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会见企业家|专访沈国军:后疫情时代,零售行业如何重塑信心

澎湃新闻记者 王启帆
2020-05-22 15:42
来源:澎湃新闻
10%公司 >
字号
沈国军表示,国家经营政策应向劳动密集型的商贸、工业和物流企业重点倾斜。澎湃新闻编辑 秦盛(01:54)
“这一次的疫情对企业影响很大,对社会管理的影响也很大。从企业的角度,我们认为确实需要去反思,未来如果万一还碰到类似的突发性事件,企业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去应对。” 全国政协委员、银泰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沈国军说。

今年全国两会,沈国军共携三份提案上会,分别从商业、公共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三个领域,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薄弱点、加快疫后经济复苏以及加快自然保护地立法等,提出了建议。

银泰集团由沈国军于1997年创立,是一家综合实业发展和投资的集团,下属有商业、置地、黄金、文旅、投资与金融等多个板块,拥有多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和100多家控股、参股公司。

近日,沈国军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就疫情对商业环境和企业的影响,疫情后时代如何提振经济,重塑消费者信心,企业如何应对,提出了想法和建议。

以下是澎湃新闻记者和全国政协委员、银泰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沈国军的对话实录:

澎湃新闻:说到商业环境,今年的疫情对各行各业的线下业务都造成了影响,银泰集团旗下业务众多,包括零售、旅游、金融投资等,目前各业务板块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如何?

沈国军:这次疫情确实对全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社会生活都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响。银泰集团也不例外。我们的业务性质决定了这次损失可能更大,比如旗下的银泰商业集团,在全国有几十家购物中心,旗下的银泰文旅集团有很多旅游景区等等,此外还有很多星级酒店等等,都在疫情期间遭受重创,所以业务经营受影响非常大,直接损失估算大概超过十个亿。

澎湃新闻:目前,公司的复产复工和业务恢复情况如何?预计何时能够全面恢复?

沈国军:自从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之后,我们也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目前为止,据统计,银泰集团旗下购物中心的客流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的50%-60%,销售大概恢复了到疫情前的40%,但星级酒店受疫情的影响会更大一点,现在业绩恢复了大概20%-30%。这当然跟区域也有关系,比如像浙江的复工复产的效果更好一点,北京因为疫情管控的因素,星级酒店的业务还在恢复当中,恢复情况目前情况并不理想。但我们还是很有信心,在未来几个月内,复工复产的情况可能相对会更好一点。

我个人估计,疫情对业务的影响大概会持续8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按照2003年非典的影响粗略地估算,从疫情发生开始到复工复产,再到恢复到疫情以前的销售水平,大概需要半年时间。这次新冠肺炎比2003年的非典要严重得多,所以从复工复产要到真正达到疫情以前的销售额,最起码需要8个月,甚至一年的恢复期可能会更长。

澎湃新闻:你在其中一份提案中提到了“就业-消费”的关系,从大环境来说,你认为要如何拉动就业,同时如何拉动消费呢?

沈国军:很有意思,最近多年没有联系的朋友打电话找我,他们基本上都是为了一件事情,帮助朋友介绍工作,所以现在全社会的就业压力其实非常大。

就业跟消费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关,因此我觉得,首先从上到下全社会一定要对就业这项工作引起高度重视,有进才有出,有收入才能去消费。

我觉得,中央、地方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各级政府尤其要对劳动密集型的这些商贸企业、生产型企业、工业企业,还有一些物流企业要特别关注。我觉得要高度重视,最起码要让他们度过难关,尤其是在这个阶段。如果能熬过来,那么这些企业的员工就能保住工作留下来了,如果企业熬不过去,那它自然而然可能就会减人裁员,失业率可能会更加高。所以我认为,各级政府以及企业,大家都要齐心协力,一起来克服困难,尤其是在就业、消费这两大方面做更多积极的工作。

澎湃新闻:疫情的发生是突如其来的,但这是否对企业敲响了警钟,未来在应急预案和商业模式上都要发生调整,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沈国军: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非常认真努力地把复工复产做好,把企业经营做好,让企业能够健康地活下去。

同时,也在思考,未来我们这些企业、下属企业以及行业再要面对这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尤其是疫情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要怎么去做工作应对。

我觉得,坚持企业的数字化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以前大家都在说企业要数字化,拥抱互联网,做一些跟互联网融合的业务等,但很多企业以前是看得多,聊得多,但真正去落实的却很少。但这次疫情给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敲响了加快数字化的一个警钟,因此也有很大的启发。

未来我觉得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去思考怎么样做数字化,把你的商品数字化,把你的管理数字化,把生产能力以及生产细则数字化,包括交易的数字化。商贸企业、出口企业、工业生产企业,包括跟物流有关的渠道企业,整个供应链环节都必须加快数字化,这样才会让企业未来在面临类似危机时,受到的冲击不至于这么大。

澎湃新闻: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谈论5G时代的到来,结合你刚刚说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末认为传统的零售行业和5G技术有什么结合的可能性?

