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拾声|疫时昆明:红嘴鸥不再寂寞
这些录音绝大多数来自今年2月初至5月初三个多月的时间内,我在昆明的实地录音。这些随机收录的声音片段反映出整座城市从沉寂到恢复生机,个人生活也从公共空间退回私人空间再返回公共空间的过程。私人空间里的生活也实质性地影响到公共空间的开放度,反之亦然,公共生活的关闭让私人生活变得局促和无聊。摇摆在两者之间的日常生活逐渐成为大家不得不克服的更为漫长的“新常态”。
疫情期间的昆明市天君殿巷
立春(2月4日)第二天,我所在的小区开始发放出入证,昆明所有小区都采取了封闭式管理,人们被迫居家隔离或尽可能减少出门。离我家半径不到三公里范围内,就有三个小区陆续发现确诊病例,最近的离我只有不到一公里距离。许多社区街道被共享单车架起的路障阻断,人们在压抑的气氛中度过了元宵节,而街边几乎所有商铺都没能如期开门营业。直到3月,卷帘门上手写的“春节放假通知”仍然像封条一样张贴在那里,只是在高原强烈的光照下,它们越发脆弱、飘摇。
元宵夜的烟花
3月,生活逐渐有了恢复活力的迹象,友人们开始组织郊游活动,部分山野也开放了。超市里也能买到洗手液、消毒液等物品。到了月底,很多餐馆都已经开始营业。这一个月,学生们也适应了在家上网课的生活。4月,生产生活开始全面复苏,许多老旧小区和街道开始了翻新工程。4月4日,全国哀悼日,为纪念在疫情期间失去的同胞。5月,我们进入到夏天,各地学校也都全面复课。街头部分空地恢复了零星的广场舞活动。
滇池畔
这个录音作品最终收录了24条实地录音片段,每段60秒,每个声音间隔3秒。这是一种平等的排列,它们像货架上的洗手液一样整齐摆放。在这些声音片段中,居家隔离时期的私人生活、媒体讯息、慢慢恢复生机的城市生活交错混合在一起。当我回头听这些声音的时候,我意识到我总是往返于私人生活与公共空间之间,昆明也的确是一座挺文艺的城市,能听到那些来自各个角落的音乐。
以下是24条声音片段和与之有关的录音笔记。
2020年1月4日下午,人们在翠湖公园和红嘴鸥嬉戏逗乐,这也是这组声音里面唯一一段疫情进入公众视野之前的声音。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红嘴鸥每年都会从西伯利亚迁徙到昆明过冬,它们的到来给昆明人带来许多快乐。但因为疫情,城市里没有了往年的喧嚣,红嘴鸥变得十分寂寞,它们只能整整齐齐停留在护栏上,等待工作人员投食。那时翠湖的游客仍在尽情享受唱歌、跳舞、弹奏乐曲,浑然不知自己即将被卷入一场全球灾难。
2
封闭在家,不时听见楼下有卖官渡粑粑的叫卖声,那是一种非常昆明的芝麻花生馅儿的面饼。
3
居民区里,一个卖麻糖的男人骑着老式自行车,一边慢悠悠地在居民区里转悠,一边用清脆的铁器敲打着叮叮当当的有节奏的声音。这显然是上个世纪的零食售卖方式,那时没有所谓的超市,一些卖自制食品的小贩常在居民楼下吆喝,歇停一阵,继续转悠。人们听到不同的叫卖声便带上一个碗下楼去,麻糖、凉粉、腌菜……
4
观音山下,一个老人在农家院落里练习还不太熟练的电子乐器,曲目是《红楼梦》里的《葬花吟》,一首哀伤而凄美的曲目。
5
2月8日元宵夜,街上几乎没人,许多道路和市场都关闭了。人们在各自的窗台、阳台上燃放烟花,希望疫情尽快过去。
4月8日的电视节目:昨晚出现了今年最大的超级月亮。
7
在家洗手,标准时长:哼两遍生日快乐歌。
8
剪指甲。
9
4月3日电视节目:全球新冠肺炎形势十分严峻,中国即将为疫情中失去的同胞和烈士举行全国哀悼。
10
全国哀悼日。4月4日早上10点,碧鸡广场,街上的汽车鸣笛,防空警报鸣响,人们驻足、静默。这个场景让人回想起2008年的汶川地震。
公交车上,一个未佩戴口罩的老人被司机警告必须佩戴口罩,否则立即下车。老人十分尴尬,摸出一张邹巴巴的餐巾纸捂嘴,一旁的女乘客掏出一枚新口罩递给老人戴上,但老人还是在下一站匆匆下车了。
12
篆新市场入口,广播提示民众进入市场必须佩戴口罩,扫二维码,接受体温测试。一些老人没有智能手机,只好排队登记。
13
昆明近郊,黄昏时候的大墨雨村,山林里游人散去,留下鸟鸣声。这里不用担心社交距离。
14
深夜,挂钟的声响,一天又结束了。
15
5月初,黄昏时候的天君殿巷,人们出来聚餐会友。附近是闻一多殉难处。
4月12日复活节,一个象征万物复苏和盼望的日子。友人们聚在一起在烤豆腐,这是云南人特别喜欢的一个节目。
17
《圣哉三一歌》,在复活节练习赞美诗的信徒。
18
观音山下,滇池水冲刷岸边的浪声。
19
居民区楼下吆喝清洗油烟机、换纱窗的小贩。
20
5月6日早晨,昆明的小学全面复课,小朋友们挨个测体温入校。
3月下旬,翠湖公园重新开放,但禁止广场舞、唱歌、演奏等娱乐活动。以前这些都是翠湖最活跃的节目,无比喧闹。此时的翠湖安静、惬意了很多。池塘里,鸭子晒着太阳,小孩们在往池塘里喂鸭子食物。
22
翠湖公园里的老人们闲聊。他们抱怨天天在家太闷,公园里也没什么人,他们在这里等了很多天也没几个人来。他们不能唱歌,不能弹奏乐器,就小声放着京剧曲目。通常这里是非常热闹的一个院落。
23
一个男人独自在公园外围非常投入地歌唱,一首歌颂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歌曲,没人围观,我是唯一的观众,他却很享受。
24
翠湖公园外的广场舞。人们已经差不多三个月没出来跳舞了,至今绝大部分广场和公园仍然不对广场舞开放。人们只能在一些角落开展活动。
(作者罗菲系艺术家、策展人。本文第一版发布于作者个人微信公众号“实地想象”,视频为首次发布。“拾声”系列从实地录音出发,用听觉感受一个地方的人和环境的关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