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再造一个“绿色三峡”| 解码三峡集团的生态环保基因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说,三峡工程作为补救长江在自然发育中已失衡生态的有效措施,是一项伟大而重要的生态工程,它使广袤富庶的江汉平原不受洪水威胁,生态秩序走向良性循环,平原湖区生态达到新的相对稳定,对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这一抹三峡绿,不仅映照着祖国山河,还在巴西伊利亚水电站、几内亚苏阿皮蒂水电站、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德国稳达海上风电场等世界舞台上扎下了根。三峡集团整合上下游企业编队出海,入局世界清洁能源领域,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三峡智慧。
★ 长江大保护工作,是当前三峡集团必须不折不扣完成好的首要政治任务。一场较真碰硬的“绿色变革”,由此开始。这个雄关漫道需要三峡集团继续披荆斩棘。
再造一个“绿色三峡”
解码三峡集团的生态环保基因
三峡大坝185平台,高大挺拔的楠木 摄影:董亚三峡大坝185平台,高大挺拔的楠木 摄影:董亚
三峡工程185平台珍稀植物示范园内,一棵身姿挺拔的楠木树立于其中,绿叶葱茏,冠如华盖。
这棵树,很特别。
2008年,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将它从三峡库区抢救回来,从一棵小树培养成如今的苍劲大树。2018年4月24日,习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时,更是亲手为其培土浇水。“三峡地区风景如画,你们还把植物保护工作做得这么好。你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总书记说。
如这棵楠木树一般,三峡集团的生态环保事业同样“枝繁叶茂”。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建设生态文明早已成为社会共识,成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作为蕴含着红色基因、起源于三峡工程、扎根于长江流域的央企,三峡集团始终与国家、与长江的前途命运休戚与共。
蓬勃绽放的楠木花 摄影:黄运华蓬勃绽放的楠木花 摄影:黄运华
三峡集团深谙此理,在自身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将生态环保事业不断推向新的广度和高度,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峡样板”。
绿色电能:游弋在能源结构里的“清道夫”
一度电能干什么?它能让普通家用冰箱运行24小时。一万亿度电又有多厉害?它能满足一亿个三口之家将近6年的用电量。
但若将清洁基因注入这一万亿度电里,它最闪亮的标签,一定是绿色环保。生产一万亿度清洁电能,可替代3亿多吨标准煤燃烧,相当于224.3万公顷的阔叶林在吸收二氧化碳。
这种硬核实力,诞生在了2017年3月1日12时28分,世界最大水电站——三峡电站里。彼时,三峡电站历年累计发电量突破一万亿度,成为我国第一座发电量突破一万亿度的水电站。
三峡大坝 摄影:黄正平三峡大坝 摄影:黄正平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三峡电站一万亿度绿色电能的诞生,是三峡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的必然产物。作为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三峡集团积极开发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探索实践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为能源安全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三峡力量。
在距离三峡工程1000多公里的金沙江上,镶嵌有四颗世界级水电“明珠”。三峡集团在金沙江下游投资建设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座巨型水电站,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截至2018年底,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梯级水电站历年累计发电量约2.4万亿度, 相当于节约标准煤消耗7.6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4亿吨。正在建设中的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装机规模分别位居我国水电行业第二和第四,未来的节能减排效益同样显著。
向家坝水电站全景 摄影:高峰向家坝水电站全景 摄影:高峰
在位于福州福清江阴半岛东南侧的兴化湾海洋上,14台涂着“中国三峡”字样的白色风机迎风旋转。风机“脚下”的那片蓝海,是三峡集团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样机试验风场,也是三峡集团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的标志性风场。
江苏响水海上风电场江苏响水海上风电场
在清洁能源名单中,海上风电占据了一个亮眼位置。做海上风电引领者,为中国清洁能源事业再添助力,是三峡集团继水电之后的另一项核心业务。在福建、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三峡集团谋篇布局,截至2018年底,已在国内累计获取海上风电资源约1800万千瓦,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格局初步形成。