沈国军:5G时代我觉得不光是对我们零售企业,几乎对任何企业,包括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5G的发展在中国今后可能会越来越快,应用会越来越多,我觉得每个企业都应该认真地积极去拥抱,去融合,尤其是能够结合5G做一些产品的开发。

我觉得以前可能大家感受不是那么多,觉得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也许也能过日子,但我觉得未来可能就不是这样,。这次疫情给大家一个启发,尤其是5G时代到来了以后,我觉得可能拥抱5G会更加紧密,更加快速,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澎湃新闻:对于行业龙头来说,在行业情况低迷的时候,更具有抗风险性和扩张的可能性,沈总目前在行业里都看到了什么机会,或者是否已经有了一些实际行动呢?

沈国军:危机就是这样,危险危难的时候会有很多商机,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其实银泰这些年在每一次经济危机,或者是金融危机,各种经济低谷的时候,我们是都在积极思考怎么样去把握商机,这次也不例外。

现在我们除了公开媒体公告的一些事情以外,对于其他的各个领域,各个板块的项目,我们都在积极地推动。

在零售领域,银泰商业集团今年会通过收购兼并、管理合作等几种形式,增加很多个项目。目前已落实成交的项目有好几个。只要有机会,有适合我们的行业领域,上市公司也好,非上市公司也好,我们都愿意去跟大家一起合作参与,努力把企业做好,规模做大。

这次疫情对一些行业和公司的影响非常大,有很多企业没有财务能力继续做下去了,或者管理出现了问题,今年甚至明年的业绩会出现大幅下降,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银泰集团还是希望想有机会能够积极地去参与合作。

澎湃新闻:银泰集团是从百货、零售业务开始发展的,这次的疫情对于传统的线下业务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这是否对于行业也引发了反思,未来在线上线下布局的战略上,有哪些新的思考?

沈国军:其实银泰在传统的零售企业里面,银泰的创新能力应该算是在同行里面最强的。我们从2013年开始就不断地创新新零售,当时我们开发了很多线上的项目,包括现在大家有很多人在用的喵街,就是当时我们跟阿里共同开发的,专门用于购物中心的项目。

银泰也是全中国所有的零售企业里面第一个做商品数字化的,从2012年就开始做了,真正做到线上线下同款同价。银泰也是全中国在这个行业里面第一个做移动支付的,像比如支付宝、微信的移动支付的应用,在这个领域里面都我们是走在前列的。银泰也是全国在这个领域里面最早完成线上线下会员打通、积分共享的企业,我觉得在这个行业里面银泰创新的产品还是非常多的。

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不断地结合5G时代的到来,去做业务创新,推动新零售的发展。尤其是最近非常火的商品直播时代来临,例如像抖音直播、快手直播等,以至于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自己做直播。其实银泰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开始试水在做直播,确实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觉得很多项目和产品在直播这个领域还是需要不断地去完善。

澎湃新闻:通过这次疫情,您认为它对整个商业环境和消费者观念都带来了什么长期影响?

沈国军:其实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个事情。在后疫情时代,包括未来,我觉得我们很多企业,包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如何在业务中、在生活中去改变应对类似受疫情这类的冲击。在最近很火的直播销售、移动办公、线上教育等等,包括帮助公司精准化管理的一系列建设尝试中,我觉得都有机会在线上去做得更好,做得更完善。

就说线上办公这个事情,有了钉钉、腾讯会议等应用以后,确实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方便很多便利,在让疫情期间特别重大的一些工作没有被耽误。这确实要感谢互联网时代为我们创造和开发的这些应用。我觉得这种移动办公、线上教育,包括直播等场景,会越来越被大家认可认知和接受。

我们现在也在不断地去思考,如何把公司管理做得得更“轻”,能在线上处理的事情,能做的事情尽量在线上做。销售也一样,如果说能够在线上销售东西和产品,那么我们的商品数字化销售以及跟客户的互动也都会很方便,所以未来我们线上线下互动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销售的比例会越来越接近。

    责任编辑:孙扶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