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著名教育家陶西平辞世,曾呼吁发展民办教育
李梓毅 芥末堆看教育
♪ 作者|芥末堆 李梓毅♪ 来源|芥末堆看教育
芥末堆5月19日讯,今晨,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首任会长、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首任院长陶西平先生去逝,享年85岁。
陶西平出生于1935年,湖南益阳人,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但不久后因病休学。隔年,20岁的他参加工作,成为北京市第九中学的一名教师。
六十余载的教育岁月里,陶西平曾任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教导主任、校长,北京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北京市市长助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青少年专门小组副组长。
发展民办教育,呼吁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据《教育家杂志》报道,起初,许多人对民办教育抱有偏见。
在这一背景下,已任市级领导岗位的陶西平多次发表讲话,推动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并担任《民办教育促进法》(下称《民促法》)起草领导小组成员,参与了《民促法》的调研、起草和宣传工作。2008年,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陶西平担任首任会长,并发起成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民办教育研究院。
陶西平曾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做了个划分:1978年到2003年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民办教育再度萌生后的初创发展期。以1997年《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为标志,打破了高等学历教育的壁垒,是民间力量在高等教育这一领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2003年到2020年,中国民办教育将进入第二阶段。以《民办教育促进法》颁行为起点,民办教育进入法制化阶段后的转型发展期。而2020年以后,陶西平预言,中国民办教育将进入到相对成熟发展期。
但这位教育改革的先行者的生命停留在了2020年,未能再看着中国民办教育继续生长。
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由区域、城乡发展不协调带来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日益显现,教育公平成了陶西平最为关注的话题。
2009年起,陶西平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调研、起草,曾担任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教育公平组组长,主持完成两万字调研报告,后担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组组长,完成《成都市以城乡一体化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报告。
著书立作,着眼科技+教育
陶西平曾主编《教育评价辞典》和《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丛书》。他的著作《让失败率为零——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选编了从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担任北京市教育行政领导以来,他发表过的有关教育问题的文章和在一些关于教育问题会议上的讲话。
科技革命给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陶西平也时时观望着教育的变革。2019年,这位84岁的老人还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期间作了“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的主旨报告。
他认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给教育带来诸多挑战:首先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其次需要应对伦理和法律的挑战,确保人工智能的应用合乎伦理、透明而且可审核;第三,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教育工作提出很多挑战,但最重要的一个挑战就是教师。
在他看来,未来教育取决于三个重要因素:时代、文化传统、技术发展。我们绝对不能够低估人工智能对未来教育的改变。“人工智能跟教育的融合过程,不是一个物理变化,应当是一个化学变化。”
本文作者:李梓毅芥末堆 记者
细嗅教育中的人间烟火气
推荐阅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