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 +1
深切悼念丨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陶德麟先生逝世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陶德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5月24日17时08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陶德麟先生曾先后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总论和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副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和哲学学部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哲学学科评审组副组长、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哲学专家组召集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顾问、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湖北省哲学学会会长和名誉会长、美国依阿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国际顾问以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或学术顾问,并先后担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陶德麟先生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著名前辈学者。从1953年起,他兼任李达同志的科研助手达13年之久。“文革”前,他除协助李达同志撰写论著外,还为哲学系本科生和全校研究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深受欢迎,成为学校最“叫座”的教师之一。他还应湖北省委之聘为省、市(地)干部讲授《实践论》和《矛盾论》,听众多达十万人之众。1955年,他撰文批评当时被视为权威著作的苏联罗森塔尔、尤金所著《简明哲学词典》中“同一性”条目释文的错误,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肯定,《辞典》作者接受了批评并作了改正。此后10年中,他先后在《红旗》《人民日报》《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30篇哲学论文,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1961年8月,李达同志接受毛泽东主席委托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的任务后,指定陶德麟执笔。在李达同志指导下,经过4年的努力,他于1965年冬完成了38万字的上卷《唯物辩证法》送审稿。正当他继续编撰下卷《唯物史观》时,“文化大革命”暴发,陶德麟先生被打成“黑帮分子”,被送到农村“劳动改造”达八年之久。
1978年,他冒着极大的风险,奋不顾身地投入了反对“两个凡是”的理论斗争,并在克服重重阻挠后应邀参加全国真理标准讨论会并作大会发言。在出席真理标准讨论会期间,他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提供了毛泽东主席当年给李达同志的三封论及理论问题的信,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报请党中央批准在《哲学研究》首次发表,对当时促进理论是非的澄清起了重大作用。尔后,他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系列论文,系统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批驳“两个凡是”,在学界内外产生重大影响,为我国新时期的思想解放作出了突出理论贡献。与此同时,他遵李达同志遗嘱修订《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上卷,以《唯物辩证法大纲》的书名出版,被认为代表了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达到的最高水平;他主持编辑出版了四卷本《李达文集》,并较系统地探讨了李达先生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中的杰出贡献,把李达思想研究推进了一大步;他受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总论”和“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副主编,撰写了多项重要条目释文;他还主持编写了多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为新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材建设作了不懈努力。



20世纪80年代以后,陶德麟先生在继续深化对真理和真理标准问题的探索的同时,就“双百”方针的理论基础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方法问题、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及其与实践标准的关系问题、人道主义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原则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问题、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社会稳定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理根据和方法论前提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及实现途径问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涵濡中外,成就斐然。
进入新世纪以来,陶德麟先生虽年届古稀,但仍然文思敏捷,笔耕不辍,论著迭出,尤其是在继续推进李达同志所参与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事业、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学理根据和方法论问题方面倾注了满腔热情和大量心血。

陶德麟先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我国哲学教育事业以及武汉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他曾担任系、校主要领导职务长达14年之久。“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武汉大学校训,就是他担任校长时拟定。在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期间,他与党政领导班子精诚团结、通力合作,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团结全校师生员工克服各种困难,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和后勤管理等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使武汉大学各方面的工作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武汉大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把武汉大学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教育家的陶德麟先生,强调“不拘一格育人才”。在他看来,为人的大“格”必须恪守,但个性不能压抑;人才不是工业产品,不能像流水线那样生产,必须使他们各有特点、各展所长、千姿百态、群星灿烂。在教育实践中,他既精心授业解惑,又倾力传道育人,注重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与学生共同探讨,虚心听取不同意见,从不强加于人。数十年来,他培养了大量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他甘为人梯,精心呵护和不遗余力地扶掖中青年学者的成长。他爱智求真、爱才惜贤,乃至以德报怨的许多事例已在学界传为美谈。

陶德麟先生的学术成就、理论贡献和人格魅力受到学界内外的高度赞誉,被称为我国哲学界“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的领路人之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杰出代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最前沿的、最有影响的前辈学人之一”,被称为“德高学范”的“学界泰斗”和“哲学宗师”。他于1984年由国家人事部授予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由池田大作授予日本创价大学最高荣誉奖,1996年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入选湖北省“新中国成立60年功勋人物100人”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影响湖北三十人”,2010年入选湖北省首批“荆楚社科名家”。

陶德麟先生千古!

武汉大学陶德麟先生治丧委员会联系人及电话:
徐老师 13397109339
龙老师 13707197553
刘老师 13297980606
丁老师 13886093278
邮箱:phil@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2861
传真:027-68789753
武汉大学
-luojia1893-
发布单位:武汉大学陶德麟先生治丧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0年5月24日
原标题:《深切悼念丨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陶德麟先生逝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中国航天步履不停
- 中方:目前中美未进行任何经贸谈判
- 上海“五五购物节”4月底启幕

- 阿迪达斯一季度营收增长13%,营业利润6.1亿欧元
- 京东外卖:日单量已突破1000万单

- 动物体内的一种脂类化学物质,能引起动脉硬化或胆结石
- 中国的一位著名建筑学家,是林徽因的丈夫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