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东京画廊+BTAP七十年:亚洲艺术的自我觉醒

2020-05-21 18: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裴刚 雅昌艺术网

在东京画廊从1950年至今的70年历程中,先后推动日本“书象”“具体”“物派”、韩国“单色画派”,于80年代后积极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间的发声。2002年北京空间(BTAP)举办的“北京浮世绘”、“念珠与笔触”等大型学术展览,为前进中的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了动力和研究的坐标。正如田畑幸人将画廊定位为“一个有着无限可能和想象力的实验性空间”一样,为觉醒中的亚洲艺术提供展示空间和研究运营的平台。

“还会与你相见——東京画廊+BTAP 70周年特展”展览现场

本周,坐落在北京798艺术区的東京画廊+BTAP举办的“还会与你相见——東京画廊+BTAP 70周年特展”启幕。在画廊成立70周年之际,東京画廊的北京空间以特展的方式开启東京画廊+BTAP极具意义的一年。邀请了東京画廊成立至今合作过的徐冰、蔡国强、隋建国、丁乙、方力钧、刘小东、王玉平、王舒野、叶剑青、曾健勇等39位中国艺术家参展,展出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装置、影像在内的八十余件作品。今年東京画廊+BTAP会在日本东京和中国北京的两个空间举行纪念画廊70周年的系列展览。雅昌艺术网藉由此次展事,管中窥豹。

東京画廊+BTAP总监 田畑幸人

从懂事起,我周围就是艺术的世界,在我考虑什么是艺术之前,我的世界里就已经充满了艺术。

——田畑幸人

1950年——1960年 关键词:抽象艺术

田畑幸人回忆父亲为什么会开画廊:“因为当时生活很贫困,虽然当时战后社会是一片狼藉,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拿钱出来买画。我和哥哥在整理过去的东西时,发现了最初的账本,一看非常震惊,当时销售相当好。日本普通的工薪阶层当时能够拿到的工资是一个月5000日元,就有销售额一幅画可以卖到100万日元。这个现象非常有意思。”

50年代東京画廊(东京)街景

在東京画廊+BTAP总监田畑幸人的认识里,不是因国家富裕才产生艺术,而是因为在贫穷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梦想,人们在实现这个艺术梦想过程中,国力才逐渐增强了。

战后的东京,唯有银座的几栋建筑,其他地方还在战后废墟的重建过程中。田畑幸人的父亲山本孝(Takashi Yamamoto)1948年在银座成立“数寄屋桥画廊”的时候,银座仅有7家画廊,包括战前有四家,战后的3家。以经营古董和写实主义绘画为主。1950年12月数寄屋桥画廊更名为“東京画廊(Tokyo Gallery)”。这一年田畑幸人出生。

斋藤义重(左)、泷口修造(中)、山本孝(右)1958

在1950年代,東京画廊主要关注“抽象艺术”。从“数奇屋桥画廊”更名为“東京画廊”之后,山本孝(Takashi Yamamoto)将关注点放在日本前卫艺术,成为当时日本东京仅有的从事当代艺术的现代意义上的画廊,在艺术家斋藤义重(Yoshishige Saito)的影响下,经营的尤以抽象绘画艺术家为主,其中包括画廊开幕首展的鸟海青儿(Seiji Chokai),以及多次做展览的三桥健(Takeshi Mihashi)、佐藤敬(Kei Sato)脇田和(Kezu Wakita)、加山又造(Matazo Kayama)、斋藤义重(Yoshishige Saito)等。

斋藤义重(Yoshishige Saito)个展第一回 斋藤义重在東京画廊 1958.11.5

其中,1958年11月5日-15日東京画廊为斋藤义重(Yoshishige Saito)第一回个展至今,東京画廊已经为斋藤义重举办了14次个展,为日本抽象艺术同步于国际艺术铺路。

田畑幸人(右一)和策展人冯博一(左一)、艺术家张小涛(中)东京画廊经理迟丽萍(右二)

