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识灾避灾:这七种海洋灾害你知道吗?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海洋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以风暴潮、海浪和赤潮等灾害为主,海冰、绿潮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海洋灾害风险日益突出,海洋防灾减灾形势十分严峻。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让我们一起识灾避灾。
一、最常“光临”的风暴潮
风暴潮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近十年(2010—2019年)直接经济损失共计865.9亿元,占海洋灾害总直接经济损失的86%。风暴潮灾害分为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两种。台风风暴潮由热带气旋引起,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多发生夏秋季节,集中在东南沿海。危害表现为风暴潮引起的沿岸涨水潮灾,伴随上游洪水、海浪等灾害。
温带风暴潮由冷空气或温带气旋引起,持续时间长,增水过程比较平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集中在渤、黄海沿岸。危害主要是温带风暴潮引起的沿岸涨水潮灾。
2019 年我国沿海共发生蓝色及以上预警级别的风暴潮过程 11 次 ,直接经济损失 116.38 亿元。其中,台风风暴潮过程 9 次,5 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16.38 亿元,未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温带风暴潮过程 2 次,未造成灾害。
避灾措施:
为帮助沿海人民群众躲避风暴潮,国家和地方预报机构会在风暴潮来临前发布风暴潮预警信息,根据潮位的危险等级分为红、橙、黄、蓝四色警戒潮位,同时发出对应颜色的风暴潮预警报。
沿海人民群众应及时收看收听电视和广播新闻,留意风暴潮警报,尽早做好防御准备。
海边设施房屋等应及时关闭电源,避免造成电气损伤及人员间接伤亡。
海上船只应尽快返回港湾,停好栓牢,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固相关设施,船上的人员要撤离到岸上避灾场所。
海水养殖户应根据养殖物特点,采取相应防御措施,提前采收或加高防御设施等,减少财产损失。
发生风暴潮时不要滞留在海边,切勿贪恋财物,听从相关指挥,撤离到指定的避灾场所或内陆地势较高的安全地带。轮渡、海水浴场、海上观光等在风暴潮期间暂停开放,请不要到海边钓鱼、看潮等。
二、并不温柔的海浪
海浪是由风引起的海面波动现象,主要包括风浪和涌浪。按照诱发海浪的大气扰动特征来分类,由热带气旋引起的海浪称为台风浪;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海浪称为气旋浪;由冷空气引起的海浪称为冷空气浪。海浪的等级根据波高大小不同可分为轻浪、中浪、大浪、巨浪、狂狼、狂涛、怒涛。
灾害性海浪可引起海上船舶倾覆、折断和触礁,摧毁海上平台,对海上运输和施工、渔业捕捞、海上军事活动等带来很大的灾害。海浪灾害是造成我国人员伤亡最严重的海洋灾害,同时还是最频繁发生的海洋灾害,月均3~4次,近十年共造成死亡(含失踪)达584人。
2019 年,我国近海共发生有效波高 4.0 米(含)以上的灾害性海浪过程 39 次,其中台风浪 15 次,冷空气浪和气旋浪 24 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 0.34 亿元,死亡(含失踪)22 人。
避灾措施:
与风暴潮灾害一样,国家和地方预报机构也会发布海浪灾害预警报,根据海浪的等级发布红、橙、黄、蓝四色警报。
海上作业出海前(如运输、交通、打渔、游玩、科考、施工等)应收看收听电视和广播新闻,留意海洋预报部门发布的海浪警报。
海上航行船只在得到海浪警报后应尽快返回港湾或避开大浪区。
沿海群众遇到巨浪拍岸时应逃离岸边和礁石,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三、狂暴的海啸
2019年我国发布的海啸信息地震源分布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巨大岩体塌陷和滑坡等导致的海水长周期波动,能造成近岸海面大幅度涨落。海啸按成因可分为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按海啸源地分可分为越洋海啸、局地海啸。
2019 年我国未发生海啸灾害。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 对发生在全球海域的 41 次海底地震共发布了 77 期海啸信息。监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地震均未引发灾害性海啸过程,3 次海底地震引发了轻微的局地海啸,均未对我国产生影响。
四、“海冰”也是海洋灾害