从项目一个点,形成一条线,在祖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三峡集团正迎风远航。而在陆地上,三峡集团不仅布局了陆上风电,还有序开发着大规模集中式光伏发电,截至2018年底,三峡集团光伏项目已遍及青海、湖北、河北等18个省区,投产规模超400万千瓦。
这一抹三峡绿,不仅映照着祖国山河,还在巴西伊利亚水电站、几内亚苏阿皮蒂水电站、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德国稳达海上风电场等世界舞台上扎下了根。三峡集团整合上下游企业编队出海,入局世界清洁能源领域,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事业贡献三峡智慧和三峡力量。
工程哲学:寻求自然与工程的和谐共生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如何平衡“道”与“器”之间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古老命题。
“三峡工程体现了依靠自然、适应自然和适度改造自然的理念,是可持续、有综合效益的工程。”2018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以“哲学与工程”为话题,与三峡工程建设者进行对话。言语之间,无不体现出三峡集团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时,对工程哲学进行的深层探索与建设。
作为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三峡集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清洁能源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全生命周期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溪洛渡水电站全景 摄影:蒋赵星溪洛渡水电站全景 摄影:蒋赵星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所有比三峡水库还要大的水库,其生态环境效应都比较好。这一定程度上表明,世界上所有大型水库的生态环境作用都是非常突出的,三峡工程也不例外。
2019年9月10日,三峡水库迎来175米试验性蓄水的第12个年头。“蓄水完成后,在今冬明春的枯水期增加下泄流量,为中下游补水,不仅可以改善航行条件,同时,三峡水库作为中国最大淡水资源战略性水库,还可为下游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提供安全保障。”三峡集团流域枢纽管理局技术骨干邢龙说。
事实上,补水并非三峡工程最大的生态效益。“三峡大坝的建成,将防止发生毁灭性的长江洪灾,解除了中国人民的心腹大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家铮的一席话,将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三峡工程紧邻长江防洪形势最为严峻的荆江河段,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占长江上游防洪总库容的56%,是长江流域防洪体系的关键骨干工程。在“硬件”给力的情况下,三峡集团又联合相关单位,创新性地优化防洪调度方式,让三峡工程的防洪实力更加强大。
2012年7月,长江流域发生大洪水,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71200立方米/秒。三峡集团等单位科学调度三峡水库进行拦洪,大大减轻了中下游河段的防洪压力。截至2019年10月,三峡水库累计拦洪运用51次,总蓄洪量1530亿立方米,相当于1万多个西湖的容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说,三峡工程作为补救长江在自然发育中已失衡生态的有效措施,是一项伟大而重要的生态工程,它使广袤富庶的江汉平原不受洪水威胁,生态秩序走向良性循环,平原湖区生态达到新的相对稳定,对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与工程,这对工程哲学里的“矛盾”,既能在工程运行期和谐共生,也能在工程建设期友好相处。
四千里金沙江自唐古拉山奔腾而下,行至天府之国最南端,勾勒出曲折的乌东德干热河谷。这里山脊高耸,泥石流和滑坡让大地撕裂,令水土流失,稀疏灌木在裸露岩石中挣扎求生,满目皆是紫色岩、石灰岩、白云岩,但几乎不见亮眼绿色。
如今,破碎的容颜上了新妆。这里正在建设世界第七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建设者在荒山上种下绿树,在江流旁培育鱼苗,废水净化后重回到大地怀抱,人工堆积的表土上长出了青草。
在下游数百公里处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者们建成了荒田罐车冲洗点,实现了施工区罐车冲洗废水的全部收集、处理、回用和零排放,这也是国内首次在水电站施工期建设混凝土罐车冲洗废水处理设施。
在浙江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沿着下水库右岸公路蜿蜒前行,一路上会穿过多条隧道,裸露在外的道路并不多见。三峡集团浙江长龙山抽水蓄能公司总经理刘国平解释说,这是“明改桥隧”设计理念的体现。“减少明挖,就可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尽可能最小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长江大保护:一部新的“三峡治水经”
