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女烟民:背后被构建出的女权符号:毕业作品赏析Ep.4

2020-05-22 06: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林建

韩国中央大学 公演映像创作学部 '20

People Mountain

这是一个有关人们在处于强烈的意识形态与集体主义为主导的特定时期,应如何认识自己的身份与个人的项目。

韩炳哲(Byung-Chul Han)在其哲学著作中提及了“他者”与“同者”以及“相同的他者”和“其他的同者”这一哲学概念,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他者”与“同者”的差异与“他者”逐渐消失的原因,同时对现阶段人类可能所面临的自我(ego)跟对于自我的身份认同(identity)的危机进行了剖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身处于无边界的网络时代意味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同质化危机正在悄无声息地蔓延并以一种接近无限大的速度扩张,它将抹除每一个人的特征并使改造成某种符合当下标准的规范产物,就如同热衷于利用修图软件来对自身外貌与体型进行修改以适应当下特定的审美标准的人群一样。这种行为抹去了一切粗糙或者不规整的表面,使其变得平滑(das Glatte)来符合当今社会的要求。当我们站在无边界的互联网空间时,可以惊奇地发现,周围的人群早已被分割,划分为“相同的他者”与“其他的同者”,当然,我们自身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二者中的一者。同时,意识形态犹如一个阴魂不散的幽灵盘旋在网络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去挑选接纳那些符合其标准的人群,重新对人群的种类进行细分,试图褪去身上的同一性。若从本质上来分析这一行为,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网络时代的人群只有“他者”与“同者”,如要细分,也仅是“相同的他者”与“其他的同者”,意识形态所做的只不过是为“他者”与“同者”加上一个其意识形态所特有的前缀,一个称号。但人们为此疯狂,以意识形态为由党同伐异。

回顾中国现代史可以发现中国人所面临的最大的身份危机正是那失语的十年,基于对这段特殊时期的不解与好奇和尝试去了解生存于那个时代的普通人又是如何认知自我,看待个人身份的原因,我开始了这个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试图以一个“局外人”或者说“旁观者”的身份去审视,梳理并重构生活于那个集体主义时期的人们对于集体与个体的思考。

注:提交的照片仅仅是已完成的图像部分的一部分,整个作品是由图像,装置及影像构成。

© 林建

© 林建

© 林建

郁胜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摄影本科 20'

M•UA

以花为拍摄对象,运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和灯光,来捕捉花卉最为美妙的瞬间,色彩的搭配,巧妙的构图,体现摄影花卉之艺术性

© 郁胜杰

© 郁胜杰

© 郁胜杰

吴昕怡

浙江传媒学院 摄影本科 20'

换盆

去年我买了一盆小的发财树,起初长势挺喜人,看着它的根越来越粗,该帮它换盆了。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换盆后很久的一段时间里,它似乎是不适应新土,一直蔫蔫巴巴的,没有精神。那一瞬间我突然和我的植物有了共鸣,自己也正巧面临毕业,马上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它、我都是处在一个“换盆”的状态。在这段身份转换的路程中,我逐渐迷失方向并且负面情绪不断积压。于是我开始思考自己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毕业生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开始通过这个项目寻找自己的答案。

© 吴昕怡

© 吴昕怡

© 吴昕怡

孙毛亦成

伦敦艺术大学 新闻与纪实摄影硕士 20'

被圈养的自然

我的项目呈现的是对城市化时代城市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探讨在这个工业时代,自然在城市中究竟应该占据怎样的位置。我试图将人与自然并置,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自然之于人类,自然的则之于人造的,去寻找城市中“拟仿自然之样态”所做的建设,并最终以一本手工书的形式呈现。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在当代城市结构中,被城市所圈养的自然在城市中所发挥的多种功能,以及他们对城市生活带来的机会和威胁。

© 孙毛亦成

© 孙毛亦成

© 孙毛亦成

刘祖宏

上海师范大学 摄影硕士 20'

女烟民

烟草,自古以来具有让人无法自拔的魔力。随着女性解放运动以来,吸烟成为某种被构建出的女权符号,越发达的国家女性吸烟比例越高,美国位居第一,中国第二。

© 刘祖宏

© 刘祖宏

© 刘祖宏

陈柏良

大连艺术学院 影视摄影与制作本科 20'

无法停留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进程,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在高速的轨道中蓬勃发展,东三省也一样在进程中努力探索着,不过通过在东北的长时间的居住与生活发现了其中的一些有意思的特点,东三省渐渐留不住年轻人了,一座座城市变得尤为空旷,教育的缺失以及就业的短缺导致大量的年轻人涌向南方的城市或者国外务工,早年依靠大型国企重工业文明闻名的"共和国长子"在时代高速发展的洪流之下一时间显得难以适应,年轻人的就业,老龄化的极速到来,环境的治理保护,是摆在东三省未来发展的面前问题,也是导致东北人无法停留的一部分重要原因.

© 陈柏良

© 陈柏良

© 陈柏良

应凹凹

华南理工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20

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MFA录取

乌合之众

在信息爆炸的大环境下,现行社会中似乎存在一种基于眼前所见即可迅速得出结论的倾向。你我都以为所见所得的就是真相,但每一套描述每一方立场每一个角度是如何去塑造你我所自以为的真相的呢?在读完古斯塔夫的《乌合之众》和麦克唐纳的《后真相时代》后,我的困惑越发清晰:“我真的确信我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吗?”我搜集的论据是事实吗?我的思考真的没有被任何人煽动蛊惑策划吗?

在这本很长很长的书里,我通过图像、文字、排版等视觉语言阐述了一个个体逐渐同化为乌合之众的一员的过程,并加入一些材料媒介如红线、镜子去帮助联觉主题与视觉效果。我希望可以警示读者保持独立思考的意识,并为表达自己的言行负责。

© 应凹凹

© 应凹凹

© 应凹凹

李美杉

四川传媒学院 图片摄影'20

Whisper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一些理所应当的事情,树上飘落的花瓣,窗帘上打下的阳光,随手放在厨房的白砂糖,其实,所有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他们摇摆于世,有着自己的职责,他们静静的在日常生活中来传达一种生命的意义,利用光影来包含时间和记忆。捕捉生活中平常但是可以表达细腻情感的事物,对生命充满好奇,发掘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发现平常生活中的细微事物,感受时间的流淌,光影变化的同时也带走了时间,代表了时间在光的帮助下留下了一个个的痕迹,他们都是时间流逝以后存留下来的碎片,人的生命也一样,慢慢的去扩散,在各个地方留下自己存在过的痕迹。

© 李美杉

© 李美杉

© 李美杉

廉怡宁

四川传媒学院 摄影本科'20

© 廉怡宁

© 廉怡宁

© 廉怡宁

▾作品投递 即扫即投▾

或点击阅读原文直达

插画 © reallygood

原标题:《毕业作品赏析Ep.4 | 光圈征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