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梦见牙齿一颗颗脱落” 为什么疫情期间,人更易做可怕的梦?
原创 蔡梦飞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有天晚上,我坐在客厅写论文,对着电脑苦苦思索,如何才能把实验结果写得更加简洁明了。
突然,我闻到空气中隐隐传来东西烧糊的味道,抬头一看,卧室居然着火了!火势越来越大,烟越来越浓!我急忙起身,想去厨房接水,可双脚却好像被地板粘住,使出全身力气也动弹不得!我吓得拼命挣扎,内心无比惊恐……
呼!在又急又怕中,我总算醒了过来。还好只是个梦……
自从新冠疫情期爆发,尤其是开始严厉管制之后,我就经常做梦,一晚上做好多梦,而且那些梦都清晰、生动,就像电影一样。
很快,我发现不只我一个人如此,世界各地很多人都反映自己在疫情隔离期间变得多梦,而且都是印象深刻、特别有画面感的梦。
疫情期间各种各样的梦 | www.tvnz.co.nz推特上,有人专门创造了一个单词 Qurandreams 来描述疫情隔离期间的梦,所谓“新冠梦”。
还有人特意开发了一个网站 Idreamofcovid.com,鼓励人们分享自己疫情期间的梦境内容。比如有人分享:
“睡前刷牙时,在镜子中我惊觉嘴角的牙膏泡沫变成了红色,牙齿一颗颗脱落,我哭着跑到妈妈那里,她见状异常惊慌对我说,掉牙脱落是新冠的症状之一,得立即把自己隔离在家里。我情不自禁地摸了摸自己的牙齿……醒了。”
许多人对此感到好奇,自己平时都不怎么做梦,为什么疫情流行期间凭空多了这么多生动、奇异的梦境呢?
大灾大难易多梦
关于疫情期间的睡眠和梦境问题,已经有人开展了相应的科学研究。
法国里昂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发现,新冠流行期间,受访者能清晰回忆的梦境数量比之前增加了 35% ,并且比平时多出了 15% 的消极梦境。
哈佛医学院心理学教授迪尔德丽·利·巴雷特最近进行的一项“梦境调查”也证实,随着病毒在全球传播,情节丰富、画面生动的梦境的发生率也在增加。不少人都梦到了恐怖的怪物、可怕的昆虫、爆炸或凶杀现场等等。
图 | giphy.com其实,不止新冠疫情,在很多重大事件之后,人们都会变得多梦,尤其是消极的梦。
比如,波士顿塔夫茨大学的研究人员详细探究了美国“911 事件”直接或间接受害者的梦境,发现他们的梦的数量和刺激强度都显著增加。这些人总是梦到各种栩栩如生的、奇异的景象,尽管内容与飞机或高塔无关,却常常涉及攻击、怪物、暴力、战斗等场面。
为何总记不住自己的梦
为什么重大的事件之后,容易多梦?
在进行“梦的解析”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下睡眠的基本知识吧。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一晚需要睡 7-9 个小时,这其中包含 5-6 个睡眠周期,每个睡眠周期大约 90 分钟。一个睡眠周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其中又细分为 4 个阶段,简单来说就是大脑越来越放松、睡得越来越沉)。
睡眠周期 | www.wikipremed.com梦可以发生在睡眠的任何阶段,不过主要来自 REM 阶段。在 REM 阶段,人的眼球快速移动,大脑也非常活跃,那些栩栩如生、情节丰富的梦大都是在这个阶段发生的。在每一个 REM 阶段人都会做梦,也就是说,在一整晚的睡眠中,一个人经历 5-6 个睡眠周期,就会至少做 5-6 个梦。
明明做了这么多梦,可为什么我们醒来以后常常什么梦也记不住,或者顶多只能记住最后一个呢?