初秋时节的江西九江,天高云淡,秋风和煦。
从历史名楼浔阳楼出发,沿着长江岸线徒步2公里,便是白水湖所在地。放眼其北隅,白水湖区域污水处理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的繁忙施工景象闯入眼帘,正在埋设之中的污水管网隐约可见。未来,这里将成为撬动九江实现“百里长江一岸翠绿”的重要支点。
同样的建设现场,被复制到了数百公里外的安徽芜湖、湖南岳阳、湖北宜昌。这些因“水”而生的建设项目,是三峡集团联合社会资本方,深度参与长江大保护工作的有力见证。
长江全长6300公里,沿线11省市人口占全国比重40%以上,但长江流域接近30%的重要湖库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如果长江生态颓势再不逆转,其影响绝不仅是沿岸人民的短期生境,而是中华民族的长远福祉。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习总书记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关乎民族复兴、社会发展、人民福祉的重大战略部署;“三峡集团要发挥好应有作用,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这是党和国家赋予三峡集团新的历史使命。
长江大保护工作,是当前三峡集团必须不折不扣完成好的首要政治任务。一场较真碰硬的“绿色变革”,由此开始。
长江大保护首个新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江西九江白水湖污水处理厂进入试运行阶段长江大保护首个新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江西九江白水湖污水处理厂进入试运行阶段
按照指示精神,三峡集团联合有关部委,探索建立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试点城市、社会资本等利益方共同组成的责任工作体系,形成“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领导、相关部委行业指导、试点城市政府主导、三峡集团牵头实施、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长江大保护工作机制。
在其指导下,九江、芜湖、岳阳、宜昌,成为三峡集团迈向长江大保护伟大事业的首批前行“坐标”。2018年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三峡集团与沿江四省污水处理等项目协调推进会,确定九江、芜湖、岳阳、宜昌4座城市,为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先行先试项目落地的首批试点城市。
芜湖市朱家桥尾水净化生态公园芜湖市朱家桥尾水净化生态公园
与政府达成共识,签署框架合作协议,组建多个调研组深入试点城市开展水环境现状调研……三峡集团展现出非凡“速度与激情”,不仅找到了“黑臭在水里、问题在岸上、关键在管网”等城镇水污染病因病果,还提出了由“以城镇污水处理为切入点”“厂网一体”“泥水并重”等组成的城镇污水治理新模式,以促进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达标及综合利用,保障城市水环境治理根本改善。
正在扩建中的猇亭污水处理厂 摄影:汤伟正在扩建中的猇亭污水处理厂 摄影:汤伟
这种“速度与激情”,得到国家部委、沿江省市、环保行业一致认可,地方政府陆续将长江大保护项目,放心地交到了三峡集团手上。2018年7月30日,三峡集团牵头社会资本方,联合中标首个长江大保护PPP项目——九江中心城区水环境系统综合治理一期项目。
共抓长江大保护已实现良好开局,但党和国家“三年见成效”的要求摆在眼前,必须和时间“赛跑”。
按照“开工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一方面,三峡集团在保障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抢晴天、战雨天,快速推动四个试点城市先行先试项目开工建设。另一方面,三峡集团又不断更新“库房”,不仅与试点城市编制三年滚动合作项目清单,形成项目储备库,还积极与第二批12个合作市县沟通,初步提出先行先试项目清单。
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如今,三峡集团的长江大保护“旗帜”高扬在长江沿线多座城市的上空,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是三峡集团来牵头实施长江大保护?
三峡集团长江环保集团总经理王世平解答说:“因为国家有指示,部委有部署,三峡集团有担当。”
王世平说,三峡工程的论证设计与建设,离不开党、国家、人民的大力支持,是革命精神在和平年代的继续发扬,新的历史时期,三峡集团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主动为国担当。三峡集团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一直紧跟并服务国家战略,如今也将继续主动服从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三峡集团生长于、发展于长江,与长江休戚与共,长江能够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是三峡集团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力支撑,三峡集团将始终坚持服务和反哺长江。
有决心,还得有能力。三峡集团能否干好长江大保护工作?
