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纽约70%染不明综合征儿童进ICU,柳叶刀提醒:不能忽视新冠相关川崎样疾病
原创 儿科蜡笔小新 医学界儿科频道
在过去3个月川崎病发生率较往常增加了30倍……川崎病
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1967年由日本医生川崎富作首先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本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小儿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高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临床多表现为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和手足硬性水肿等。
目前,意大利是新冠病毒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止2020年5月14日,意大利累计确诊22万例。
来自意大利详细数据分析显示,尽管从整体上说儿童新冠并不多见,但在疫情爆发中心幼儿却出现了罕见的综合征——川崎病样病症,且病例数有所增加。
与此同时,美国纽约和英国东南部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纽约70%染不明综合征儿童进ICU,
已造成2男1女死亡
视频来源:微博@中国新闻网
日前,纽约州卫生厅对102例新冠引起的儿童川崎病或中毒性休克类似症状展开调查,该症状已经造成3人死亡。
纽约州长库默表示,这些儿童可能已在数周前就暴露在病毒中,70%进入ICU治疗,插管率为19%,43%仍住院治疗。
为什么是孩子?在孩子身上出现需要多长时间?时间进程如何?需要多少时间拯救一个孩子?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纽约市长白思豪表示,“这都是我们目前不知道的事情”。
柳叶刀:儿童COVID-19出现川崎病样病症,
或预示发病机制?
川崎病在亚籍儿童发生率高,在欧美国家罕见。2020年3月13日,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意大利贝加莫省医生描述了10个儿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这些儿童均出现类似于川崎病的炎症性疾病状态。
在截至2020年2月中旬的5年内,该地区只有19名儿童被诊断为川崎病。但在2020年2月18日至4月20日,却诊断了10例川崎病!
图一:《柳叶刀》发表新冠病毒与川崎病样病症的相关性文章目前并不清楚川崎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许多研究认为可能和病毒感染有关,但并没有确切的依据。另外一些研究认为,可能与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的状态有关。目前得到业内认可的发病机理是:感染等环境因素作用下,与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反应,从而导致的全身急性自限性血管炎。
图二:川崎病表现: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超过5天的持续发热、结膜充血、唇红干裂、草莓舌、多形性皮疹或红斑、颈部淋巴结肿大及冠状动脉扩张或瘤等。最新报告显示,意大利贝加莫省川崎病样表现的综合征的病例数量可能增加了30倍,尽管研究人员认为这么少的病例尚难以得出确切的结论。
本次疫情爆发后,意大利、美国和英国部分地区川崎样疾病发病率增高,尚不清楚是否和新冠病毒感染相关。
图三:2020年2月18日至4月20日诊断了10例川崎病,较往年明显增加,重症比例也明显增加。成人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病例,多数都有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李文亮医生感染新冠病毒后,在治疗近一个月后他曾在大学群里发言说一度好转,然而2天后病情却骤然直下,有专家认为与突然启动的炎症风暴有关。
这并非孤例。
武汉金银潭医院发表于《柳叶刀》的文章显示,99个病例中,17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中11例患者病情在短时间内恶化,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JAMA》发表的138例病例中,从最初症状到呼吸困难中位时间仅5天,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仅8天。
对此,一些专家提出“炎症风暴”的解释,也称细胞因子风暴,指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促炎性细胞因子持续大量产生,同时活化大量的免疫细胞到炎症部位。过多的免疫细胞及促炎因子引起组织充血、水肿、发热和损伤,甚至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最终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图片来源 news.yahoo.com在国内,儿童新冠病毒的病例多数为轻症病例,重症病例罕见,国外的报道也类似。与成人病例临床特点相比较,儿童确诊者的病情大多明显较轻,恢复较快,排毒时间较短,预后良好。
之所以儿童多为轻症,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更低,也极少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专家认为可能与儿童天然免疫低下有关,免疫系统难以像成人一样引起过度的炎症反应。
实际上,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致病特点的了解还非常有限,在儿童感染方面更是知之甚少。正因如此,这次意大利报道的病例可能会改变我们的认识,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川崎病样炎症性疾病,这或许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新冠病毒的致病特点以及对川崎病的发病机制会有帮助。
在2020年2月18日之后被送往医院的10名儿童中,有8名儿童新冠病毒抗体检测阳性。虽然所有儿童均存活下来,但在大流行期间儿童表现出的症状比5年前确诊的川崎病儿童更为严重。
图片来源New York Post在COVID-19爆发之前,医院每三个月治疗1例川崎病。在2020年2月18日至4月20日期间,有10名儿童因出现该病症状而接受治疗。川崎病样炎症性疾病的增加不能解释为住院总人数的增加,因为在此期间住院的患者人数比该地区首次报告该病毒之前减少了6倍。
2020年2月18日以后出现症状的住院儿童平均年龄(平均年龄7.5岁),大于前5年确诊的儿童组(平均年龄3岁)。而实际上,从全球川崎病发病高发年龄来看,也是好发与5岁以下的婴幼儿。那么,新冠病毒流行时,川崎病样炎症性疾病为何多发于大龄儿童呢?
目前尚不清楚,从目前研究数据看,成人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的反应过度较为明显。而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发育完善,婴幼儿天然免疫系统相对低下,而大龄儿童免疫系统相对成熟,这或许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更容易导致川崎病样炎症性疾病的原因。
在报道的病例中,他们的症状似乎比以往诊断的川崎病更为严重,超过半数(60%,6/10例)出现心脏并发症。而在大流行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只有10%(2/19例)出现心脏并发症。一半的儿童(5/10例)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迹象,而在2020年2月之前接受治疗的儿童中没有一例出现这种并发症。在大流行之前和之后,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免疫球蛋白治疗,但在大流行期间,80%的儿童(8/10例)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额外治疗,而历史组的这一比例为16%(4/19例)。
这10名儿童中,有8名儿童新冠病毒抗体检测阳性,2例阴性。研究人员说,使用的试剂不是100%准确(95%的灵敏度和85%-90%的特异性),不排除假阴性结果的可能。此外,其中1名患者最近接受了高剂量的免疫球蛋白治疗,这是一种治疗川崎病的标准疗法,可以掩盖任何病毒抗体。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因看到包括美国纽约州和英格兰东南部出现川崎病病例增加才引起关注,而他们的研究首次提供明确证据,证明新冠病毒感染和这种炎症状态之间存在联系。虽然,只有少数儿童病例出现川崎病的症状,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病例来了解病毒对儿童的影响。
综上所述,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发现了新冠病毒感染可能与川崎病样炎症状态有联系,相关病例应该被诊断为川崎病。然而由于病例数较少,还需要进一步大规模的研究来证实这种关联。
同时,研究人员也提醒其他国家应该重视儿童新冠病毒感染川崎病样表现病例数的增加情况。
参考文献:
1.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1103-X/fulltext
2.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5/tl-pss051320.php
3.中华儿科杂志:儿童2019新冠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建议(试行第一版)
本文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儿科蜡笔小新
责任编辑:李小荣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原标题:《纽约70%染不明综合征儿童进ICU,柳叶刀提醒:不能忽视新冠相关川崎样疾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