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城市中的“苍蝇小馆”,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来寻找

2020-05-21 17: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张鼎 城室科技

一座城市温暖的烟火气往往隐藏在市井小巷之中,乍一看可能并不起眼,却在社交网络上或邻里居民中拥有独特的评价和口碑,成为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都争相打卡的美食餐饮店——这些“苍蝇小馆”重塑着我们对城市空间场所的传统理解,也正是因此,我们期望尝试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技术,来寻找城市中的这些地方。

我们认为,周边环境不起眼,但在本地居民中拥有高人气的餐厅是“苍蝇小馆”最核心的特征。

因此我们首先利用北京地区的、包含来自80万用户的20万个POI点的全部微博签到数据,将用户划分为本地居民与外地访客两种主要类型,并计算主要打卡餐厅的本地与外来热门指数。

接着根据本地居民与外地访客的打卡频率和打卡热度,识别出主要的本地化和外来化餐厅,并计算他们的本地与外来热门指数。

最后,通过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技术,分析本地高人气餐厅的周边环境特征,寻找周围环境有些“无聊”或“不太起眼”但却受到本地居民热爱的高人气餐厅。

本地居民 VS. 外来游客

为了实现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的区分,我们在新浪微博中收集了用户的签到数据来识别用户的常驻城市,通过用户发送微博数量最多的城市、用户在旅行轨迹中访问频次最多的城市相互验证来识别用户的居住地。结果显示所有微博用户中,有超过25万的外地访客,占总数的40%左右。

来看看本地居民打卡最多的20家餐厅。

在北京本地居民打卡次数最高的餐厅排行榜中,酒吧和咖啡厅占据了较多数量,空间分布区域不仅包括南锣鼓巷、什刹海等著名旅游景点,也有三里屯、世贸天阶和798文创园等著名商业区,同时还有和音乐现场表演结合的各类酒吧(live house)。

如果同时来看“本地热门指数”“外地热门指数”,可以把北京高热度餐厅分为“本地居民拜访次数多”、“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拜访次数多”和“外来游客拜访次数多”三种类型。

显然的,本地居民热衷打卡的餐厅主要类型为酒吧、咖啡馆、以及规模较大的特色餐厅,这些餐厅与当地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因为其“日常性”较少受到外地游客的注意。

外来游客拜访次数多的餐饮地,主要为著名餐饮品牌(如全聚德、大董),或者位于主要的旅游景区(如后海、王府井)。

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打卡次数都较多的餐饮打卡地则集中在著名商业区内(如南锣鼓巷、三里屯);在游客较多的什刹海、南锣鼓巷、798等地,外来游客热门指数高于本地居民,而在更加日常化的商业区内(如西单、三里屯),本地居民热门指数更高。

本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喜好的分化,在对不同餐饮类型的餐厅偏好中表现的更加明显。

一个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发现是,在北京的北京菜餐厅的外地化程度最高,而本地化程度最高的餐厅类型则是内蒙菜餐厅,其次才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便利店和商场。

本地化餐厅 VS. 外来化餐厅

根据本地居民和外地访客在社交网络上的打卡频率和打卡热度,我们进一步将高人气餐厅区分为本地化和外来化餐厅,并且使用本地化程度和外来化程度更为精确地描述餐厅的本地化/外来化水平。

前20名餐厅本地化指数均在80%以上,坐落在各商圈内,以满足周边上班族、居民生活为主要目的,例如位于中关村的食宝街、各写字楼的咖啡店(星巴克、漫咖啡等),以及较有特色的类型餐饮店。本地化程度高的餐饮地以满足人们日常工作讨论、同事聚会、社会交往的需求为主要服务目的。

北京的“外来化餐厅”则呈现了截然不同的面貌。词云图揭示了北京“被外来化餐厅”主要集中在具体个别的餐饮品牌和旅游景点商圈内,餐饮品牌主要为全聚德、大董、四季民福等北京菜餐馆老字号,空间场所则聚集在王府井、前门大街、后海等旅游景区。

本地化与外来化餐厅在空间分布趋势上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显然,本地化餐厅分布则较为分散,分散在各个社区生活圈和商务区周围,服务于本地居民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外来化餐厅区域集中趋势明显,主要集聚在东西城区二环范围内,且与旅游景区及中心高等级商业圈结合更加紧密。

寻找北京城中的“苍蝇小馆”

通过餐厅的综合热门指数与本地化程度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了最受北京本地居民欢迎的高人气餐厅。

这些餐厅可以被分为两种主要的类型,一是餐厅综合热门指数较高但餐厅本地化程度不高的餐厅,典型餐厅包括南锣鼓巷酒吧街、胡大饭馆、什刹海酒吧街及后海酒吧。尽管这些餐饮打卡地本地化程度低,但由于其总体热门指数高,其本地人气指数仍旧较为领先。

另外一种类型则以餐厅综合热门程度较低但本地化程度较高为主要特征,这些餐厅多集中在排行榜的末位,在深受本地居民的喜爱的同事,但由于外来游客数量较少,餐厅综合热门程度较低。

了解了可能影响本地高人气餐厅热门程度的因素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高人气本地餐厅的周边环境氛围是怎样的。研究利用街景图片和社交媒体图片表达场所的周边环境信息,研究涉及100万张街景图片和40万张社交媒体照片。街景图片主要覆盖了研究区域内的路网,作为补充,社交媒体照片可以描述地块内部的视觉状况。

这一次研究中,我们采用了环境无聊感知度的评估指数来分析餐厅周边环境的“不起眼”程度。

从空间分布上看,这些餐厅的分布则非常分散,形成了多个中心,这样的分布特征与本地化餐厅较为一致,也能够与城市规划中商业等级体系的多中心、多层级原则相匹配。

在本地高人气餐厅中,有较多分布在北京二环内的胡同里。这些场所空间不仅是北京独有的物质文化遗产,其物质空间所塑造的“四合院”邻里文化也象征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氛围,从热门餐饮打卡地角度来重新理解城市场所空间是一个新颖且有趣的视角。

写在最后

隐藏在胡同里或者生活街巷中的餐饮美食,不仅是本地居民的温暖回忆,也得益于社交网络而走入外来游客的视线中。

辅以微博签到、街景图片等多源数据的技术手段,我们对城市场所空间也有了不同于传统的理解。有些场所,不需要现代化的建成环境,也可以成为许多人心中温暖的美食空间。而与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结合起来的餐饮空间,似乎本身就多了一层有韵味的空间内涵,同时吸引着互联网和邻里生活圈中的游客和居民。等到疫情结束、城市解封的那一天,我们一起去北京的胡同里寻找美食怎么样?

文:徐珊 | 算法:张帆

视觉:朱恒、徐珊 | 编辑:张鼎

原标题:《城市中的苍蝇馆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来寻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