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穆夏:插画界鼻祖的“少女心”和“民族情”
提到阿尔丰斯·穆夏(Alphonse Mucha),有的看官可能不太熟悉,看他的作品会难以想到这些让人少女心爆棚的画作竟是出自一位男性艺术家之手!穆夏的创造力惊人,作品产量多并且跨越多个艺术领域。除此之外,他还被誉为新艺术运动的辉煌旗手、斯拉夫民族历史画巨匠。话不多说,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进穆夏的艺术世界一探究竟。
▲阿尔丰斯·穆夏《一日时序联画》c.1899,108×42 cm,图片来源于网络
绘画天才逐梦记
1860年,穆夏出生在摩洛维亚的Ivancice小镇(现今的捷克共和国境内),他从小钟爱绘画却一直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训练,只能自学。1871年,穆夏加入了当地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的唱诗班,庄严的宗教仪式和教堂内的巴洛克风格艺术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捷克布尔诺) 图片来源于网络
1879年,19岁的穆夏没有按照父亲的期望留在法庭工作而是立志成为一名画家,他只身去到维也纳,白天在剧院工作,晚上在学校接受专业的美术训练。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学院派画家汉斯·马卡特(Hans Makart),马卡特的绘画对他后来的艺术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一场大火烧毁了穆夏工作的剧院,他被迫中断学业去到摩洛维亚南部的Mikulov小镇为人画肖像维持生计。
▲汉斯·马卡特《charlotte wolter als messalina》图片来源于网络
1882年,穆夏遇到人生的第一个伯乐爱德华·克恩·贝拉西伯爵(Count Eduard Khuen-Belasi),在他的赞助下,穆夏前往慕尼黑和巴黎学习绘画。就在一切开始步入正轨时,这位伯爵停止了对穆夏的赞助,穆夏自此在巴黎过着穷困的生活。但眼前的困苦并没有让穆夏产生放弃绘画的念头,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力,艺术风格也逐渐成熟。
▲穆夏《spirit of spring 》c.1894,41x66cm,图片来源于网络
1894年,一通来电成为穆夏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当时法国著名的女演员莎拉·伯恩哈特想邀请穆夏为她的歌舞剧《吉斯梦妲》(Gismonda)画招贴画,这些精美、繁复、华丽的招贴画让穆夏一夜成名。这一年,穆夏34岁。从19岁到34岁,从热爱绘画的少年到广受欢迎的画家,这条路他走了15年。
▲左:莎拉·伯恩哈特在《吉斯梦妲》剧中的造型;中:穆夏《Gismonda 》c.1895;右:女演员莎拉·伯恩哈特;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艺术运动中最亮的星
成名之后,穆夏在招贴画、装饰组画、广告画上的成就越来越引人瞩目,他被称为“插画鼻祖”。与此同时,一场装饰艺术的运动在欧美各国风靡开来,这就是“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也是穆夏另一个发光发热的舞台。
▲穆夏《宝石》系列,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艺术运动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场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反对任何学院派和复古主义的装饰样式,主张在自然中寻找艺术灵感,同时还受东方艺术,特别是浮世绘的影响。作为新艺术运动的辉煌旗手,穆夏的艺术风格完美地契合了新艺术运动“回归自然”的理念。小编认为它分别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用色之美
穆夏在用色上十分注重背景与人物的衣着发饰之间色调的和谐性和层次性。《四季》这组画的色彩搭配十分协调,给观者温暖细腻的视觉感。
▲穆夏《四季》系列c.1896,图片来源于网络
曲线之美
穆夏借鉴了浮世绘以及拜占庭元素的线描特色和平面化的装饰手法,他在作品中大量运用曲线,充满想象力地勾勒出植物花卉、几何图形、人物服饰等。从《绮思》中可以看出穆夏对于曲线运用的纯熟技艺,无论是少女弯曲的卷发、衣物的褶皱、背景缠绕的藤蔓和充满生机的花朵,都展现了“穆夏风格”中典型的曲线之美。
▲穆夏《绮思》c.1897,图片来源于网络
女性之美
穆夏画中的女性是崇高的、充满理想色彩的。画中女性无一例外都是芳华正茂的少女,她们面容姣好、长发披肩,神态甜美动人,穿着古典主义风格的长袍,在繁花的簇拥下,尽显高贵迷人的气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穆夏《Les Fleurs》c.1897,105x45cm,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绘画,穆夏还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带到了珠宝、家具和室内设计上,并注重探索新兴材料和技术能带来艺术表现创新的可能。穆夏设计的珠宝灵感都来源于大自然,既有拜占庭式的华丽色彩,又有洛可可式的繁复线条,同时有着生机和灵动的美感。而家具和室内设计则整体呈现出轻盈、简洁的造型,在线条上选择流畅、自然的曲线。
▲穆夏为珠宝商Georges Fouquet设计的珠宝,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穆夏为珠宝商Georges Fouquet设计的店铺和家具,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独特的“穆夏风格”让他成为新艺术运动这片天空中最亮的星,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代表性艺术家。
用民族责任感描绘史诗级巨作
穆夏早期的艺术创作多以描绘唯美的少女为主,而在50岁之后,他的画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不再专注描绘那些貌似不食人间烟火的少女,而是重拾了对历史主题绘画的探索。小编在“不正经艺术研究”工作中,发现很多艺术家画风的巨大转变多是与重大事件相关,穆夏此时又是为了什么呢?
▲正在创作《斯拉夫史诗》的穆夏,图片来自官网
在1910年,穆夏放弃了商业绘画的成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一时期,斯拉夫人民为了争取独立正与奥匈帝国对抗,面对祖国为独立而奋起斗争的社会现实,他心中的民族情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用画笔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家国情怀,同年开始创作《斯拉夫史诗》。这些画细致地描绘了斯拉夫民族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场景,穆夏最终用了18年完成这20幅巨大的画作。
▲2012年布拉格国家美术馆展出了穆夏的《斯拉夫史诗》,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组历史题材大型组画不同于穆夏以往的商业绘画,他用厚重的笔触、冷峻的色彩将斯拉夫的历史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斯拉夫史诗》中的画饱含了穆夏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眷恋、对人类历史的歌颂以及对世界未来的思考,穆夏和赞助人也将组画捐赠给了布拉格市政府。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穆夏曾提到,“当我描绘历史中那些重要时刻的时候,我的内心深处也在为我的民族以及所有斯拉夫民族的历史而同喜共悲”。穆夏的艺术是浪漫的、少女的;也是民族的、历史的。他从古老的波希米亚大地汲取艺术灵感,又用民族责任感把最深沉的爱回赠给了故土。时至今日,我们在欣赏穆夏的画作时,除了看到他对美的追求、对于未来的思索,也不能忘却他的赤子之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