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熊思东代表:提升中文学术期刊质量和影响度,推进专业化办刊
5月2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处获悉,其在今年两会提交《关于提升中文学术期刊质量和影响度的建议》,呼吁高度重视中文学术期刊建设,将其作为科技强国战略重要举措。
“提升中文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度,不仅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先进科技信息的关键举措,也是打破发达国家科技信息垄断,克服科技信息安全隐患,防止科技信息情报被‘卡脖子’的重要手段。”熊思东认为,这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发展中的话语权。
中学学术期刊存在“小、散、弱”等问题
据其介绍,一直以来,我国中文学术期刊起步晚、体量小,存多个方面不足。一是高质量期刊数量少,全球影响力较低。2018年度《科学引文索引》共收录81个国家和地区的期刊11877种,其中美国3031种,居第一位,中国大陆213种,居第七位,而在“自然指数”引用最高的82种期刊中,中国大陆期刊为0。“这与我国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科研人员第一大国的地位严重不匹配。”熊思东称。
他还注意到,中文学术期刊结构不够合理。以科技类期刊为例,《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9)》显示,从学科领域分布来看,应用技术类期刊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8.01%,其次为医药卫生类(占比22.68%)、基础科学类(占比20.63%)。 “中文学术期刊在重要领域、前沿尖端的分布不足,在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媒体和专业排行上也难占有一席之地,缺乏国际学术话语权。”熊思东称。
此外,我国中文学术期刊存在小、散、弱的问题,平均每个出版单位仅出版1.15种期刊, 平均每个主管单位仅主管3.9种科技期刊,“办刊水平不高”。“因为市场化机制不完善,绝大部分编辑部采取小作坊运作。”熊思东解释。
而在国际化业务方面,编辑、编委、审稿人等专业人才匮乏,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市场人员等拔尖业务人才稀缺,大多数学术期刊单位甚至没有设置期刊经营者的岗位,也没有对期刊的经营能力进行导向性考核。
深化中文期刊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专业化办刊
对于上述问题,熊思东建议,应高度重视中文学术期刊建设,将其作为科技强国战略重要举措,鼓励扎根中国大地办学术期刊,强化科学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出台扶持鼓励政策,加快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在国家层面的学科评估、平台建设、项目申报和相关奖项评选中, 加入“科研成果发表在中文期刊”指标,引导和鼓励科研人 员将高质量科研成果,尤其是受国家基金资助的成果优先发表在中文学术期刊上。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阶段发展。按照不同学科门类,有计划、有组织、分批次地打造高质量中文学术期刊;聚焦重点基础学科、主流学科、新兴学科,加快中文学术期刊布局,明确每个领域的重点期刊,培养我国学术期刊品牌。
深化中文期刊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专业化办刊。广泛采用国际通行的市场运作、开放竞争的办刊模式,完善新刊创办和审批、期刊兼并重组、采编发全流程分工机制,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杜绝非专业人员办刊现象,推进中文期刊专业化、集团化建设。
同时,采用智能信息技术,加快建设我国自主品牌的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度;繁荣编辑出版、图书情报等专业,并注重培养“专业+编审”、“专业 +出版”等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吸引全球科学家积极参与期刊的编委工作和稿件评审。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