海冰除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冰外,还包括源于陆地的河冰、湖冰和冰川冰等。我国的渤海和黄海北部,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海冰会封锁港口、航道,损毁舰船、破坏海洋工程建筑物和各种海上设施石油平台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18/2019 年冬季,我国渤海及黄海北部的冰情为较常年明显偏轻(1.5 级)。渤海湾海冰最大分布面积 1420 平方千米,浮冰外缘线离岸最大距离 6 海里。黄海北部海冰最大分布面积 3 635 平方千米,浮冰外缘线离岸最大距离 12 海里。
避灾措施:
港口、航道和石油平台要加强周围海域的破冰作业,确保航运和海上作业安全。
海水养殖区应在冰情严重时期破冰加氧。
海洋作业相关人员要密切关注海冰预警报信息,做好防冰减灾工作。
五、“营养过剩”的赤潮
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中的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引发赤潮的生物统称为赤潮生物,赤潮生物绝大部分属于浮藻类生物。赤潮会造成海洋食物链局部中断,破坏海洋中正常生产过程,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有些赤潮生物产生的毒素,直接或间接通过食物链在海洋动物体内富集,引起海洋动物或食用这些动物的人中毒甚至死亡。
2019 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 38 次,累计面积 1 991 平方千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0.31亿元。从月度分布来看,5 月发现赤潮次数最多且累计面积最大。从海域分布来看,我国东海海域发现赤潮次数最多且累计面积最大。
预防赤潮最有效的办法是从源头上减少陆源排污,防止海水富营养化。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沿海地区农业生产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控制合理的海水养殖密度和面积;日常生活中,尽可能选用无磷洗涤剂。这些都是有效预防赤潮发生的措施。
一旦发现疑似赤潮现象,应及时报告当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停止在赤潮发生区域进行捕捞、游泳等活动。一旦发现疑似中毒现象,应及时送医救治。
六、突如其来的“绿潮”
绿潮是指海洋中一些大型绿藻(如浒苔)脱离固着基,形成漂浮群体后,快速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导致生态环境异常的一种现象。自2007年以来,黄海海域已连续13年暴发浒苔绿潮灾害,呈现出连续性和常态化的暴发趋势,绿潮灾害对滨海养殖业、旅游业造成直接损害,同时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失衡与恶化,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2019 年绿潮灾害影响我国黄海海域,覆盖面积最大值约508 平方千米。引发大面积绿潮的主要藻类为浒苔。4 月 23 日在江苏如东海域发现零星浒苔绿潮,5 月 22 日在山东半岛海域发现浒苔绿潮;7 月下旬,浒苔绿潮分布面积和覆盖面积不断减小,进入消亡期;9 月上旬基本消亡。
七、海边隐形杀手离岸流
离岸流是海浪和浅滩地形共同作用下,岸边一股射术式海流,狭窄而强劲,多以垂直或者接近垂直的方向回流入海,可将人卷入深海,是海滩溺水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据初步统计,我国南方广东、海南等省份的滨海休闲海滩裂流灾害较为严重。由于离岸流的高度动态性和强烈不稳定性,准确预报离岸流发生的时间和位置目前还无法实现。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去海边游玩时,可尝试通过肉眼预判和识别离岸流:
站在高处更容易看到离岸流;
白色浪花间断处或有白色泡沫、泥沙集中漂向海中的相对平静水域;
低潮、大浪更容易产生离岸流,去海滩前请查阅当地潮时和海浪预报;
浅滩沙槽、海岬、礁石或堤坝物附近是离岸流高发区。
遇到离岸流我们该怎么办?如果不慎被卷入离岸流:
★ 请勿挣扎或逆流向岸回游,离岸流通常不会把人向下拖拽;
★ 顺流漂浮观察流向,并向岸边呼救;
★ 向两侧游出离岸流区域,再向岸回游;
★ 如发现有人被卷入离岸流,立刻向救生员求助或拨打110,可投掷漂浮物,但勿擅自下海救援。
策划制作: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
供稿: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文案:蔡紫南
制作:刘志勇
初审:王玉玲
审定:刘子刚
原标题:《识灾避灾:这七种海洋灾害你知道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