我父亲1950年创办了東京画廊,从我是孩童时代开始,家里就经常会有艺术家来小住一段时间,记得经常还有艺术家在我家创作。所以8岁的时候看到斋藤义重的抽象画作品的时候,我很自然就接受了,12岁时候看到丰塔纳的作品觉得很有趣,这种生活经验让我在日后可以无差别的欣赏具象、抽象、雕塑、水墨及一切形式的艺术。

——田畑幸人

1960年代 关键词:世界的“新表现”

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风起云涌,全球艺术发生了转折性的改变。同期的极少主义出现并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当时山本孝在游历欧洲时看到卢西欧·丰塔纳作品,决定将西方最新的艺术形式带到日本,1960年代起,東京画廊为很多国外艺术家举办了在东京的首展,其中包括奥地利国宝级艺术家Hunderwasser(百水先生)、以及极负盛名的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卢卡斯·丰塔纳(Lucio Fontana)、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而这几位艺术家在东京举办展览一时也成为1960年代欧洲艺术界的话题。

赵无极个展现场及画册 1961

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个展海报1962

白发一雄(左)1962

另一方面,继续1950年代日本前卫艺术的高度成长,“新达达主义”、“Hi Red Center”等艺术团体在60年代成立,日本当代艺术进入高度成长转型期,東京画廊也在第一时间回应并未这些先锋艺术家们举办了展览。日本“新艺术”也广受国际关注,有MOMA组织策划的,包含了46位日本艺术家的“The new Japanese painting and sculpture”展,从1965年4月起一直到1967年5月在美国多地巡展,并于10月17日-12月26日在MOMA展出,是日本新艺术在国际的一次集体亮相。

山本孝(中)、冈本太郎(右)1961

1960年代日本的艺术表现为一系列在先锋艺术旗帜下的实验,但在1970年代,这个热度有所下降,很多年轻艺术家也开始出国发展,日本国内进入以“物派”为主导的安定成长期。随着跨国集团进入日本,一些热爱艺术的美国人开始购买日本当代艺术,也带动了日本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東京画廊甚至为此创造了“微沙龙”展览形式向这些藏家推荐作品。而随着战后艺术的重心从欧洲移到纽约,艺术界的重心也从现代转移至当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東京画廊开始将目光从日本艺术家转移至整个亚洲,山本孝同中原佑介一起游历了亚洲的很多地方,最终挑选了几位韩国艺术家在東京画廊做展览,南韩当代艺术开始成为東京画廊的重要板块之一。

卢西欧·丰塔纳(Lucio Fontana)个展现场1962

70年代我进入大学,我父亲建议我多看中国传统字画,一次看完宋元绘画展,我大受感动,从那时以后开始频繁参观奈良、京都的中国古美术展览。1973年,我进入东京画廊工作,作为我父亲的助手开始往返于日韩和韩国当代艺术家们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强烈感受到了亚洲的重要性和亚洲文化的深厚魅力。

——田畑幸人

1970年——1980年代 关键词:亚洲化

1970年代,为“物派”艺术家群体的推出贡献尤多。画廊通过金焕基、李禹焕等人,开始关注韩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为韩国当代艺术的迅速崛起给予了很大帮助。

彦坂尚嘉(Naoyoshi Hikosaka)第一回1981(彦坂尚嘉于1974年出版的《复兴·新兴艺术的位相》一书,是第一次提出“物派”这个词汇。)

作为与亚洲当代艺术一起长大的田畑幸人,青年时代一直在学习和研究欧美当代艺术,他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亚洲当代艺术想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多么艰难。伴随着1960年代至1970年代日本和韩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崛起,田畑幸人认为亚洲的当代艺术充满着希望。在此过程中,他愈发了解日本和韩国的传统文化,也愈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但因为当时中日两国之间还没有建交,以至于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状况一无所知。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个展海报1971

