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师的声音:在丰富时代的同时并不属于这个时代
东方历史评论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1、“一个人可以在丰富自己时代的同时并不属于这个时代。”——格伦·古尔德格伦·古尔德(1932-1982),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加拿大钢琴演奏家。
他以演奏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乐曲闻名于世。1964年以后停止公开演奏,转向录音。
自幼随母亲学琴,后入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十二岁毕业,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毕业生。十五岁时,与多伦多交响乐团合作首次公演。1955年到美国公演,弹奏巴赫的作品《哥德堡变奏曲》,一举成名。他还从事作曲,并在多伦多大学任教。在现代钢琴家中,象他那样以巴赫作品作为整个音乐会曲目是绝无仅有的。其演奏以严谨的结构、丰富多彩的变化、生动传神的处理,令人叹为观止。他演奏的曲目相当广泛,但以演奏巴赫作品获最高评价。
除了巴赫,古尔德的演奏范围相当广:从文艺复兴的吉本斯到20世纪的勋伯格。但纵观上下,这些作品都有一个特点:对位。对位意味著对比,意味著冲突,意味著矛盾,意味著斗争。而古尔德本人何尝又不是生活在冲突、矛盾、斗争之中!是他,在一个曰益功利化、物质化的社会中,依然放弃了前途无量的舞台生涯;是他,蔑视保守的音乐观,一次次让评论家们瞠目结舌。这是古尔德与社会的抗争,这是古尔德与自我的抗争——最终,都转化为他左手与右手的抗争。
一般的演奏家面对对位稠密的巴赫音乐,明智些的都或多或少的简化它们。古尔德是个左撇子。也许这使他能够更加清晰的把巴赫的低音线条倾吐出来,也使得他能够以与常人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巴赫的音乐。他敢于也有能力向这座关著吃人米诺牛的迷宫发起冲击。
下面是古尔德谈论贝多芬。
2、“我从未怀疑过,正道只有一条。为这个简单的理由,我总是仔细阅读谱子,任何曲子只有一种诠释方法。”——里赫特斯维亚托斯拉夫·特奥菲洛维奇·里赫特(Sviatoslav Richter 1915-1997),出生于日托米尔,钢琴演奏家。
里赫特演奏技术游刃有余,演奏起来得心应手,并有富于弹性和诗意的分句,以及清楚的内部和层次结构。他的演奏曲目很广,并是一个很内在的音乐家。在演奏19世纪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特别是舒柏特与舒曼的作品达到了完美的诗意境界;而他演奏的德彪西和拉威尔的作品,有给人以无比细致的感觉。同时他也是一个出色的室内乐钢琴家,曾在萨尔斯堡音乐节与布里顿和罗斯特罗波维奇联合演出。他录制的李斯特钢琴作品至今仍脍炙人口。
擅长演奏巴赫,贝多芬,舒伯特,海顿,肖邦,李斯特,拉赫曼尼诺夫,普罗柯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的曲目。他喜于现场演奏,因此有着大量数不清的现场演奏记录,不论是正式或非正式,每年仍有大量的录音出土,可说是生前死后都引领风骚的一代大家。他的演奏特别之处在于,能够赋予作品全新的风貌,虽然他的演奏非常具有个人风格,但是他却也是一位很好的室内乐演出者,能够和谐地与他人甚至后辈演奏家合作演出,例如与英国作曲家布列顿合作的莫札特钢琴协奏曲以及舒伯特与莫札特双钢琴演出,与同袍小提琴家欧伊斯特拉赫、大提琴家罗斯托波维奇、小提琴家柯刚(Kogan)、后辈的小提琴家卡冈(Kagan)、中提琴家巴胥梅特、大提琴家顾德曼等,都有相当动人以及珍贵的演奏记录。代表作《C大调流浪者幻想曲》、《C大调幻想曲》等。
下面是里赫特的一段采访录音。
3、“贝多芬对我来说就意味着上帝”——米哈伊尔·普列特涅夫米哈伊尔·普列特涅夫(Mikhail Vasilievich Pletnev 1957),俄罗斯音乐家,米哈伊尔·普列特涅夫,集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于一身,又精通7国语言,是现代乐坛不可多得的音乐全才。
1974年就学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钢琴.1978年获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之后,就作为优秀的钢琴家而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以演奏柴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李斯特的作品最为闻名。1990年苏联解体后,他纠集优秀的演奏家,组成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是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诞生的第一个完全独立于任何政府和组织的乐团。普列特涅夫指挥他的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1990年11月16日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演奏厅进行首演,1993年与DG公司签订了专属录音合同。普列特涅夫的指挥生涯是与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录制的柴科夫斯基全套交响曲与《曼弗雷德交响曲》,以一种全新的、更深入的诠释,而成为新的经典。
普列特涅夫是音乐界的一个全才。往往有很多所谓的“全才”,恰恰在各个方面都不能算是精通,但普列特涅夫绝对是例外。他以钢琴闻名,然后转向指挥,一边兼弹钢琴,当然,主要精力还是在指挥上。近年来,老普又重新钻研起这黑白键盘来,逐渐远离了指挥的行当。普列特涅夫演奏的作品范围很广,他不似自己的前辈里赫特一样以俄罗斯音乐家的作品作为自己的招牌武器,后者几乎成了普罗科菲耶夫的代名词。从肖邦到格里格,从舒曼到柴可夫斯基,老普的演绎都是经典版本。不过他本人并不怎么喜欢肖邦,虽然有一次他在为唱片公司录制肖邦的名作第二奏鸣曲第三乐章时,把现场的录音师和工作人员都感动得热泪盈眶。而他自己只是在最后一个音符结束后冷冷地问了一句:怎样?一定程度上,普列特涅夫的音乐也如他那句“怎样?”一样冷峻,他演奏的肖邦是这样,他演的李斯特是这样,在那张经典的格里格的小品专集里面,更是这样。代表作《等待鸟儿到来》《小浣熊》《小提琴协奏曲》《曼弗雷德交响曲》。
原标题:《周日声音|““一个人可以在丰富自己时代的同时并不属于这个时代”》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