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刘秀云代表:“留不住”教师的农村中小学,亟待师资队伍改革
“从农村学校的师资现状来看,改革优化已迫在眉睫。如果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就谈不上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也将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城一中副校长刘秀云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为此,今年两会期间她带来了关于改革优化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议。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学校生源不断减少,教师流失严重,教学能力偏低,农村的教育现状和教育质量不容乐观。刘秀云表示自己在调研中发现,农村学校出现了生源流失和教师短缺的恶性循环。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很多农村适龄儿童随父母进城居住上学。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条件差,“留不住”教师。而且一些乡镇机关、城区学校每年还会借调或聘用大量优秀教师,导致乡村师资力量更加薄弱。
“教师短缺导致学生流失,学生流失又令基层师资人心不稳,农村学校愈发呈现出‘两少一多’现象,也就是生源少、老师少、空闲教室多。”刘秀云说。
而刘秀云认识到的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农村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缺编严重,青黄不接。“很多地方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不能正常开设。教师年龄结构老化,而且仍然存在不少未接受过师范教育或相关培训的老师。由于岗位设置不合理,职称结构上初级职称偏多,中、高级职称比例偏少,教师工作积极性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她表示,这也加大了现有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任务和非教学工作负担,一名教师兼任多门课程等现象普遍存在。此外,农村幼儿园教师缺编严重,很多乡镇不得不从原本就缺编的中小学抽调教师到幼儿园任教。
刘秀云总结道:“种种因素导致乡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村级学校和教学点‘人去楼空’,农村教育不均衡的问题日益突出。”
对此,她提出了几个建议。首先是要建立农村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其次规范农村教师的借调、选调选聘行为,从源头上解决教师流动无序的问题。乡村师资补充机制也应得到优化,以“缺编必补”原则实行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探索城乡教师一体化管理和双向流动机制。
刘秀云认为,要加快农村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加快乡村教师“本土化”政策落地,用政策吸引人、留住人。
在加强薄弱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非常重要。刘秀云建议应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落实好乡村教师补助政策和农村教师住房保障机制,真正提升农村教师的职业获得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还应通过精简会议和各项检查,切实减轻乡村教师的非教学负担。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