李禹焕个展现场 1973

榎仓康二个展海报及现场 1978

70-80年代,画廊一直在从事欧美、日本和韩国的当代艺术。1989年2月初有幸认识了徐冰先生,让我非常感动,于是真正地开始了同中国当代艺术的交流。随着不断的深入了解,我确信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的重要性,在日本为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家们做展览,并于2002年在北京开设了BTAP这个空间。

——田畑幸人

白发一雄(Kazuo Shiraga)个展第四回1980

小清水渐(Susumu Koshimizu)个展第三回1988

1980年——1990年代 关键词:新自由体制

“我父亲从60年代后就开始向日本介绍欧美艺术家。70年代后他开始就关注亚洲文化,这给我非常大的影响。因为父亲的影响,我也一直在韩国、日本、东南亚寻找亚洲文化,最终在中国发现了自己一直向往的亚洲文化。”田畑幸人1989年2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上看到了徐冰的作品《天书》,当时他觉得自己一下子发现了一颗钻石!在日本人普遍关注欧美艺术的时候,他认识到中国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斋藤义重(Yoshishige Saito)个展第九回 1980年

作为将关注点放在亚洲当代艺术的東京画廊来说,1980年代开放的中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部分。1989年1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89现代艺术大展》期间,田畑幸人到访了中国北京,并参观了展览,开启了東京画廊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介绍。

黄锐个展《越界语言:Huang Rui's Chinese story》现场 2003年

1972年,中日两国政府积极推进恢复邦交正常化,并共同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构建两国政治互信,重启双边对话。直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1980年代初中日两国之间互派留学生渐成风气,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此时旅居或造访日本,诸如黄锐、蔡国强等,田畑幸人与他们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正是通过他们的介绍,田畑幸人开始了解和熟悉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状况,也因此对这个古老而幅员辽阔、文化和思想资源丰富的国家的当代艺术的发展,充满了无限的期待。1989年2月,在得知中国美术馆正在举办现代艺术展时,田畑幸人迅速决定来北京参观展览并购买了杨诘苍、王广义、徐冰等人的作品,并于1989年7月,主要用这些作品在画廊策划举办了名为“中国当代艺术进行时”的展览,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首次在海外展出。

中国现代美术“今”展 展览现场 1989/7

父亲的卓越远见还体现在他从1950年代开始就确信了亚洲的重要性。1961年举办了赵无极的展览,1968年举办了李禹焕的展览,1975年开始以朴栖甫为首正式致力于韩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当时,欧美艺术席卷全球,关注亚洲的人极少,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依然不为所动,对亚洲的重要性深信不疑。我在父亲身边受到了极大影响,1988年父亲去世的半年后,也就是1989年2月,我第一次来到北京,与中国当代艺术结缘,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冲击和未来性。我在北京开设空间的时候就想在北京做一些东京做不了的事情,日本人当时对亚洲全无兴趣,如果想考虑亚洲的未来,在中国有一个空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我至今仍然确信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

——田畑幸人

1990年——2000年 关键词:艺术和社会

菅木志雄(Kishio Suga)个展第九回 1996

1990年代,整个亚洲的当代艺术蓬勃发展,韩国在1995年开启了光州双年展,東京画廊也在进一步接触中国当代艺术,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出现在东京的展览目录中。另外一方面,艺术越来越多的介入社会中,在日本国内和国外都发生了很多相关艺术项目,东京画廊也参与了很多。其中用库房作为艺术空间日渐成为艺术介入社会的潮流,東京画廊也在1990年代成立SOKO Tokyo Gallery。

徐冰(Xu Bing)个展第二回1997年

2000年——2010年 关键词:传统与现代

“不是因国家富裕才产生艺术,而是因为在贫穷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梦想。我们想实现这个梦想,在实现这个艺术梦想过程中,国力增强了。”田畑幸人1989年刚来中国的时候,看到人们的生活水平还非常低,在那种情况下他见到很多追求艺术的青年。虽然生活非常的辛苦,但是他们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当时就觉得也会像日本一样,果然中国经济发展以后他们就像日本一样发展起来。

