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地球的一半|高温热浪会成为新的“致命杀手”吗?

刘君言 李朝
2020-05-25 16:1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2020年5月4日,南京市异常高温,在夫子庙景区,拉黄包车的师傅都戴着遮阳帽等待游客。IC photo 图

2020年的春天似乎格外短暂,经历过一个历史上少有的“又暖又湿”的冬天,刚刚换上春衣,又一下子冲进了炎炎夏日。

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度过了一个炎热的五一假期。小长假前两日,河北、北京、山东、内蒙古等地共有12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当月历史极值。这些破纪录温度大多高于35℃以上,即达到了气象学上的高温标准,有部分观测站甚至达到38℃及以上。

而根据北京市气象台数据显示,北京全市20个国家气象台站中,有10个站突破建站以来历史同期高温极值。其中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达到34.1℃,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数据显示全国大部分地区五一期间温度超过平均值2~4℃,个别地区甚至超过6℃。

但这股热浪仅仅是今年全球高温热浪的“前哨兵”。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研究,2020年前三个月,全球的平均温度为有记录以来最高,2020年有约75%的可能性成为有历史纪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即使不是最热,也有99.94%的可能性成为最热的五年之一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4月与2016年4月并列为1981年以来最温暖的4月。

全球升温愈演愈烈,已是既定事实。直接证据就是,世界气象组织已经连续三年发布,最近五年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五年。

 NOAA数据显示2020年前3月的全球平均温度为有记录以来最高。

当炎热已然成为21世纪的“新常态”,不断上升地平均温度和显著增加地高温热浪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滚滚热浪之下,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将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致命杀手”。

《柳叶刀2030倒计时》年度报告指出,全球所有地区的人群对极端高温都异常脆弱,并且这一健康威胁还在不断加剧 。高温、高湿、强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同时极端高温也会使得心血管、呼吸道、脑血管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恶化,由此导致高温热浪期间因此导致死亡病例增多。

2019年夏季,欧洲诸多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温热浪天气。法国卫生部数据显示,2019年6月24日-7月27日间连续两轮高温天气共导致1435人死亡。

国内学者对2013-2015年上海市高温热浪期与非高温热浪期死亡率的对比分析显示,高温热浪期间全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8.78%,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15.83%。2013年上海高温热浪相关的超额死亡人数(超过该地区既往平均死亡人数)为1347人,占总超额死亡人数的71.3%,是2003-2012年热浪相关超额死亡数平均值的3.9倍。如果高温热浪的频率和程度仍将上升,意味着因此带来的疾病负担,甚至死亡病例将随之增加。

除高温热浪直接导致的健康威胁外,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和大气环境变化也威胁着人类健康。变化的气候条件使得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栖息地分布都发生相应的变化。今年开年肆虐北非的沙漠蝗虫正是在极端天气的助力下成为威胁粮食安全的重大灾害。

而另一种更常见的昆虫——蚊子则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与我们更加“亲密”。随着地表温度的不断增加,适宜蚊虫生长繁育的区域也在不断扩大。伊蚊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蚊虫种类之一,携带了登革热、寨卡病毒、黄热病、乙型脑炎、西尼罗河病毒、疟原虫等多种传染病病原。研究显示,全球埃及伊蚊的数量自上世纪至今已经增长了9.5%,并且到本世纪末预计埃及伊蚊丰度将继续增长20%-30%。

1905-2099年全球埃及伊蚊丰度的变化潜力(%)到2090年在高排放情景下(RCP8.5红线)全球埃及伊蚊的种群丰度将增加30%,即便是低排放情景(RCP2.6蓝线)其种群丰度也将增加20%。

借助全球化和城市化下的人口流动和集聚,蚊虫及其携带的各类传染病正全面入侵我们的生活空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显示登革热的发病数在过去的50年中增加了30倍,发病率在全球大幅度上升。许多之前没有过登革热病例的国家也发生了病例

1970年代,登革热仅出现在9个国家,而现在已经有128个国家发现病例。在中国,原先主要发生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登革热随着蚊虫种群分布变化不断北上。1990-2009年中国国内爆发的登革热疫情(>10个本地病例),发生的区域由广东逐渐向福建、浙江等区域。科学家预测,如果气候变化不能够得到有效的遏制,登革热风险甚至可能威胁到华北地区。

除了蚊子这个恼人的风险外,高温热浪还加剧另一个隐形杀手——空气污染的威力。由于气候变化影响,未来的气象形态会使全球环境承载能力随之减少,在现有污染物排放的程度基础上,未来的气象条件将更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导致如颗粒物和臭氧等空气污染物积聚,使污染事件更为频繁和严重。 

以五一期间北京的污染过程为例,5月1日,北京迎来了30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在高温热浪的助推下,PM2.5和臭氧等空气污染物浓度也在节节攀升。这天出现了臭氧以及PM2.5的复合型污染,其中臭氧属于重度污染,根据中国环境检测总站公布的数据,平均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浓度值高达288ug/m3,PM2.5浓度达到108ug/m3,均超出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3倍。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不断增加,PM2.5已经得到一定遏制,然而臭氧的威胁却在不断增强。臭氧对人体呼吸系统可造成较大刺激并引发多种健康风险,如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强烈时,还会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并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统疾病。同时,臭氧还会刺激人的神经系统,造成头晕头疼、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并破坏人体皮肤中的维生素E和免疫功能。未来的温度上升将进一步增加这些污染物的威胁。有研究指出,即便污染排放和人口数量都保持不变,气候变化带来的静稳天气和热浪仍将影响中国超过55%的区域,覆盖全国85%的人口。平均下来,每个中国人暴露的PM2.5和臭氧浓度将因此上升3%和4%,并由此导致每年新增12100和8900人口死亡。

气候变化带给我们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炎热的夏天,一场特大暴雨或者是台风洪涝灾害,它带来的影响已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会严重威胁到我们和我们的后代的健康。关注身边气候风险,做好准备和防护。同时,采取积极的气候行动,低碳消费,低碳出行,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和食物浪费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都会为遏制全球升温做出巨大的贡献。

现在开始行动,不要让今后的每一年都成为“史上最热年”。

本文作者刘君言系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资深项目主任,李朝系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研究员)

    责任编辑:石毅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