显示,2019年南京研发经费支出较上年增长17%,超460亿,增速显著,研发投入占GDP比重3.2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近两年南京还加速布局了一系列国家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战略平台,抢占科技创新之先机。

创新离不开人才,在近年来各城市的“抢人大战”力,南京展现出了十足的诚意。南京市不仅推出针对各层次人才服务政策,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放在首位,打造人才最佳“栖息地”,同时加大海外柔性引才用才力度,鼓励企业在全球建设“人才飞地”。

南京还借力大型赛事、峰会等事件性活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协助挖掘优质的青年创业项目、高层次人才。自2019年起,为体现新时代创新发展的“南京担当”,南京市委市政府发起南京创新周,着力打造创新名城国际化活动品牌。作为2019年南京创新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门创将”大赛 以“智汇南京,机会无限”为主题,通过搭平台、抓对接的方式来展成果、聚英才、汇资源、落项目,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提供“南京智慧”。

今年的创新周将在6月份拉开帷幕,作为重头戏的2020“中华门创将”大赛将以“云创未来、智汇南京”为主题,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互动、分组路演、闭门对接等形式,实现以赛引才、聚力创新的实效。

专题中指出,南京已经成为科研高地,但科技创新只有真正转化服务于产业,才能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良好的工业基础上,南京选择了和本地优势产业相融合的发展方向,同时大力引进创新型企业。南京正在全面构建“4+4+1”主导产业体系,即新型电子信息等四大先进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四大现代服务业以及人工智能等一批未来产业。

此外南京还大力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吹响了“总部经济”的集结号。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互联网前10强已经有8强落户南京,还有46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宁建设高端研发机构。依靠南京的优质科研资源,这些知名企业将加强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领域的研发,并通过自身构建的产业生态,吸引各类创新研发企业。

针对本地科创资源,2018年南京实施“两落地、一融合”工程,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热情,2019年,南京提出支持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组建个人(团队)持大股的新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把特色科研优势转化为更多现实生产力,促进产学研融合对接,激发创新活力。目前南京整合设立了15个高新区,提供全新载体,并设立了园区科技创新投资平台,总注册资金114.2亿元。

专题在最后还指出,南京创新生态正在不断完善,并逐渐形成正向反馈。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创新”的南京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趋势下,以建设“长三角科创圈”为重点方向,将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释放更多动能、激发更大活力。

据悉,专题将持续跟踪观察城市创新生态发展态势,后续将就南京的创新企业及发展历程展开研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