21世纪的全球艺术领域,媒介和价值观更加多元,东京画廊非常有前瞻性地关注到新一代年轻艺术家和新的艺术方向。2002年田畑幸人在北京开办BTAP,策划了一系列实验性的展览项目,积极向世界推广中国当代艺术。

《念珠与笔触》现场 2003年

在2002年3月决定在北京大山子798艺术区设立东京画廊+BTAP的前身北京东京艺术工程之前,田畑幸人频繁往返于中日之间,为徐冰、蔡国强、黄锐等艺术家在画廊策划举办个人展览,到访艺术家的工作室,考察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状态,与孙良、隋建国、费大为、尹吉男等艺术家和批评家交往,并购买了大量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田畑幸人看来,中国当代艺术展现着充沛的活力和可能性,他致力于推动建立日本、韩国和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之间的联系,期待建构由日本、韩国和中国当代艺术家共同确立的亚洲艺术的语言和思想体系,与欧美当代艺术的思想体系形成共生的并置关系。在经过10多年的考察之后,田畑幸人于2002年7月决定在北京大山子798艺术区设立东京画廊的北京空间。

在2002年3月决定在北京大山子798艺术区设立东京画廊+BTAP的前身北京东京艺术工程之前,田畑幸人频繁往返于中日之间,为徐冰、蔡国强、黄锐等艺术家在画廊策划举办个人展览,到访艺术家的工作室,考察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状态,与孙良、隋建国、费大为、尹吉男等艺术家和批评家交往,并购买了大量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田畑幸人看来,中国当代艺术展现着充沛的活力和可能性,他致力于推动建立日本、韩国和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之间的联系,期待建构由日本、韩国和中国当代艺术家共同确立的亚洲艺术的语言和思想体系,与欧美当代艺术的思想体系形成共生的并置关系。在经过10多年的考察和艺术家黄锐大力的推动引荐之后,田畑幸人于2002年7月决定在北京大山子798艺术区设立东京画廊的北京空间。

《Mad 建设中》展览现场 2006年

2002年10月,东京画廊+BTAP798艺术区陶瓷三街。在田畑幸人的执掌下,北京东京艺术工程的发展方向旨在策划一系列实验性的展览项目,积极向世界推广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中心的亚洲当代艺术。田畑幸人将其定位为一个有着无限可能和想象力的实验性空间,是一个永远在进行中的研究项目。之后,东京画廊+BTAP大胆而频繁的实验性展览,赢得了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当代艺术界的赞赏,在大山子798艺术区成为亚洲当代艺术领导核心的进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田畑幸人对此曾回忆道:“我们充满了热情和信心将大山子这个曾经是一个工业废墟的地方,建设成为完美的艺术展览区域,是基于此东京画廊+BTAP才能够不断地获得成功。”

物派艺术家联展《what is Mono -Ha 》展览现场 2007年

在田畑幸人的引领下,东京画廊+BTAP成立至今的16年间,共策划实施了106个展览项目,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为何云昌、林天苗、宋冬等30余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筱山纪信、北川宏人、松浦浩之、宫泽男爵、铃木伸吾等10多位日本当代艺术家举办的个人展览项目;一种是比较大型的学术性展览项目,包括“北京浮世绘”、“念珠与笔触”、“什么是物派”等,都在中国当代艺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10年代——至今 关键词:“新·朦胧主义”

東京画廊+BTAP 新朦胧主义系列展览《整体与观看》2019年

在东京画廊的70年里,東京画廊的展览不只局限在当代艺术领域,一系列打破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界限的展览,都在试图探索日本和亚洲艺术的“根”。2013年后,东京画廊+BTAP更是策划一些列“新·朦胧主义”展览推进对亚洲当代性的探索。

