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理解“生态本身就是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生存条件,也是经济活动的起点
生态,亦即自然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有机体不能与其所处的环境分离,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它们都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的情况下总是平稳地进行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的多样性。多种多样的生物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态平衡的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它是一种动态平衡,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
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生存条件和生活资料,也是经济活动的起点。例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由植物光合作用开始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转化和再生,这个过程把太阳能转变为地球有效能量,这是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的条件。如果生态失衡,就会危及人们的生存,影响经济的发展。
生态系统具有多方面价值
自然价值
自然有价值,自然价值是由自然界物质生产过程创造的,被定义为“被储存的成就”,是由自然事物的性质、它的结构和功能决定的。生命和自然界是自组织系统,自然过程是物质生产过程,是不断地创造价值的过程。人类要充分认识到大自然的价值绝非只是人的工具价值,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价值。
自然价值一方面是指自然对人的有用性,可称为自然的使用价值或外在价值;另一方面是指自然界或生态系统的自满自足,即自然界之间彼此联结、相互利用而产生的动态平衡效应,可称为自然自身的价值或自然的内在价值。
美国著名生态伦理学家罗尔斯顿指出:价值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能够创造出有利于有机体的差异,使生态系统丰富起来,变得更加美丽、多样化、和谐、复杂”。他把自然价值列为经济价值、生命支撑价值、消遣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生命价值、多样性与统一性价值、稳定性与自发性价值、辩证的(矛盾斗争)价值、宗教象征价值。要承认自然资源的价值,为它制定价格,建立完善的自然资源使用的代价系统,实行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这是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
支撑生命
人们赖以为生就要依靠生态系统,包括空气、水、食品,等等。如果地球上没有植物,没有昆虫、微生物,那么人类至多只能存活几个月。生命是大自然的伟大创造,“生命的本身是神圣的”,对一切生命都要给予极大的尊重,“善就是保护生命和发展生命,恶就是毁灭生命和妨害生命”。“敬畏生命绝不允许个人放弃对世界的关怀。敬畏生命始终促使个人同其周围的所有生命交往,并感受到对他们负有责任。对于其发展能由我们施以影响的生命,我们与他们的交往及对他们的责任,就不能局限于保持和促进他们的生存本身,而是要在任何方面努力实现他们的最高价值。”
提供资源
生态系统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无尽的资源。生态因素作为资源成为劳动对象,它进入生产过程构成生产的要素。生态旅游对人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可以满足人的生态需求,如干净的水、新鲜空气以及优美的环境等。因而,生态对人类还有保健疗养的功能。自然生态系统能为人类提供旅游、休闲和保健服务,它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水平、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价值。生态活动必须符合科学的生态观和生态规律,追求最好的“生态效益”。
共生互动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德姆指出:“生态系统发展的原理,对于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有重要的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对策是获得‘最大的保护’,即力图达到对复杂生物量结构的最大支持;人类的目的则是‘最大的生产量’,即力图获得最高可能的产量。这两者是常常发生矛盾的。”在这种矛盾中,有时需要人类作出做出妥协和让步,即调整人类的行为。人类活动不能损害地球基本生态过程。自然界的许多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质,没有它人类就不可能生存。
生态系统为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
生态系统为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在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须臾不可缺少。社会生产是立足于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物品,提供衣、食、住、行的保障。社会生产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需要而进行的生产。经济系统的运行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生态经济体系。
生态经济,就是遵循生态学原理和规律的经济,是生态和经济的复合系统;其本质是把经济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价值增值及其应用的科学,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所构成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它通过研究自然生态和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探索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律性,为资源保护、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适应了当今世界为解决资源合理开发、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经济合理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问题,其宗旨在于探索人类实现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相互协调的有效途径,为解决全球性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提供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生态经济学的要旨是力图解决生态有限性与经济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寻求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协调发展的途径。生态经济学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其理论基础包括生态系统理论、生态承载力理论、生态平衡理论、深生态学理论等。生态经济的实践形式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信息业、生态服务业、生态金融,等等。
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环境美丽。如果能够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是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体系的具体任务,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一方面,推动产业生态化改造升级,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应用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技术;另一方面,实现生态产业化,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等,实现生态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生态经济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要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为发展生产力提供生长点,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2】 [法]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9、32页,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3】E.奥德姆:《生态学基础》,261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专聘研究员、北京市国际生态经济协会研究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