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孩子反复咳嗽、多痰,你想过这个原因吗?
原创 曹公子 医学界儿科频道
鼻后滴流综合征!很多孩子一咳嗽,父母就担心是不是着凉、感冒、肺炎了。明明每天都很关注天气变化,怎么孩子还是咳咳咳不停?
其实,孩子反复咳嗽,并且痰多,久治不愈,你有没有想过可能是因为鼻后滴流(漏)综合征 (PNDs)?
啥?鼻后滴流综合征?大多数家长一定很陌生,但其实它是一个常见病。
在我国颁布的《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指出,鼻后滴流综合征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
同样美国研究也发现,慢性咳嗽患者中鼻后滴流综合征占28%~57%。
然而欧洲研究者则认为鼻后滴流综合征在慢性咳嗽患者中不足25%,并且由于没有明显病理改变,研究人员认为它不足以被称为综合征,只能被认定为一种症状。
到底什么是鼻后滴流?
首先要知道,我们的上呼吸道从鼻子到喉咙,都被一层黏膜所覆盖。这些黏膜,每天大约会制造1公升左右的黏液,它们默默地往后往下流到喉咙。但是这些是“正常”的鼻涕倒流,平时我们并不会注意到它。
这些不停流动的黏液,就像我们体内的洒水系统一样,让鼻子和喉咙保持湿润,并且可以阻止病菌的停留,成为保护我们的防线。
图为:鼻后滴流而鼻后滴流综合症就不同了,鼻后滴流是由于鼻黏膜过度分泌黏液导致的一系列症状。过度分泌的黏液聚积在鼻腔后部,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即会开始从咽喉滴流。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平时我们正常的黏液分泌是涓涓溪流,一旦分泌过多就如同水龙头不关直接水淹下游,从而导致咳嗽等症状。
为什么会出现鼻后滴流?
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说的,鼻后滴流是因为鼻黏膜的过度分泌,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导致分泌过多?
普通感冒或流感
过敏
慢性/急性鼻炎,慢性/急性鼻窦炎
鼻中有异物(儿童小玩具、各类豆子等)
咽喉炎
鼻中隔偏曲
天气变化,低温或身处干燥的环境
某些食物(例如,辛辣食物)
化学药品、香水、清洁产品、烟雾或其他刺激物产生的气体
鼻后滴流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鼻黏膜分泌过多,但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性——身体无法像平时一样将黏液快速排除,从而使其堆积,例如胃食管反流病、食道病变等。
图为:健康的情况和鼻后滴流的情况鼻后滴流会出现哪些症状?
鼻后滴流一般会持续几天或几周,此时孩子可能只出现了咳嗽这一症状,也可能多个症状同时出现:
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
声音嘶哑,喉咙痛
频繁清嗓
鼻痒、喷嚏、水样涕
眼痒
鼻-鼻窦炎常有鼻塞和脓涕等症状
也可伴有面部疼痛/肿胀感和嗅觉异常等
以上症状如果出现在我们家长身上,那我们自己还是比较好判断的,因为我们会表达。但发生在孩子身上时,他们可能就会出现表达困难的问题。所以需要家长细心观察孩子。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了:
发烧、呕吐、耳痛
浓黄(绿)甚至有异味的鼻涕出现
鼻涕或痰液出现血丝
经过治疗一直不见咳嗽或流涕症状好转
除了以上这些,如果孩子持续性咳嗽,以白天为主,入睡后较少,有过鼻部或咽喉疾病的患病史等,都需要考虑孩子可能是患有鼻后滴流。
图为:鼻后滴流的症状关键点!鼻后滴流应该怎么治?
由于鼻后滴流的病因太多,所以我们一定要先抓住“元凶”,这是治疗的关键。在找到病因后我们可以将治疗分为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
如果孩子害怕喷药或吃药,可以先选择相对温和的物理治疗。
首先就是“烂大街”的多喝水。虽然方法遭到很多女孩子的嫌弃,但它正是一个又经济又实惠,好处又多的选择。当感觉鼻涕变得浓稠时,水一定要比平时喝得更多,避免黏膜缺水。
其次,我们可以选择给孩子洗鼻子。我知道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这很难,我自己作为医生进行洗鼻子的操作头都很大,但用盐水洗鼻却可以改善许多鼻炎或鼻窦炎造成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洗鼻前一定要先向耳鼻喉科医生学习洗鼻的正确姿势,如果技术不熟练或错误会导致孩子被呛到。此外,在给儿童冲鼻前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好,提前沟通,让孩子不惧怕冲鼻。
视频为:国外宝宝示范
如果有效的清洗鼻子,将鼻腔内的脓鼻涕清洗干净,可能可以让孩子少吃点儿抗生素。
至于药物治疗,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由于需要找到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所以具体的药物使用还是要询问孩子的主治医生。
在诸多可能造成鼻后滴流的原因当中,有些症状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才会消失,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就会害怕或着急、泄气。但其实找到病因,因病医治总能治愈的,不必因为过程漫长而着急或直接放弃治疗。
参考资料: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
本文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曹公子
责任编辑:李小荣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