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环境难民:各国都面临可居住土地变少的可能

2020-05-21 11: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李玲 中南屋世界公民教育

“以前,沙子曾经伸展得很远,

当我们游泳时

我们可以看到海床和珊瑚。

现在,多云阵阵,

珊瑚已经死了

图瓦卢正在下沉。”

——Frank, 32岁, 图瓦卢人

你听说过图瓦卢这个国家吗?它是一个位于澳大利亚和夏威夷之间的岛国,陆地面积仅有26万平方公里,但它同时又可以满足你对热带岛屿的一切遐想:阳光,沙滩,清澈见底的海水。

这个的岛屿上居住着约11000名图瓦卢人,他们都属于波利尼西亚民族,和我国台湾的原住民属于同根的民族集团。

就是这样一个人间仙境,却在前几年,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因环境恶化而不宜居住的国家。由于气候变暖,全球的海平面正在以每年3毫米的速度上升。而图瓦卢最高处的海拔只有4.6米。图瓦卢,快要沉没了。

▲ 图瓦卢的风景 / http://www.travelstart.com.ng/blog/tuvalu-5-interestingfacts/

当地政府于2018年就指出,图瓦卢九个岛屿中的两个已经濒临毁灭。科学家预计,在未来的50-100年内,整个国家都会被海洋所覆盖。

每当暴风雨来临时,岛上的居民就会做着被雨水吞噬的噩梦。

“岛上的天气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54岁的原住民Setani感叹道,“我逐渐明白这一切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也包含着来自其他国家的生产活动。这让我很难过。我(虽然)理解其他国家也是为了自己的人民利益。但我来自一个小国。我只想让大国能够尊重我们,并思考我们的生活。”

除了可居住地减少之外,岛民也逐渐面临着食物短缺的问题。因为气候的影响,果树的果子会在成熟前落地,而鱼类也因更容易染上雪卡毒素而无法被人类食用。很多岛民意识到,可能他们撑不到50年了,他们必须得在这一代就离开家乡,申请到别国避难。

环境恶化带来的全球生存困境

对于和图瓦伦人一样因环境恶化而被迫申请难民的人,目前国际上称他们为环境难民。根据联合国难民署最新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有95个国家和地区的510万人因环境原因被迫移居其他国家。沙漠化,海平面上升,地下水枯竭,都可能是环境难民的诱因。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南部与苏丹草原之间,有个名叫萨赫勒 (Sahel) 的狭长地带,它包括毛里塔尼亚、马里、乍得、尼日尔等14个非洲国家。从1960年代开始,这个地区就干旱频发:草地植被及作物纷纷枯死,牲畜和人的食物匮乏,饥荒也因此产生。

▲ 标注部分为萨赫勒地带/https://zhuanlan.zhihu.com/p/69724550

而作物越是不足,人越开垦耕地;牧草越是不够,人越放牧。同时,该地区的人口在过去30年内增加了120%。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整片土地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坏,无法再恢复农作用途,最终导致了沙漠化。

同时,全球变暖的威胁也是致命性的。仅乍得一国的内陆湖面积,就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因气温升高而减少了95%。几百万人也因无地可耕流离失所,有些家庭不得不徒步行走几个月去寻找水源,甚至迁移到别国。

▲ 无法耕种的土地/technologyreview

不再宜居的喜马拉雅山脉

情况在亚洲也不容乐观。Dhye, 这个深藏在喜马拉雅山脉里的尼泊尔小镇,正在目睹着自己居民的离开。

“我爱这个村庄,但我在这里无法生存更长时间了。”

76岁的索南是最后的支撑者之一。但是随着喜马拉雅冰川的迅速融化,他和村民已经无法得到足够的食物了。留给他们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守着家园等死,要么离开。

▲ 被遗弃前的Dhye已经几乎没有植被了/New York Times

其实,整个喜马拉雅区域数百万人民的生计,都经受着气候变化的威胁:曾经的菜地变得贫瘠,游牧人民找不到可用的牧场,喜马拉雅山区的冰川将在本世纪消失三分之一以上……此外,由于气温上升,这片高山地区上已经开始出现蚊子,疟疾和登革热可能也会随之而来。

不是难民的环境难民

这些环境难民,他们流离失所,寻觅着下一个应许之地。可是,迁移也并非易事。他们虽然被称为难民,但在国际法框架下,他们却并没有申请难民的权利。

根据《1951年难民公约》的规定,难民指因有正当理由畏惧由于种族、宗教、国籍、属于某一社会团体或具有某种政治见解的原因,受到迫害而留在其本国之外,并且由于此项畏惧而不能或不愿受该国保护的人。不难看出,整个定义里并没有提及环境,或是“自己国家突然不复存在”的情况。因此,如何理解环境难民的地位、如何给予他们救助,在国际上至今还没有定论。

