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中铝集团总经理余德辉:迫切推进铜冶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自2008年以来,中国铜冶炼产业发展迅猛,产量增长近200%。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产量占据世界半壁江山。但余德辉指出,“目前国内铜冶炼产能仍在盲目扩张,产能过剩持续加剧,铜精矿自给率快速下降,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铜冶炼产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他认为,为严防铜冶炼产业出现严重过剩问题,必须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和产业法制约束,通过大力实施“一严控一优化一升级”,推进铜冶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此外,余德辉还提到,今年1月开始大范围暴发的新冠疫情使得就业问题更显突出,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冲击更为严重。他提出,“支持企业成为举办职业教育的主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战略之举。”
余德辉建议,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应通过相关举措发挥出国有企业办职业教育稳就业的优势。”
中铝集团成立于2001年,是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主要从事矿产资源开发、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相关贸易及工程技术服务等,氧化铝、电解铝、精细氧化铝产能均居全球第一,铜业综合实力全国第一,铅锌锗综合实力全球第四,旗下的中国稀有稀土是中国稀土行业产业链最完整的行业整合主导企业。中铝集团连续12年入选世界500强,2019年资产总额超过660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3500亿元,6家控股子公司实现了境内外上市。
近年来,中铝集团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学掌控上游,优化调整中游,跨越发展下游”的发展思路,做强做优铝、铜、稀有稀土、铅锌四大核心产业,加快发展工程技术、工服物业、资本金融、贸易物流四大协同产业,积极发展环保节能、创新开发、智能科技、海外发展四大新兴产业,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澎湃新闻:今年你带来的提案是什么?请简单介绍一下。
余德辉:今年主要带来两项提案:一是关于严控铜冶炼产能盲目扩张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案;二是关于支持国有企业办职业教育促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提案。
澎湃新闻:为什么重点关注这两方面话题?
余德辉:第一份提案是因为铜既是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也是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自2008年以来,我国铜冶炼产业发展迅猛,产量增长近200%,盲目扩张与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竞争力不强,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
第二份提案是考虑到,这次新冠疫情使得我国处于贸易摩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下的就业问题更显突出,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冲击更为严重。推进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发力,要关注重点人群、重点领域,发挥职业教育对稳就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进一步强调支持和鼓励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支持企业成为举办职业教育的主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战略之举。
澎湃新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产量占据世界半壁江山,你认为发展到这么庞大的力量之后产业存在哪些问题?
余德辉:目前国内铜冶炼产能仍在盲目扩张,产能过剩持续加剧,铜精矿自给率快速下降,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铜冶炼产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体现:
一是铜冶炼产能过剩加剧。2019年我国精炼铜产能已达1259万吨/年,铜冶炼行业投资同比增长40.9%;精炼铜产量978万吨,产能利用率不足80%。随着新建扩建产能增长,预计2021年将达到1422万吨/年,将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
二是铜精矿对外依存度加大。铜资源作为国家战略资源,我国铜资源储量仅占世界的4.60%,铜矿资源经济可采储量持续下降,铜精矿自给率由2000年的43.25%下降至目前的22.8%,国内资源保障能力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扩大。
三是生态环境压力更加突出。铜冶炼作为高耗能产业,每生产1吨精炼铜需要消耗约1吨标煤和5~10吨水资源,且冶炼过程产生大量的废酸、废碱、重金属和尾矿,将造成较大的生态环境负外部性,增加了环保风险;硫酸等副产品消纳能力不足,也限制已建产能释放、造成资源浪费。特别是今年新冠疫情期间,硫酸过剩问题更加显著,胀库风险持续上升,不少冶炼厂硫酸每吨已经贴价100-200元进行销售。
澎湃新闻:基于你分析的铜冶炼产业结构性矛盾,你的建议是什么?
余德辉:为严防铜冶炼产业出现严重过剩问题,必须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和产业法制约束,通过大力实施“一严控一优化一升级”,推进铜冶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第一、严控铜冶炼新增产能。尽快修订出台《铜产业规范条件》,严格准入条件限制,采用等量或减量置换等方式报批,遏止新增产能盲目扩张。重点支持铜冶炼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坚决清除铜冶炼“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减量过剩产能。有序引导再生铜产业发展,通过“互联网+回收”方式,加强废旧铜资源回收利用,减量国内铜矿资源和冶炼能源消耗,提高铜冶炼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第二、优化铜冶炼产业布局。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有序引导支持国内龙头企业开展国际化合作,在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同时,推动矿产采选、冶炼以及加工、装备、工程技术走出去,布局建设海外铜生产基地,掌控海外优质铜资源,提高国家战略资源保障能力。鼓励有条件的铜冶炼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的减量化兼并重组,并向具有资源、能源、消费优势的沿海区域有序转移,更加便利地使用海外铜资源,促进下游硫酸等副产品的海外销售,提升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边际效益。
第三、升级铜冶炼产业技术。在严控产能、优化布局的同时,通过加快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矿山和冶炼厂,实现铜矿资源的高效利用。推进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的多方技术联合重组,推进铜冶炼共性技术升级,攻克伴生稀贵金属提取技术,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铜冶炼尾矿的二次分选、综合利用、深加工等技术研发,升级矿山、尾矿区的环境恢复和治理技术,促进资源型与环保型产业融合,提升资源产出率和价值创造力,实现铜冶炼绿色化发展。
澎湃新闻:针对第二份提案,你认为在国有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方面,目前整体情况如何?
余德辉:国有企业曾是举办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但随着深化国企改革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支持国有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财税优惠政策缺乏实施细则,致使国有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规模缩减,功能退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行业企业举办高职院校有680余所,约占高职院校总数的一半;举办中职学校3400余所,约占中职学校总数的1/3,但国有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分别只占不到总数的6%和1%。
澎湃新闻:在社会就业压力增加的当下,你认为哪些措施可以提高职业院校的质量,从而发挥国有企业办职业教育稳就业的优势?
余德辉:一是落细落实支持国企办职业教育的各项政策。建议将公共财政覆盖到国有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为国企举办职业院校提供生均经费补助。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完善财政、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实施细则,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企业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激发国有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动力,促进国企更加主动地招收农民工、退役军人和下岗工人等群体进行职业教育和周期性培训,更好地发挥国企稳岗就业、扩大就业的压舱石作用。
二是多措并举完善国企办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建议国家继续实施高职院校扩招政策,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报考,为国有企业按照自身发展需求合理优化用工组合提供资源。支持国有企业借鉴德国“双元制”等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自主招收或联合招收青年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等。国家根据不同职业(工种)的培训成本,按规定给予每人每年4000-6000元的培训补贴。在实训和见习期间企业再给予一定补贴,学业结束后可优先在国有企业安置就业,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办职业教育稳就业的蓄水池作用,短期缓解当前就业压力,长期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三是建立健全支持国企办职业教育的制度体系。建议尽快修订《职业教育法》,明确国企举办职业教育的职责和义务,制订国企举办职业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探索由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进行资源优化整合,积极探索集中运营、专业化管理的模式,面向先进制造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建设若干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根据不同生源对象的需求与特点因材施教、精准培养,培养高素质产业人才和蓝领工匠,做到人人学而出彩,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