长江环保集团董事长赵峰不久前在接受人民网访谈时的一席话,道出了个中真谛。他说,三峡集团成立25年来,一直在与长江打交道,正因如此,三峡集团积累了大量治理长江、管理长江的经验。“可以说,三峡集团是最了解长江脾气、禀性、功能、特点的人。
动植物保护:守护长江生态多样美
在三峡集团的字典里,对“长江大保护”的释义,绝不是建设污水处理厂这么简单。放流珍稀鱼类、抢救珍稀植物、开展生态调度……三峡集团描绘的美丽长江,既有“鱼戏莲叶间”之趣,也有“山青花欲燃”之美。
在“水电之都”湖北宜昌,四月是属于中华鲟放归长江的时节。每年此时,三峡集团会举办中华鲟放流活动,送一群古老精灵回归长江。
每年一度的中华鲟增殖放流 摄影:黎明每年一度的中华鲟增殖放流 摄影:黎明
1.4亿年前就已存世的中华鲟,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为我国所特有,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貌、海侵等地球变迁等方面具有难以估量的重大价值。由于种种原因,中华鲟已濒临灭绝。
自1984年以来,三峡集团坚持开展中华鲟保护工作,截至2020年,累计向长江放流多种规格的中华鲟62次,总数超过503万尾,有效补充了自然环境中的中华鲟物种资源。
摄影:肖慧摄影:肖慧
放流,并不是中华鲟保护工作的“终点站”。36年来,三峡集团通过系列技术攻关,掌握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等物种保护核心技术,建立了覆盖亲鱼培育、苗种培育、洄游监测等全周期的中华鲟保护体系,其守护长江水环境、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决心可见一斑。
三峡人保护生态的作为,随着清洁能源开发的脚步,从长江中下游延伸到了金沙江。
在开发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的过程中,三峡集团规划建设了两个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并将其作为科研场所,攻克了圆口铜鱼、齐口裂腹鱼等鱼类的驯养繁殖难关。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三峡集团已累计向金沙江放流珍稀特有鱼类约208万尾。
鱼水交融,方称江湖。要真正意义上实现鱼类增殖保护,除了在鱼身上寻找“科研大门”外,水,也是重要突破口。
为创造适宜长江鱼类繁殖所需的水环境,三峡集团已连续多年开展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梯级水库生态调度工作,通过调整水库调度方式,使下泄流量、水温与上下游河段水生态和环境的需求在时空上实现“匹配”,持续减少或消除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促进鱼类增殖和改善水生态系统。
权威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9年,三峡水库共实施13次生态调度试验。2019年生态调度期间,长江四大家鱼自然繁殖对生态调度形成的人工洪峰有明显响应,其中宜都断面四大家鱼产卵总规模高达30亿颗左右,已与1997年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前的水平相当。这表明,生态调度创造了适合鱼类繁殖的水文条件,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的恢复。
长江生态多样美,美在江河里游弋着古老精灵,也美在长江两岸染上了层层新绿。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 摄影:毛翔春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 摄影:毛翔春
走进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平时难得一见的各类珍稀植物,在这里却能大饱眼福。“植物界大熊猫”珙桐惬意地舒展着枝叶,三峡库区特有、珍稀濒危植物荷叶铁线蕨迎着轻风欢快起舞……这些见证和记录着三峡地区亿万年来地理、气候和生物信息的植物“移民”原本濒临灭绝,却有幸能在这一“大型珍稀植物王国”里重新安家。
三峡集团采取野外珍稀植物迁地保护、苗木繁育研究与陆生生态修复相结合等方式,开展三峡坝区、三峡库区植物保护工作,目前已建成种类繁多、面积广阔的三峡特有珍稀植物保育基地。
2018年底,三峡库区的560种珍稀植物已全部得到有效保护,没有一种植物灭绝。通过组培、扦插与播种等方式,截至2020年4月,三峡集团共繁育珍稀植物苗木约15万株,并已初步开展金沙江流域植物保护工作。目前,保护植物已达到1006种。
生态环保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雄关漫道需要三峡集团继续披荆斩棘。所幸,在徐徐展开的生态画卷上,能够看到三峡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坚定的脚步。他们拿起画笔,将三峡集团的生态底色调和得愈发明亮动人,诠释着三峡集团建设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题中要义。
本文配图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