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戴源代表:接轨上海,把盐城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北上海

澎湃新闻记者 李克诚 陈珂
2020-05-26 08:24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半个多世纪前,一群热血青年在时代的呼声中,从上海来到江苏盐城大丰这片土地上,开垦出了3个农场,造就了盐城与上海情牵一线的特殊纽带。60多年后,盐城不仅成为上海市民休闲旅游的“花园”,还成为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和资源外溢的热土。

两年前,赶在盐沪高铁开通之前的“窗口期”,盐城正式确立了“两海两绿”发展路径(“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把“接轨上海”纳入全市最高层面的战略之一,主动谋划、抢抓机遇,为未来新一轮大发展积蓄动能。

5月24日,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盐城市委书记戴源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随着盐沪高铁的开通,盐城与上海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缩短,两地人民的交往会更加频繁、心理距离也会“亲上加亲”,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的盐城将会进一步强化城市的功能配套,努力吸引更多上海企业、上海要素、上海资源、上海标识向盐城集聚,实现“借船出海”“借梯登高”,进而把盐城建设成为长三角北翼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盐城市委书记戴源

澎湃新闻:“两海两绿”是您在担任盐城市委主要领导后召开的市委全会上提出的战略性发展路径,至今已有近两年的时间了。这两年间,盐城在“接轨上海”上取得了哪些新成果?

戴源:上海是长三角开放的前沿和创新的龙头,接轨上海就是接轨创新、接轨国际化。盐城与上海地缘相近、经济相融、人文相亲,有着十分密切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联系。

盐城在接轨上海上有其他城市不具备的优势条件。特别是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盐城跻身27个中心区城市行列,盐沪高铁即将开通,这些为盐城加快融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创造了重大机遇。

我们出台了《盐城市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规划》,全市域、全领域、全产业链进行对接,每年在上海举办各类经贸交流活动超过100场次,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产业项目取得突破。宝武钢铁2000万吨绿色精品钢铁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成为盐城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单体超千亿元特大产业项目。华人运通新能源汽车项目今年将投产,投资700亿元的上海康养基地项目全面推进,为盐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目前,光明、临港、上港、上海电气等500多家上海企业落户盐城。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物理转移,而是全新的产能升级。

二是园区共建成效斐然。我们依托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这一省际合作园区,全面深化与临港集团、光明集团等大企业战略合作,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飞地经济”示范区。目前,盐城与上海共建园区达到16家。今年1-4月,这些园区开票销售227.7亿元、税收10亿元,分别增长2.3%、1%。

三是理念标准更新升级。接轨上海更是一个转变发展理念、提升发展标准的过程。我们从过去单纯产业招引,转向市场、制度、理念、标准等层面全面对标接轨。比如,农产品销售方面,以前我们就是在上海农贸市场摆个摊位,现在是建设永久性供应基地,直供上海直销店。目前,我们建成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37个,占上海建成总数的近一半(46%),农产品在上海年销售额突破330亿元,既丰富了上海市民的菜篮子、肉盘子,更鼓起了盐城农民的“钱袋子”。

实践证明,盐城接轨上海,既是贯彻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盐城在苏中苏北城市中实现差别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将全力抢抓盐沪高铁开通的窗口期,进一步强化城市的功能配套,努力吸引更多上海企业、上海要素、上海资源、上海标识向盐城集聚,实现“借船出海”“借梯登高”。

澎湃新闻:我们注意到,江浙的几个沿沪(环沪)城市,在与上海的关系定位上,有着不同的提法。盐城提出要做上海北的“一区三基地”,这样的定位基于哪些因素和优势?

戴源:去年5月份,上海国资委白廷辉主任率30多家企业到盐城考察,我们向大家推荐了我市妇联副主席张晓惠同志写的长篇纪实文学《北上海》,共同回望了上海与盐城刻骨铭心的血肉联系,正是因为盐城与上海有307平方公里的“飞地”纽带,而且目前长三角规划提到4个“飞地”,第一个就是盐城,这是我们接轨上海的天然优势,也是我们把盐城打造成“北上海”的硬核力量。

盐城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最具差别化的竞争力有3个:一是生态湿地,盐城是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中唯一一个自然遗产地城市,而且拥有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百万亩生态防护林,这将是上海人旅游、康养最佳选择地。上海计划在盐城东台建设长三角康养基地,也是看中了生态资源和城市资源的互补互融性。二是风电、光电等资源,长三角是耗能大区,今后国家的煤炭型能耗结构一定会转变,我们这方面将大有可为。三是现代农业,上海作为长三角最大的农副产品消费市场,盐城种着全国1.1%的粮食,养着1.2%的猪,有着长三角城市群中不可或缺的现代农业供给。

我们十分有信心通过“一区三基地”建设,即北上海“飞地经济”示范区、上海科创成果转化基地、上海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上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打造长三角北翼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在推动国家战略中彰显盐城作为。

澎湃新闻:盐城具有沿海、优良的港口、广阔的土地空间等独特优势,在重大项目招引以及重点产业布局上,会有哪些倾向和重点吗?

戴源:盐城是江苏省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海域最广、生态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多个国家战略叠加于此。

全市国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总量达427万亩,每年向大海生长的新生土地超过1万亩,是长三角地区后备土地资源最具潜力的城市。

目前,我们正在围绕“产业强市”战略,加速推进绿色转型,全力打造汽车、钢铁、新能源、电子信息四大千亿级产业,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产业高地。

汽车产业,把握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大方向,突出东风悦达起亚、华人运通“双核带动”,深化与韩国SKI等企业合作,加快构筑汽车全产业链。

新能源产业,已经集聚金风、协鑫、远景能源等一批领军企业,正在以海上风电、光伏为重点,主攻科技研发、核心部件、运维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钢铁产业,依托滨海港工业园区,加快推进宝武精品钢、德龙不锈钢等重大项目,打造中国东部沿海现代化大型钢铁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抢抓国家“新基建”机遇,加快培育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推进电子信息集聚提升发展。

现在,我们成立了四大主导产业工作专班,依托上海元素,推动四大主导产业融入全产业链。4月28日-30日,通过华人运通公司,我们在上海与大陆、博世、李尔、陶氏等10多个企业达成许多共识。

澎湃新闻:优化营商环境是长三角乃至国内很多城市这两年非常看重的,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法宝,盐城在这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

戴源:我们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制胜之道。今年,我们提出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活动,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4项政策措施,全面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最大限度降成本,体现盐城温度。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反映生产经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我们第一时间提出“两减五降”的措施,与企业共渡难关。“两减”就是减税降费、减少企业资金占用,“五降”就是降融资、用地、水电气、物流、劳动力成本,努力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二是千方百计强服务,展示盐城速度。以“放管服”改革为重点,从优化企业开办、工程项目许可等10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实现95%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促进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区域“一地认证、全网通办”。

三是多措并举树诚信,彰显盐城气度。系统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答应企业的事情、向群众作出的承诺,坚决兑现到位、守信践诺,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

四是重拳出击治顽症,体现盐城力度。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最强烈、最为关注的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亲商重商、公平诚信、审批提效、作风整治四大专项行动,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进行整改“清零”,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负担。

    责任编辑:王靓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