对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个解释是:因为梦属于短期记忆,本来就很容易遗忘,而每一个做梦的 REM 阶段之后都跟着一个大脑极度放松的 NREM 阶段,于是刚刚做完的梦就被从记忆中抹除了。
如果是一觉睡到自然睡,那么在睡醒前通常会经历一个温和的 NREM 阶段,醒来什么梦也记不住。但如果是直接从 REM 阶段醒来,没有经历记忆抹除,人就会比较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正在做的梦。
另一个解释是:我们的大脑为了节能,只愿意记住那些重要的、反复思考的、或引起强烈情感的事情,比如明天要开会;而忘掉所有无关紧要的东西,比如昨天早饭吃了什么。所以,梦——作为思想的随机漫游、记忆碎片的随意拼接,大脑通常认为它不够重要,倾向于把它忘掉。
不是梦得更多,而是记得更多
了解了梦的这些机制,你自然也就理解,为什么重大的灾难事件之后会多梦了——其实并不是“做了”更多的梦,而是“记住了”更多的梦。
之所以能记住更多的梦,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重大的灾难事件,比如这场新冠疫情,突然袭来、持续数月、波及全球,给所有人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也严重影响了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使人们普遍陷入了巨大的压力和焦虑之中。
焦虑会导致人们睡眠质量降低,睡不踏实 | giphy这样的压力或焦虑会导致睡眠质量降低,睡不踏实。虽然正常情况下人也会在 REM 阶段出现几次短暂的觉醒,但持续时间极短,还没意识到就又睡着了。但处于焦虑之中,睡梦中的短暂觉醒的次数会增加,时间也会延长,于是人们就更容易记住自己夜间所做的梦。如果一晚上醒来好几次,就会记得自己做了许多个梦。
其次,夜间做的梦往往与人们白天的体验和情绪相关。研究表明,焦虑和压力水平高的人,会有更多消极的梦境,诸如追杀、火灾、爆炸。这些梦不仅诡异、离奇,还会释放大量悲伤、恐惧等负面情绪。
一方面,这些梦很容易把人惊醒,从而记住当下梦到的内容;另一方面,当梦境太过特别、或引起太强烈的情感波动时,会激活大脑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主要功能是促进记忆),使这个梦在记忆中保留下来。
最后,生活作息的改变也会让我们多梦。比如疫情使人不得不长时间待在家里,饮食起居都与以前大为不同,影响了睡眠的昼夜节律——如果睡得很晚,会使 NREM 阶段缩短,从而进入更长、更深的快速眼动期,产生更多奇异的梦境。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1. 建立规律的个人时间表
非常时期,没有具体的工作时间表或者课程表来指导我们,“自定义”一个固定的起居时间表就变得格外重要。睡前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做些轻松的阅读、伸展、冥想等睡前准备。
2. 增加户外活动,减少屏幕时间
光照对睡眠调节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适的自然光照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昼夜节律,而且户外新鲜的空气有利于舒展身心。
在增加户外活动的同时,最好也减少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因为电子屏幕的蓝光会抑制身体中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
3. 注意饮食
保持健康的饮食有利于良好的睡眠。特别要注意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尤其避免晚上喝酒和咖啡,否则会严重降低睡眠质量。
疫情期间,你都做过什么特别的梦?
欢迎留言分享~
作者名片
作者:蔡梦飞编辑:袁玥
排版:雷颖 凝音
题图来源:亨利·卢梭《沉睡的吉普赛女郎》
参考文献:
[1]Scarpelli,et al. (2019). The functional role of dreaming in emotional process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 10
[2]Hobson, et al. (2002). 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sleep: neuronal systems, consciousness and learning.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3(9), 679-693.
[3]Maquet, P., et al. (1996). Functional neuroanatomy of human rapid-eye-movement sleep and dreaming. Nature , 383 (6596), 163-166.
[4]Hartmann, et al. (2008). A systematic change in dreams after 9/11/01. Sleep, 31(2), 213-218.
[5]Tuominen, et al. (2019). Social contents in dreams: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Social Simulation Theory.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69, 133-145
[6]nationalgeographic.com/science/2020/04/coronavirus-pandemic-is-giving-people-vivid-unusual-dreams-here-is-why/#close
[7]Nadorff, M. R., Porter, B., Rhoades, H. M., Greisinger, A. J., Kunik, M. E., & Stanley, M. A. (2014). Bad dream frequency in older adults with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prevalence, correlates, and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reatment for anxiety. Behavioral sleep medicine, 12(1), 28-40.
[8]Cohen, D. B. (1974). Toward a theory of dream recall.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1(2), 138.
[9]https://www.idreamofcovid.com/dreams
[10]https://www.sleepfoundation.org/sleep-guidelines-covid-19-isolation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本文版权属于“我是科学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阅读原文
原标题:《“我梦见牙齿一颗颗脱落” ……为什么疫情期间,人更容易做可怕的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