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清泉:“双一流”将加剧高校发展失衡,地方高校需获支持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赵实
2020-05-22 14:53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李清泉

“近年来,我国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年度经费、生均经费方面的差距不时成为舆论热点,也成为高校师生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处提出,这实质上是高校之间,特别是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之间发展失衡日趋严重的外在表征,必须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缓解或扭转。

为此,李清泉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大对地方高校支持力度 扭转高等教育发展失衡态势的建议》。

身份等级制、“双一流”计划将加剧高校发展失衡

李清泉注意到,无论是年度经费总额还是生均经费,高校之间,特别是地方高校与部属高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一所部属高校的年度经费可以超过几个省的地方高等教育投入的总和。”而且,不同地区地方高校之间在办学经费上也存在较大的差距。除此之外,在办学自主权上,地方高校也远弱于部属高校。

对于高校之间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李清泉分析,一方面是现行高校管理体制发展运行到一定阶段的客观后果,同时长期以来高校身份等级制加剧了失衡,而“双一流”计划也对高校失衡将产生叠加效应。

“目前‘好大学’在很大程度上被标签化为‘双一流’建设高校,而以部属高校为主体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其他高校之间的发展失衡问题越来越突出。”李清泉说。

他给出了一组数据: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近3700万人,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874万人,这其中,非“双一流”高校占比90%以上,非部属高校占比95%左右。“这些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择业时,往往受到‘双非’‘四非’等大学标签的歧视。”

“教育部应该是所有高校的教育部,而不只是部属高校的教育部”

为此,李清泉在建议中提出,应强化中央对地方高校的财政支出,国家有关部门提早研究,进行必要的政策准备。对所有地方高校的国家计划内全日制学生,特别是全日制以上本科生,中央财政可以承担全部或按一定比例分担生均拨款。对所有地方高校,中央财政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地方财政投入进行补贴。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分担比例或补贴比例可以有所区别,对中西部地区地方高校予以倾斜照顾。

同时还应强化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力度。李清泉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是规则的制定者而不是资源的分配者,“教育部应该是所有高校的教育部,而不只是部属高校的教育部。”

他建议,应深化部属高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尽量减少“自留地”。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共建、合建等方式,试图通过纳入部属高校序列或者通过增加部属高校数量的途径来解决高等教育区域失衡的路径是治标之策,而非治本之道。

在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上也要有新思维。李清泉认为,应该加快建立完善高等教育领域学科专业设置、学位授权、学位授予、教师教材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快形成高校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

新一轮“双一流”计划应加大对地方高校的开放度

李清泉提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政府部门遴选部分“种子选手”并给予中央财政的倾斜支持或优势保护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这种支持和保护导致高校“阶层”之间缺乏良性的竞争机制和上下流动机制,那么,将最终影响我国高校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力的提升和维系。

因此,他建议,要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加强高校之间的良性竞争机制建设,重点是加快从身份等级机制到开放竞争机制的转变。

按照方案,“双一流”建设计划每五年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的一轮建设应该在今年结束。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

李清泉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可在下一轮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的遴选中,从扭转高等教育发展失衡趋势要求出发,参照本科和高职专业建设计划的有益经验,加大对地方高校的开放度,特别是对发展态势良好,在权威性第三方评价中持续表现良好,对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的高校,尽可能地纳入新一轮建设范围。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