王舒野 时空裸体 · 即(116)墨、麻纸 114×83cm 2018

朱建忠 空.度2019-2 34×45cm 纸本水墨 2019年

叶剑青 清谷 100 x50cm 布面油彩 2019

虽然画廊也是个可以赚钱的行业,但在田畑幸人心里,就赚钱而言,画廊培养艺术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才是更有意思的。他说:“这个话说出来可能我的家人、老婆、孩子不太高兴,但是画廊的事业在这儿。作为我个人来讲,我只需要有一个住的地方,有一辆车,我对物质没有太大的追求,如果我有十万块钱,我宁愿去买一个画家的画。世界经济处于低迷的状态,而真正的艺术家就是在经济低迷的状态下才会涌现出来,所以十年后、二十年后世界的艺术在亚洲。”

“还会与你相见——東京画廊+BTAP 70周年特展”展览现场

隋建国 云中花园-岛屿17#,光敏树脂3D打印,55x38x18cm,2013

蔡国强 胎动(草图9)火药、纸 50×65cm 1990

方力钧 2013-2019春 纸本设色138x72cm 2019

高孝午 宠神-狮 铸铜着色 81x77x126cm 2017

曾健勇 诸野之余 纸本设色 50x50cm 2020

张天幕 我曾经以各种形态存在过 之打破砂锅问到底 109x86x31cm 棉布、填充棉、铁丝、发泡胶 2020

马树青,丙烯综合材料木板36X36cm《无题2020.D2》年份2019-2020

徐冰 铜凤凰 - 凤 青铜雕塑(铜绿着色)142.9 x 36.8 x 38.1 cm 2016年-至今

杭春晖 被形式遮蔽的信息-No.22 36.5x118cm 綜合材料 2018

艾安 白皮书 木板坦培拉 28x34cm 2020

丁乙 十示 2020-B1 手工纸上丙烯、水溶性彩铅、铅笔 56×38cm 2020

黄锐 无题(禅空间系列)80×95cm 布面油画 2020

金沙 向大师致敬-寻找皮埃罗·戴尔·波拉约洛 绢本设色 51cmx45cm 2010

李宁 林中路·一 纸本水墨 44×41cm 2013

李益 W 50x50cm 综合材料 2016

林于思 星空 纸本水墨 46x35cm 2020

刘庆和 爱你 42×55cm 2017 纸本水墨

刘小东 青春期之一 76x97cm 布面油画 2014

邱世华 无题4 中国画纸,水油颜料 18.5x31.7cm 2000

唐晖作品

王玉平 男-女 76x56cm 纸本木炭 2018

魏久捷 无人之境·行云NO1 39X42cm.绢本设色.2019

吴强 谷雨图 57x10.5cm 绢本水墨 2019

杨勋 绿湖涌入幕夏 40x30cm 布面油画 2020

杨迎生 寒山 19号 艺术微喷 _ Hahnemuhle 德国版画纸 60X46cm 2017

岳敏君 春眠不觉晓 纸本水墨 34×70cm 2019

张诠 竹影17 44×96cm 纸本水墨 2020

张天军 翡翠谷,2020,80x60cm,布面丙烯

张小涛 无题,纸上水彩56x76.2013

朱金石 草地上的野餐8 布面油画50cm×60cm 2011

朱岚 油画棒系列 N.1 油画棒 38×26cm 2015

结语

田畑幸人把“特殊化经营”,不随波逐流作为画廊得以传承和成就的核心。他认为中国仍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市场会越来越庞大。虽然这个市场问题有很多,等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最终解决,会成为国际性的大市场。他一直在持续推介的“新朦胧主义”系列展览的真实的目的是希望亚洲人的自我觉醒,也希望亚洲能在这次疫情之下重新找回自信。

注:图片来自东京画廊,感谢东京画廊在文章编辑撰写过程中图片、文字的大力支持!

- END -

原标题:《画廊故事特稿 | 東京画廊+BTAP七十年 亚洲艺术的自我觉醒》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