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PICK ME!偶像宣言还是资本宣言?

2020-05-19 11: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5月16日,《青春有你2》公布了第三次排名,另一边,《创造营2020》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角逐。

一、网络养成类选秀节目

自2018年《偶像练习生》起,选秀节目就迎来了全新的鼎盛时期。

 

图1:四档节目的百度指数(图源:数與)

数舆君也爬取了以上四档节目开播至收官以来的百度指数,发现在每周放映期都会达到一个小高峰,其中单期节目最高的是《创造营2019》,节目百度指数平均值最高的是《青春有你2》。

《偶像练习生》、《创造101》这一类的选秀,被称为网络养成类选秀。

所谓“养成”,是指在选秀过程中,粉丝选择自己喜欢的选手,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去付出,为选手投票打投,陪伴选手成长,走到终点。在此过程中,粉丝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粉丝数量的多少,粉丝努力的程度,都将影响选手在节目中的结果。

我国目前网络养成类选秀,整体上借鉴了日韩的模式,采取唱歌舞蹈的表演竞争模式,重点记录、展示练习生培养与选拔过程,赋予观众更多的话语权,以此吸引观众,引导观众的感情。

具体来看,以《创造101》为例,各个公司总共派出101位练习生,而她们将进行封闭式训练、同台比拼,最终由大众“点赞”投票,选出前11位选手以组合形式出道。其他几档同类节目也都大同小异,无论是赛制还是出道规则,本质上并无分别。

而节目的制作平台在制造话题和吸引热度的方式上,则逐渐成了一种“套路”。

二、制作平台的营销手段

1. 节目营销,吸引观众。

在此类节目中,为增强节目吸引力会在节目中间设置悬念,提高大众的关注兴趣。

每两期出一次排名,再根据练习生们的舞台表现以及粉丝的投票而决定最终排名,根据排名筛选淘汰名次低的练习生。

节目的前期舞台公演均采用了录播的形式,每期的预告播放会留下悬念,吊人胃口又增强了节目的观赏性。而在最后一期总决赛的舞台上选择了现场直播并进行实时投票的方式进行,运用这种方式吸引了数千万观众的观看。

除此之外,节目进行的期间,每次舞台公演的分组都不同,有的是按照排名高低顺位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也有粉丝为练习生们投票选择的方式。

2. 制造悬念,制造话题热度

此类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节目组千方百计制造话题热度,并且对于制造话题热度的追捧,明显超过对节目竞演规则和公平的追求。

例如在《创造 101》节目中,节目组对于进程的干预显得过于“强烈”,以至于让内容“失真”。“极创引力”组合中有三人被选入 A 班名额,但必须有一个人与现在的 A 班练习生进行对决,导师决定让 Yamy 留下对决,实际上,另外两位练习生的实力在之前的表演中并不出色,节目组想要让 Yamy 制造“挑衅”效果的目的不言而喻。

在首场表演全部结束之时,发起人黄子韬又突然宣布“空降练习生”来踢馆,更是直接让踢馆选手热依娜进入A班,让现场选手哗然。实际上,节目组的这一叙述安排明显是需要有选手从A班“坠落”,以引发话题。在后期的节目中,热依娜按照节目组“预想”的方式,成为唯一从 A 班坠落至 F班的选手。

3. 导师与练习生自带话题热度

在娱乐上,自带流量的小生以及对明星的关注度都是吸引人注意的方式之一。

节目以先发布明星导师的阵容为卖点,通过明星自带的流量吸引大批粉丝关注节目,导师不再有选择去留的权力,而是通过自身的经历体验去帮助练习生完成舞台表演。通过这种方式为节目本身带来了一定的关注度,并提高了节目的整体质量。

除了明星导师之外,参加节目的部分练习生也是带着关注来的,为节目积累了一定的流量。例如众所周知的由王思聪建立的上海香蕉娱乐旗下组合 Trainee18 的练习生尤长靖、姜京佐等人。

三、资本博弈

除了制作平台积极采用各种营销吸引受众注意之外,选手背后的公司也在相互较劲,希望自己公司的练习生能够出道,以谋求最大的利益。

在这类偶像养成类节目模式中,偶像不是出身“草根”,而是已经签约的“半个”艺人,除了极个别的个人练习生外,背后基本上都有资本的支持。以《创造101》为例,根据官方的宣传显示,共有457家公司参与推选,在13778名练习生中,有40家公司和101名女孩有机会进入节目。

 

图2:不同时间创立的公司所派出的选手人数(图源:数與)