换言之,即使这些环境受害者向《1951年难民公约》的缔结国申请了难民,他们也会由于不符合条款而被拒之于国境之外。

归根究底,这是由于其因果关系的难以确立:纵然气候变化会影响人口流动,移民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却是多态的。没有任何环境迁移可以归因于一个单一的因素,因为它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就如上文非洲的例子:沙漠化逐渐导致粮食短缺,粮食短缺导致生存困境,可当这批人选择去别国避难的时候,移民官是该认定他们为“寻求更好物质生活的经济移民”,还是“因环境威胁被迫迁移的环境难民”呢?

发达国家污染,发展中国家买单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自愿变成难民,也没有人希望自己生活的土地被毁坏。要解决环境难民问题,不仅有赖于法律的完善,更取决于环保制度的实施力度。

不难看出,上述难民的现状多少都是由气候变暖引起的。拿海平面上升举例,首先,海水受热会发生膨胀。海水平均每增加1℃,水层就会膨胀0.5厘米,海水体积变大,海平面会随之上升;其次,气候变暖也会导致山地冰川融化加速:在过去的十年里,南北极每年都会融化约40000亿吨的冰原,高山冰川的融解速度则更快,加速了海平面上升的速度。

而这一切,都与工业时代后的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 以美国为基准各国从1850年到2014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联合国

一个多世纪以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最大的都是发达国家。根据乐施会(Oxfam)的报道,全球最富有的10%的人的活动,产出了地球近一半的温室气体。

这样的结果就是,富裕的国家将世界推向生态灾难,而贫穷的国家则不得不承担严峻的后果。例如,美国迈阿密花了数亿美元来修整街道并安装水泵,为海平面上升带来的预期洪水做准备,但仅700英里之遥的海地太子港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实行这样的项目。

而中国是当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气候变暖的长期受害者。我国沿海地区现约有12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海拔低于10米,单上海就有超过2000万人口生活在可能因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的地带。根据气候中心的研究,如果全球平均温度上升2℃,中国将有6千4百万的居民住地会被海水侵蚀。

▲ 研究人员模拟了海水温度上升2℃后的上海/ https://www.theguardian.com/cities/2017/nov/03/miami-shanghai-3c-warming-cities-underwater

而内陆地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研究人员发现,中国的沙漠化土地迅速增加。在过去的60年中,中国的半干旱地区在1994–2008年比1948–1962年增加了33%。

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过去的30年中,就有120余万人接受了生态移民项目。这个项目一般与扶贫计划相结合,政府会帮助那些受气候变化、工业化或其他人类活动压力影响的人们迁移到其他住处。

▲ 兰州大学一直致力于半干旱地区沙漠化的研究/ https://www.asianscientist.com/2019/08/in-the-lab/desertification-china-climate-change/

能像中国一样在国内专门设置生态移民计划的国家毕竟是少数。而像图瓦卢这样在本国内无处可移的情况,只会变得越来越多。

面对越来越恶劣的环境,终有一天我们将无处可去

针对图瓦卢的情况,新西兰政府在2002年与之签订了一项协议:每年授予75位年龄在18至45岁的图瓦卢难民合法居留权。实际上,只有有工作合同且达到一定英语水平的图瓦卢人才能享受到该政策。因此,这个协定更类似于一个劳务移民计划,而非针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人道主义政策。同时,这些限制,将那些本已较脆弱的人(年纪较大或缺乏就业能力)排除在外,而这些人又往往是最容易遭受气候影响的。

▲ 图瓦卢人Alesana,第一次申请新西兰避难被拒/Faireplanet

▲ 被塑料侵占了的海洋和融化的冰川/www.change.org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新西兰这项举措的可借鉴性:将弱势难民转化为成熟的劳动力并加速其于移民的融合。这样,接收国不仅增加了可用劳力,还减少了由本国国民和难民之间文化差异带来的潜在不稳定因素。

但是这些解决方案都是暂时的。当气候灾难影响到全球时,没有一个国家或个人可以幸免于难。这次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就敲响了我们的醒钟。当各国都面临可居住土地变少的情况时,我们又该去哪呢?我们,又会不会是下一波难民呢?

让更多人对环境问题引起重视

原标题:《环境难民:如果你的国家消失了,你该怎么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