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城墙建筑 | 城外有城还有城?你不了解的瓮城与月城

2020-05-25 02: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全文共1981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这句话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详吧?

那如果说西安城墙的建筑结构

有个特点是“城外有城还有城”

大家能够get到是什么意思吗?

今天小薇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被一圈高大城墙围绕的

长方形封闭城垣之外的两个“城”

瓮城与月城,准备好了吗?

瓮城——城门的防弹衣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还记得《墨攻》这部电影,影片中有一段特别表现了瓮城在军事防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伤敌为上、以退为进”。当赵军改变战术,准备挖地道遁入梁城时,刘德华饰演的墨者革离改变战术,决定把敌人放入瓮城中,设好埋伏,让进入城中的赵军死了数千,为梁城暂时解除危险。

瓮城的作用在于诱敌,然后杀敌,诸葛亮的空城计之所以成功也正是发挥了“瓮城”的这一点。瓮城可以看做城门的防弹衣,如遇战争,瓮城与其上的箭楼就是保卫城门的坚固堡垒。即使敌人攻入瓮城,守军将士也可以居高临下,从箭楼与四周城头上,以密集高空火力围歼,将敌人“瓮中捉鳖”。

那么西安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的瓮城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儿呢?一起来看!

在西安城墙东南西北四门之外,皆围有一座方形瓮城。四门瓮城形制相同,大小接近,设计得非常整齐规范。皆呈顺城方向的长方形,内部围成的空间也大致相同,底部一般宽48米左右,长65米左右。

瓮城有几个门?

西安城墙东门和西门瓮城,设有四门;北门瓮城,设两门;南门瓮城,设三门。这些冷知识您之前一定没留意吧?下次去城墙,记得数一数哦!

瓮城城墙多高多厚?

还有一点,您在登上西安城墙后一定也发现了,瓮城的城墙高度比主城墙稍低,低多少呢?大概低6-9砖,大约不到1米的样子,而且在两墙连接处,建有坡道或阶道。

瓮城的墙较之主城墙也相对厚一些,尤其是瓮城外墙,因为上部要修建箭楼,所以比城墙宽约一倍,如同一个巨大的台基。通过下面的北门瓮城平面图,就能一目了然。

西安城墙北门瓮城平面图

瓮城为何不是圆的?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叫瓮城,是否因为瓮城之名来自我们熟悉的圆形瓦器——瓮?那瓮城为何不是圆形而是方形?其实,瓮城之名大约在五代与宋时就已出现,后来人们将城门外之小城不分方圆都称为瓮城。

《西安府志》中的明代西安府城图

在明嘉靖《陕西通志》中的“陕西省城图”,四门瓮城皆绘作半圆形,怀疑当时之制与今不同,如今西安城墙所见之方形瓮城,可能为明末改建。所以在清《陕西通志》中所绘的瓮城已经与现在一样为方形。

清《陕西通志》中西安城图北门一带

清《陕西通志》中西安城图西门一带

月城——瓮城之外,加建一重

了解完瓮城,再来说说瓮城之外的月城。古代城墙结构有方有圆,月城也可以说是古代圆形城垣的一种,西安城墙最早在设计时也是方圆皆用,通过下图就能很清楚看到,月城作为方形城垣重点防区的外部加强部分而存在。

清《陕西通志》中西安城图东门一带

清《陕西通志》中西安城图南门一带

月城一般都突出于城外,沿城墙向外侧建一段弧形城墙,两端与城墙相接。《资治通鉴》卷二九三后周显德四年注:“月城者,临水筑城,两头抱水,形如却月”(“却月”即“半月”),解释了“月城”之名的由来。如今在浙江临海古城还保存有相对规范的月城。

浙江台州古城墙

西安城墙的月城约建于明末,崇祯九年(1636年),陕西巡抚孙传庭为防止农民军攻城,进一步完善了城门防御体系:在四门瓮城之外,再建月城,并在月城正门之上建闸楼。至此,西安城墙由“门二重楼二重”之制,正式形成了“门三重(内城门、翁城门、月城门)楼三重(正楼、箭楼、闸楼)”之制。

西安城墙南门瓮城、月城示意图

现在,我们在永宁门就能看到“门三重楼三重”的完整城防建筑系统工程,其他三门的月城只能通过百年前的旧照片一睹其真容。

南门的历史照片

知其痛,更要用心守护

可以说,瓮城和月城建筑体系影响了我国数千年的军事防御系统,是有效保护城墙与城门的重要建筑。我们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为何总说西安城墙就像一本厚厚的史书,见证着千年古城的风雨沧桑。

在西安城墙建成后的一千多年漫长岁月中,每次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她都免不了遭受战火摧残,如今西安城墙依然岿然屹立,实属难得,这当中饱含着一代代城墙守护人的心血与智慧。

西安城墙南门是典型的“门三重楼三重”结构

当我们每了解城墙多一分,肩上的责任和内心的使命感就更重一分。如今早已是和平繁荣的年代,城墙也从城市防御工事成为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朋友”。希望通过我们的介绍,大家能够更加了解这位“朋友”,一起守护她到更远的以后!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文章精选

来源:西安古城墙

原标题:《城墙建筑 | 城外有城还有城?你不了解的瓮城与月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