数舆君爬取了《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创造营2019》和《青春有你2》 四档节目的选手数据。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选手所属公司成立时间为2011年以后,可见这些较为年轻的公司看到了偶像养成类节目背后的庞大利益,纷纷加入节目。

 

图3:出道艺人公司及类型(图源:数與)

上图是《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创造营2019》这三档节目最终出道的艺人所属公司情况。其中出道艺人所属公司均在2006年之后成立,出道人数最多的是2017年成立的哇唧唧哇和2009年成立的乐华娱乐,有5人出道。仅有一人蔡徐坤为个人练习生,无公司资本支撑。

此类偶像养成类节目,美其名曰选手要依靠粉丝的点赞才能够晋级。实际上,在非公平的资本运行社会中,这种方式是直接将决定权交于“资本”。

从《创造101》出道的11位选手来看,前两位选手孟美岐、吴宣仪均来自大型娱乐公司“乐华娱乐”,同样,Yamy、杨芸晴、傅菁等人也来自“香蕉娱乐”等大型娱乐公司,无一“个人练习生”出道。

在后期的赛制设置中,晋级的唯一标准就是场外点赞数,11 人累计点赞数突破 13 亿,虽然包括部分现场观众的点赞数,但相较于场外上亿的点赞数实在是微乎其微。在资本运作的模式之下,个人能力显得微不足道。

尽管《偶像练习生》唯一个人的练习生蔡徐坤以c位出道,但这是由诸多复杂因素所决定的。蔡徐坤个人实力横向对比较强,粉丝群体极具组织性,“资本运作可能使蔡徐坤失去C位”的传言又加重了粉丝的紧张,最终他的点赞数是第二名的两倍以上,资本顾忌舆论,选择了旁观。

再加上当时流传“最终蔡徐坤极有可能在资本运作下失去c位”的说法,粉丝们更是不敢有丝毫松懈,日夜不停为其点赞投票,最终点赞数比第二名的两倍还多,背后资本在顾及受众舆论的情况下,蔡徐坤才得以打破资本的桎梏。

除此之外,公司与制作平台也有利益纠葛。以火箭少女为例,成团后,乐华娱乐曾联合麦锐娱乐发布声明,称旗下艺人孟美岐、吴宣仪、张紫宁将退出组合“火箭少女101”,但遭到腾讯拒绝,一时间引起哗然。这场风波从2018年8月9日持续至8月17日,双方最终达成和解。

虽然达成和解,但是孟美岐等三人在此期间失去的资源已经无法弥补。而腾讯与乐华娱乐、麦锐娱乐之间的纠纷,本质上无非是双方利益的纠纷。

四、资本博弈带来的问题

对于资本来说,利益是永恒的追求,但这对于大众来说,并不全然是一件好事。

1. 偶像的未来

对于选秀节目制作平台来说,一个限定团解散,并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很快就会迎来下一个团体。以腾讯为例,2018年有火箭少女101,2019年有R1SE,而今年,有《创造营2020》待定团。

国内迎来了新选秀热潮,但其本质没有改变——通过大众投票的形式,决定一个人或者哪些人能够获得更好的资源,以期在娱乐圈更长远地走下去。

但很遗憾的是,走得长远的始终是少数。而这少数人,拥有足够独特的记忆点。回想超女,我们最熟知的是走中性风的李宇春,说起火箭少女101,总免不了提到实力不强的杨超越。

 

其他人呢?对于大众,最后可能只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谁都会逐渐被人淡忘,但对于艺人来说,没有人不想当“常青树”。而残酷的事实是,中国的偶像市场,还不足以让怀揣梦想的偶像们走下去。

每一年都有新的团体、偶像出现,但他们能走多久?团队解散之后,有多少人又回到原地?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偶像,他们有多久的生命力?一年,两年?肉眼可见的是偶像的迅速转型:上综艺、拍戏,而唱歌跳舞,逐渐成为副业

图4:Nine Percent团队个人资源走势图(图源:数與)

因为中国没有完整的偶像市场,各个公司、平台兴致勃勃选男团女团,却不去做后续跟进。急急忙忙选出来的偶像们,没有持续循环的发展链条,在此情况下,不转型就代表没有未来。

偶像的未来是不当偶像,偶像的现在也成为了资本赚钱赚流量的工具。多少热爱舞台的少男少女被公司派去参赛,只是想“混个脸熟”、“有热度的话去拍戏也不错”……

在资本的博弈下,偶像本身,似乎变得无关紧要。

2. 负面舆论的双重性

《青春有你2》在播出期间热搜不断,伴随而来的是争议不断和爱奇艺口碑的下滑。“剪辑”成为一大黑点。

图5:《青春有你2》豆瓣评分(图源:豆瓣)

