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丨熊出没:人们终需学会与野兽再次近距离相处

澎湃特约评论员 宋金波
2020-05-19 13:0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5月17日,四川绵阳江油市发生黑熊袭人事件,导致3名村民死亡。已有一只黑熊被击毙。当地村民称事发现场有两只黑熊,另一只仍在搜捕中。该村民提到,当地多年没有出现过黑熊踪迹,“上一次黑熊出没还是在30多年前。”

2003年前后,我还在西藏林业系统工作。当时一度短时间内出现较多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事件,包括西藏野驴、藏原羚与牛羊争草场,雪豹、虎、狼咬死家畜,当然也有黑熊等猛兽伤害群众的事件。我们下乡做过调研,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那几年很多自然保护区建立,以及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落实,导致野生动物种群增长,增加了人兽冲突的可能。这也容易理解,“人进林退”,“人退”了自然“林进”,此处的“林”包括林间、草原的各种野生动物。

1990年代后,中国生态保护开始得到重视,并且在2000年后,有过一个飞跃发展。今天,中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特别是天然林地的保护,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已经有霄壤之别。从媒体新闻报道来看,人类和野生动物密切接触或冲突的案例在增加。当然,在城市化程度比较高、人群密度更高的东南沿海,或许不是很频繁,但在西南、东北、中南林区,则明显得多。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近两年就频频有普通居民拍到东北虎出没。四川江油出现的这次事件,只不过是人与猛兽冲突最新也破坏性最强的一例。

今年的新冠疫情提供了“新机会”。一方面,人类的活动减少,新冠疫情最严重的一段时间,网上曾有不少视频,一些平时少见的野生动物大摇大摆进入人类生活的场域。这次疫情一个意外“成果”,是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开始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如果此举能妥善、稳步落实,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史上将具有划时代意义。

这固然证明中国生态文明在不断提升,也要看到,正是由于城镇化持续加速,在很多地方,人类的频繁活动区域都在后撤,相关自然保护工程、立法才能顺势推进。中国数千年农耕模式为主流,决定了必然鼓励人类向自然深处挺进,以获取新的林木、耕地或放牧资源。这一主导模式现在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

除非出现极为重大变故,否则,“人退林进”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这也意味着,对相当多的中国人来说,与野生动物包括有一定危险性的猛兽、毒虫的接触机会,甚至是相当密切的接触,一定会继续增加。在有些地区,这个进程会非常快。

这个过程中,首先人类本身不一定习惯,另一方面,长期处于人类压力下逼仄生存环境的野生动物,也未必习惯靠近人类。比如四川江油这次悲剧中的黑熊,以我的专业知识判断,很可能之前受过人类惊扰甚至某种伤害,或者过于饥饿,处于非正常状态。

在很多国家,无论是处于发展中的非洲、南美国家,还是发达的北美、欧洲国家,人类都仍然习惯与野生动物共处。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密切接触一直持续到非常晚近。《水浒传》中动不动就路遇猛虎就不说了。我曾听母亲讲过,1960年代的晚上,还会有黑熊到位于县城边缘老家院子里觅食——然而并未听说什么伤害事件。

最近几十年,野生动物特别是大型兽类从多数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近乎完全消失,才是迅猛工业化时代的“非常态”。

对于野生动物可能的危险性,也不必过于夸大。一位在美国的朋友说,为什么在美国加拿大这类视频,多数是小黑熊萌萌地不知道怎么找吃的,还要人类帮忙这种。她说的基本是事实。大部分野生动物在正常状况下,不会选择主动伤害人类。

人类不可能与大自然及野生动物隔绝,但还是有很多选择,降低潜在的伤害风险,包括科普、警示,甚至对野生动物的一些“过分行径”做出某种限制。中国人终需再次学会与野生动物包括一些猛兽在较近的尺度上和谐相处,这一趋势不会轻易转向。

    责任编辑:沈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