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缅怀聂荣臻:他是这样一个“厚道人”

2020-05-15 18: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董晓彤 东方红啦

28年前的5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聂荣臻同志逝世,享年93岁。今天,让我们一同重温他为国为民的一生,以兹悼念。

1922年6月3日聂帅写给父母亲的信(重庆江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供图)

少年壮志,远出留学

在重庆江津艾坪山下的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内,有一面4米多的高墙总会引起人们驻足瞻望,墙上镌刻着这样一封家书——

父母亲大人膝下:

不得手谕久矣,海外游子,悬念何如?又闻川战复起,兵自增,而匪复猖,水深火热之家乡!父老之苦困也何堪?狼毒野心之列强!无故侵占我国土!二十一条之否认被拒绝,而租地期满,又故意不肯交还!私位饱囊之政府,只知自争地盘,拥数十万之雄兵,无非残杀同胞,热血男儿何堪睹此?男也虽不敢云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

……

叩禀

男荣臻

跪禀

六月三号

这封几乎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书信,是1922年6月3日,聂荣臻在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写给父亲聂仕先和母亲唐雨衫的。

1899年12月29日,聂荣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石院子(现重庆市江津区)。20年后,他远赴重洋,开始了勤工俭学的岁月,先于1920年1月到法国马赛,在1921年10月辗转到达比利时,进入沙洛瓦劳动大学学习。

1922年聂荣臻在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留影

水深火热的家乡、饱受侵犯的国土、尸位素餐的当局、拥兵自重的军阀,年轻的聂荣臻为国而痛,为民而哭,掷地有声地发出了“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的呐喊。

两千多年前,先圣孔子留下“士不可以不弘毅”的谆谆教诲,一千多年前,诗人杜甫在茅屋所破之际,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喟叹,彼时的聂荣臻,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远出留学,所学何为”——道出了一批同样怀着救亡图存理想的留学青年的心声。

1922年8月,聂荣臻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从此,他的一生,在为国为民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奋斗中度过。

将军救孤,亲笔致信日军

抗日战争时期,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曾提笔给日军写过一封信,揭开了一段将军救孤的往事。

1940年的百团大战,晋察冀第一分区三团在进攻井陉煤矿时,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年纪大的叫加藤美穗子,约五六岁,小的叫加藤琉美子,尚在襁褓,父母在战火中不幸殒命。

得知此事后,聂荣臻让官兵用箩筐将她们挑至司令部。见到这两个小女孩,他怀着人道主义精神和父亲般的怜爱,嘱咐官兵要悉心照顾,甚至按照团职干部负重伤的标准给她们喂奶粉、罐头、白糖和水果。

聂荣臻拜托老乡把美穗子送回日军控制的石家庄(重庆江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供图)

几经思虑后,聂荣臻还是决定将她们送还给日本人,以便得到更好的照顾。于是,他拜托一位可靠的农民送她们到石家庄日军处,同时修书一封(1940年8月22日):

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

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

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矿井着火时受重伤,经我救治无效,不幸殒命。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仅五六龄,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扶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

……

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深望君等翻然觉醒, 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专此即颂。

安好

聂荣臻

八月二十二日

聂荣臻在信中既谴责了日军暴行对中日两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又表明八路军及中国人民“至仁至义,有始有终”,从未将日本人民视作寇仇,所要争取的是“两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幸福”。言辞情真意切,读来感人至深。

其实,那时聂荣臻自己的女儿还下落不明,直至抗战胜利,在周恩来的帮助下,才终得与女儿相见。

1980年,被救助的加藤美穗子带着家人来到北京,专程看望聂荣臻。“青衫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段将军救孤的故事成为中日交往的一段佳话,1999年,美穗子所在的日本都城市与聂荣臻的家乡江津市签订了友好交流协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参与指挥平型关战斗,歼灭日军精锐一部,取得了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第一个大胜仗。1937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特别的《树叶训令》

聂荣臻的“至仁至义”更体现在他对人民和战友的深切关怀。抗战时期,他临危受命,率三千余人建立晋察冀根据地,并将其建设成为“模范抗日根据地和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到1938年底,晋察冀边区发展到72个县,近10万人的武装部队。

1942年,抗战进入最艰难的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十分艰难,多以树叶充饥,如此一来,无意中造成“与民争食”的情况。为此,聂荣臻在军队颁布《树叶训令》——“禁止部队的所有伙食单位到附近村庄采摘杨树叶、榆树叶。”这一特殊的命令让边区人民十分感动,他们找到聂荣臻,希望他收回训令,但聂荣臻还是让部队严格执行命令。

也正是聂荣臻的这种革命作风,逐渐培养了晋察冀军民之间的信任与默契。日军一一师团长桑木崇明在大龙华战斗后的报告中感叹:“晋察冀的组织是神秘微妙、不可理解的组织,老百姓可以随便用眼色或手势传达八路军要知道的消息,速度比电话还要快。”

毛泽东与聂荣臻

毛泽东曾称赞他为“厚道人”,无论是革命作风还是良好家风,都是聂荣臻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聂帅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为新中国的创建贡献了前半生,二是为新中国的建设,为我国科学技术、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聂荣臻的女婿上将丁衡高在纪念聂荣臻百年诞辰之时如此评价他不平凡的一生。

1985年,86岁的聂荣臻曾欣然赋诗,追忆往昔:

集师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

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

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

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燕北几春秋。

少年壮志,为国为民,皓首苍颜,青史留名。这首纪念平型关大捷的诗歌,或许可以看作聂荣臻一生的写照。

参考文献:

[1]聂荣臻著. 聂荣臻回忆录[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7.08.

[2]《聂荣臻传》编写组著. 聂荣臻传[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5.07.

[3]孙东民著. 镜头中的日本一位资深记者眼中的日本[M].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7.09.

[4]聂力著. 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10.

[5]周均伦,刘绳主编. 聂荣臻元帅纪念集聂荣臻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纪实[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0.12.

[6]李东升主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通史第5卷[M]. 北京:军事文献出版社, 2007.08.

[7] 王大龙著.中国家教百年[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7.01.

图片来源于人民网、重庆日报

作者:董晓彤,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责编:小林

网编:宋莹

监制:方丹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