但是对于爱奇艺来说,赚钱似乎比口碑更重要。黑也好,骂也好,对于剪辑没有影响。只要有热度就可以,甚至要故意剪辑“爆点”,以获得更多的流量和利益。至于口碑,对于一档节目,应该说爱奇艺已经做好“用完就扔”的准备。

牺牲一档节目的口碑,换取巨大的流量和利益,再用它们换取下一次收割利益的基础。这或许可以解释爱奇艺“无所谓”的心态。当然,这是一种赌博,短期利益是否能博得新的长期利益(也可能是新的短期利益),是个未知数。

负面舆论对于公司、资本来说,可以较为轻松的化解,但是对于参加选秀节目的选手个人来说,却是一件难以承受的事情。

各个节目为了“爆点”,时常会出现恶意剪辑。选秀也不例外,无辜因为剪辑出的效果被骂被嘲讽的选手不在少数。

被黑很简单,但是想要“转黑为红”,并不容易。要熬过“全网黑”、“沉寂期”,再找准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方式改变大众看法,逐渐获得大众喜爱。这是漫长的过程,而最难以承受的“全网黑”时期,极容易给选手留下心理阴影。

撇去那些因为本身品行问题而被讨厌的选手,无辜被骂的选手,即便最后澄清了事实,那些伤害也已经无法收回。

3. 当粉丝成为主导者

与快男超女不同,现在的选秀投票并不是发送手机短信,更多的是靠线上真金白银的打投。总的投票数将决定出道位由哪些人占据。选择权更多地交付给了粉丝们,而不是评委。

现在的偶像选秀作为养成类选秀,更多地展示选手的训练、私下交流等方面,体现选手的成长。而一路陪伴他们的粉丝,付出了更多的真情实感。当喜欢的选手得到成长,粉丝会产生一种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

而正是这种感情,使得粉丝更愿意付出,因为“养成”具有这样的魅力。将自己代入类似于家长的心态,为了帮助“孩子”实现梦想,花钱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粉丝倾注情感,偶像用正能量回应这种情感,本身是一件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但是在资本的参与下,当出道全权由偶像的“商业价值”来决定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问题。

例如《创造101》因粉丝高调集资与涉嫌非法集资引起相关部门注意,甚至登上社会新闻。

图6:相关报道截图(图源:网络)

当偶像诚恳地用舞蹈、歌声表达出对出道的渴望时,很难有粉丝不积极回应,想尽办法帮助他实现愿望。

而实现愿望的途径是,打钱。

这就是资本的目的。粉丝即便明知那些钱到了制作平台和偶像的公司手里,但想到换来偶像更好的未来也觉得无比值得。

投钱本不是问题,衡量偶像的商业价值也不是问题,毕竟制作平台也花了大价钱去构建这个机会和舞台。但当投钱甚至超过专业的评判时,理智很容易就败给了情感。

理智的粉丝量力而行,不理智的粉丝渐渐变得偏执,刷票、恶性竞争层出不穷。如《创造101》利用模拟器自动刷票,投票变成机器人大战。

 

图7:《创造营2019》各家被“骗票”数据(图源:豆瓣)

喜欢的那份初心,那些寄托在偶像上的对自己的期望,渐渐消失了。

正如时尚是一个轮回,资本获取利益的手段也是如此。选秀的再次兴起,是因为观众太久没有看过类似的节目。这一轮选秀热潮能持续多久,还不可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一个又一个团队无法持久走下去时,观众的热情必然会降下去,而资本会寻找新的市场。

那么偶像们呢?或许要等到整个链条都完整的那一天吧,那一天,中国的偶像们会有自己的打歌舞台,会有团队与团队的认真较量,会有不断进步的实力。

但今天,还不行。

参考文献:

①《我国选秀节目伦理失范问题演进研究——从“平民造星”电视节目到“偶像养成”网络综艺》 黄梦瑶

②《综艺选秀节目的商业共谋及其批判》 陈接峰、赵忠仲、徐晓芳

③《偶像养成真人秀成功的营销策略———以<偶像练习生>为例》 范金铭、隋欣

④《从网络养成类选秀节目看粉丝角色的构建——以 <偶像练习生>为例》 王瑶

内容 | 李雅洁 杨岚焱

可视化 | 方林仙 程仟

数据 | 漆思杰 黄韵潇

排版 | 程仟

责编 | 杨修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